沈慈益 顧君娣 王靜靜



[摘要] 目的 觀察基于CHOICE管理模式的慢性胃炎患者管理模式對慢性胃炎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納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調查對象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管理方法,研究組采用CHOICE管理模式,干預6個月,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得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得分,干預6個月后通過內鏡檢查評價療效。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自我效能量表中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及遵醫囑行為得分均高于對照組[(7.94±2.00)分 vs (5.40±1.44)分、(9.24±2.61)分 vs. (8.39±1.98)分、(13.17±2.51)分 vs. (11.83±2.15)分、(13.68±3.03)分 vs. (8.03±1.97)分](P<0.05);干預后,研究組SF-36量表中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一般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得分均高于對照組[(75.34±12.02)分 vs. (61.24±12.09)分,(90.05±12.37)分 vs. (76.56±13.46)分,(74.65±10.13)分 vs. (57.47±8.82)分,(77.90±11.25)分 vs. (61.41±12.74)分,(83.54±13.41)分 vs. (69.35±12.22)分,(79.54±12.26)分 vs. (59.91±11.14)分,(88.05±13.54)分 vs. (72.57±12.66)分,(81.63±12.64)分 vs. (65.37±13.52)分](P<0.05);干預后,研究組總有效率86.70%,高于對照組的56.70%(P<0.05)。 結論 基于CHOICE管理模式的慢性胃炎管理可提高患者和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CHOICE管理模式;慢性胃炎;依從性;自我效能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33-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CHOICE management mode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included as the investigation subject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OICE management mode.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and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endoscopy.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health behavior, medication and following medical advice behavior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94±2.00) points vs. (5.40±1.44) points, (9.24±2.61) points vs. (8.39±1.98) points, (13.17±2.51) points vs. (11.83±2.15) points, (13.68±3.03) points vs. (8.03±1.97) point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role physical, physical pain, energy, emotional function, general health status,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SF-36 scal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5.34±12.02) points vs. (61.24±12.09) points, (90.05±12.37) points vs. (76.56±13.46) points, (74.65±10.13) points vs. (57.47±8.82) points, (77.90±11.25) points vs. (61.41±12.74) points, (83.54±13.41) points vs. (69.35±12.22) points, (79.54±12.26) points vs. (59.91±11.14) points, (88.05±13.54) points vs. (72.57±12.66) points, (81.63±12.64) points vs. (65.37±13.52) point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6.70% vs. 56.70%, P<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based on CHOICE management mod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 the cure rat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HOICE management mode; Chronic gastritis; Compliance; Self-efficacy
慢性胃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胃黏膜發生炎癥改變或萎縮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燒心等,疼痛在進食后更加明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效果不佳會逐漸進展為胃潰瘍,甚至引發癌癥[1-2]。該病起病慢、病程長、易復發,目前醫學對其尚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很難徹底將其治愈[3-4]。但諸多報道[5-8]顯示,慢性胃炎在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預后,降低復發。CHOICE(Carbohydrate and insuli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CHOICE)管理方案其是一項為1型糖尿病青少年而設計的管理模式[9],其在管理過程中不僅單一注重患者的管理,同時對家庭及醫護人員的協作給予關注,在國內外糖尿病管理中取得了很成功的效果。慢性胃炎易反復發作,治愈性低,與糖尿病具有相似的特點,除積極治療外,需患者較好的配合、遵醫囑及自我管理,故本研究筆者創新將CHOICE管理方式應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管理中?,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門診確診的慢性胃炎患者,共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每組各60例。研究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56.74±6.06)歲;病程(5.93±1.25)個月;疾病類型:淺表性胃炎33例,萎縮性胃炎17例,糜爛性胃炎10例。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57.11±7.14)歲;病程(6.09±1.36)個月;疾病類型:淺表性胃炎30例,萎縮性胃炎19例,糜爛性胃炎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歲,<70歲者;②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10],且均經胃鏡確診為慢性胃炎者;③精神、感覺正常,可準確描述病情及填寫調查問卷者;④既往未接受過相關護理干預者。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定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①同時存在其它影響本研究評價的嚴重疾病如嚴重的肝病、心臟病、腎臟病、惡性腫瘤及酒精中毒疾患者;②孕婦及哺乳期女性;③不能正確表達主訴者;④難以評估治療療效及安全性者[8]。
