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桂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習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模塊,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統籌能力的關鍵所在。對于傳統教育而言,教學和評價是互相襯托、互相成就的存在,選擇合理的評價方式對于提高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效果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本文以“互評互改方式在小學語文習作練習中的應用”為主要研究對象,從三個角度對這一話題展開論述,以期相關研究內容能夠為目前實際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互評互改
習作訓練和批改是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所面臨的癥結之一。就目前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常常出現的一類狀況是,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教師的批改,教師無法從學生后續的習作當中收獲反饋——這意味著所謂批改其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發揮作用。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可以創新理念、革新思維,以一種全新的批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習作效果,這就是引入學生互評互改的評價機制。
一、創新習作評改觀念,養成良好習慣
在一些學生的概念中,批改是因為錯誤而存在的,之所以要批改就是因為自己作文不夠好,所以其潛意識當中會對“批改”二字十分抵觸,也產生了頗為錯誤的觀點和認知。所以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教師首先要改正學生們的觀點,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評改觀”,其可以通過大量例舉名人大家多次通過批改、增刪成就范文、生成名篇的故事,讓學生意識到批改的重要性,更明白批改不是為了糾正錯誤、而是為了讓文章變得更加優質。
比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有專門的魯迅單元,學生會接觸到魯迅先生本人所創作的文章以及后世、其他人對魯迅先生評價類的文字等,而在學習這些內容的前期,在進行其它習作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件小事》的例子,這篇最終發布時只有短短1000多字的小說,被作者發布前進行多次修改、反復琢磨,甚至成文前后出現了15次的修改,最終才“驚艷“眾人;此外還有曹雪芹悼紅軒中增刪五次、批閱十載,成就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巔峰之《紅樓夢》,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前后12次刪改成就《安娜·卡列寧娜》的故事。
二、科學劃分小組,開啟互助式點評
在小學生當中開啟互評互改的習作點評方式,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如何對學生進行小組區分。在這樣一場評改當中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相互評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有所收益,所以小組設置絕對不可以是“強強聯合”的劃分方法,而是強調優勢互補??梢詫⑷嗤瑢W按照語文成績、習作水平、閱讀量、語言表達能力及口才情況分別以10分制由教師進行評分,最后根據得分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四個梯隊,每個梯隊各出一人,補合成若干個習作點評小組。
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性格、性別方面的差異性,每個小組當中都會安排一名組織能力強、能夠活躍氣氛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小組長的選拔方式與成績無直接關系,關鍵在于其是否能夠調動小組內更多成員的參與,完成點評任務,也能讓學生們有所收獲)。小組成立之后組員間要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激發起閱讀、點評和分析的興趣,進而增生對習作的熱情。
三、制定互評互改的習作方法
制定具體的、具有可行性的評改方法,是落實互評互改的另一前提,特別是在過往的教學實踐中,評改都是由教師所主導的,很多小學生現實生活中并沒有什么經驗,也不知道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評改。
(一)巧用范文,奠定評改基礎
一些學生在初次接觸到評改這一議題時,很容易陷入到手足無措的局面,即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導入范文,由教師進行范文的評改,學生則效仿教師進行點評。當然這種效仿并不是漫無目的的“學習”,畢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語言習慣,其邏輯思維和行文構思也會有非常顯著的差別,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一味地模仿走向高質量的點評。
(二)一目了然,點評從形象開始
每一個學生的習作成品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文字多么優美、