1.3 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及照護。包括使用抑制胃酸、抗生素、保護胃粘膜等。常規護理包括、急性期臥床休息、飲食護理、改善情緒護理及遵醫囑服藥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CHOICE管理模式。(1)組建團隊:以自愿為原則納入團隊成員,成員包括:科主任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護士長1名,護士4名、營養師1名、心理咨詢師1 名,其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根據CHOICE管理模式制定符合慢性胃炎患者的管理模式,副主任醫師負責制定治療方法;主治醫師、護士及營養師負責患者的門診隨訪及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師負責患者的心理咨詢。(2)分階段管理:①集體授課:由副主任醫師、護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根據CHOICE慢性胃炎患者管理內容進行一一授課。授課內容包括:疾病特征、飲食、運動、藥物、同伴溝通和心理調適的教學主題。②自主學習:慢性胃炎屬于慢性遷延性疾病,治愈困難,易復發,故患者應加強疾病知識學習,掌握病情預防及治療方法。根據專家制定的CHOICE教育內容,由授課老師利用問答卡片來激發患者對本節課的積極參與性,并在課程結束時要求每位患者完成本堂課的作業和問題表,以鞏固知識。③心理干預:慢性胃炎雖非嚴重疾病,但經久不治易引發胃潰瘍,甚至是胃癌,故對患者的心理產生沖擊,多數患者因疾病遷延不愈、病情加重,擔心疾病進展等而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在所有課程結束后開展病友會1次,同時建立微信群,方便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醫護之間的交流與支持。對于部分性格內向有明顯焦慮及抑郁情緒的患者,由心理治療師對其進行“面對面”的疏導和個案管理,促進患者疾病自我管理信心的建立。④隨訪:由護士制定隨訪表,包括1次門診復診、3次電話溝通、1次家訪,引導患者說出在慢性胃炎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困難并進行解答。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 自我效能? 用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評價表評估患者的依從性[11],該量表內容包括4個因素共10個問題,日常生活(按時就餐、生活規律),健康行為(戒煙、戒酒),服藥(按時、按劑量堅持服藥),遵醫囑行為(情緒控制、飲食選擇、定時復診)。按5個等級,即完全能~完全不能,分別賦予5~1分,滿分50分。得分越低,表明自我效能越差。Cronbach′s α一致性信度為0.736。
1.4.2 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12]? 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情感職能、一般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共8個維度。前4個維度用于評價生理健康情況,后4個維度用于評價心理健康情況。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的Cronbach′s系數為0.626~0.908。
1.4.3 內鏡檢查療效評價? 由專業醫生在干預前后于胃竇和胃底處各取1塊黏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評價標準:痊愈:內鏡下可見活動性炎癥完全消失,慢性炎癥轉為輕度,腺體萎縮、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消失;顯效:內鏡下可見黏膜糜爛、出血幾乎消失,充血改善,慢性炎癥轉輕,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明顯改善;無效:炎癥病變未見好轉??傆行?(痊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經方差齊性分析方差齊,且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4個因素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自我效能4個因素得分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P<0.01)。見表1。
2.2 兩組健康狀況調查問卷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量表8個項目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F-36量表8個項目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P<0.01)。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內鏡報告結果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 討論
慢性胃炎發病率極高,但由于病因復雜,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為止尚缺乏特異性的治療的手段[13-15]。且其受飲食、健康行為等因素影響較大,故復發率也相當之高。報道指出,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胃炎的復發率或延緩疾病的進展[16]。自我效能是個體認知和行為的中間環節,是行為的決定性因素,是人體決定是否對某項活動產生積極興趣的決定性條件[17-18]。目前采用有效的護理方法提高自我效能的研究已經在很多疾病領域開展,如:糖尿病、支氣管炎、尿毒癥等。由于慢性胃炎誘發因素較多,如吸煙、酗酒、偏愛熱食、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以及暴飲、暴食等[19-20],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慢性胃炎的康復進程,而誘發因素多也是導致慢性胃炎反復發作、治愈困難的主要原因。為此,患者在慢長的治療及恢復過程需要對不良誘因、自身疾病的發生、進展及轉歸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掌握飲食管理、情緒管理、健康行為等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評分中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及遵醫囑行為得為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CHOICE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進慢性胃炎患者按時就餐、忌暴飲暴食、戒煙、戒酒、按時按劑量服藥、控制情緒、合理飲食等行為。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CHOICE在給患者進行疾病知識介紹的同時,對患者不良行為以及解決問題能力進行指導及培養,并通過多學科團隊的干預及信息支持,提高了患者應對疾病的能力,促進健康行為改善。
慢性胃炎相比重癥疾病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少,但其病程更長,部分患者甚至可延續至終身,治愈困難,反反復復發作,使患者身心遭受較嚴重創傷,生活質量明顯下降[21]。所以,改善患者的癥狀對于提高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表2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F-36量表的8個項目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CHOICE管理模式可持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與尹鳳霞等[22]采取的延伸護理服務干預結果一致。同時內鏡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6.7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6.70%(P<0.05)。這主要是由于基于CHOICE 管理模式的慢性胃炎患者管理,護士有計劃、系統的、準確地根據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過程中所應掌握的內容編輯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飲食、心理、日常生活、健康行為、遵醫行為等,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宣教,以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管理能力,使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遵醫行為等向著有利于患者康復的方向發展,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防止慢性胃炎的復發,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時通過同伴間的經驗交流、微信群上的互動,極大地促進了患者間、患者與醫護間的情感交流,更好的監督和提升患者疾病管理和自我行為能力。
基于CHOICE管理模式的慢性胃炎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病患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納入樣本量較少,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況的測評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進一步關注其對患者心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遠期影響。
[參考文獻]
[1] 崔云,陸詩媛,陳縈晅,等.慢性胃炎的病理診斷[J].臨床薈萃,2019,34(5):399-402.
[2] 趙盛云,李玉鋒,王垂杰.淺析近30年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的演變[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10):4605-4607.
[3] 滕玨雯,劉晏.穴位敷貼治療慢性胃炎的診治進展研究[J].中成藥,2017,39(12):2564-2567.
[4] 蘇澤琦,孟祥梅,于春月,等.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表達水平與證候分布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12(9):1303-1306.
[5] 孫德紅.慢性胃炎護理中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7):741-742.
[6] 王雪芳.系統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5-56.
[7] 謝小紅,潘君,王曦.微信平臺下開展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胃炎患者遵醫行為及預后的影響[J].四川醫學,2020, 41(4):429-432.
[8] 岳雪艷,岳雪莉,李悅,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1):118-120.
[9] 邱翠竹,羅少荘,陸巧蔥,等.CHOICE管理模式對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依從性的管理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14):1054-1059.
[10] 房靜遠,杜奕奇,劉文忠,等.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7,22(11):670-687.
[11] 王玉霞,王靜雯.辨證施護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5):87-89.
[12] 尹宏,賴思幀,張春澤,等.行動導向宣教聯合快速康復護理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0,26(4):724-729.
[13] 朱珊珊,周夏豐,楊純英.蘭索拉唑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伴焦慮糜爛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0):1241-1244.
[14] 王駿飛,張愛寧,王勤,等.胃炎散顆粒治療肝胃不和型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6, 23(24):3738-3741.
[15] 臧偉廣.四聯療法聯合胃復春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骨橋蛋白及胃泌素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 17(24):130-133.
[16] 劉衛東,美麗克扎提,惠文佳,等.不同類型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萎縮性胃炎進展的關系[J].中華消化雜志,2018, 38(4):222-225.
[17] 劉梁英,萬曉強,石鋼,等.阿拉坦五味丸聯合泮托拉唑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25(1):83-86.
[18] 謝銀芳.個性化敘事護理模式對慢性胃炎患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及疾病控制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27):173-175,179.
[19] 馮祥,華召來,周琴,等.揚中市40~70歲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0, 23(20):2564-2570,2575.
[20] 彭衛斌,楊元生,容海鷹,等.聯合益生菌根除幽門螺桿菌對IL-8、IL-10、IL-17的調節效應[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0,29(7):789-793.
[21] 裴靜,龐咪,何婷.系統化護理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焦慮抑郁負性心理情緒及生活質量改善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2):1597-1599.
[22] 尹鳳霞,李莉,鐘頌華.不同護理模式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375-376,385.
(收稿日期: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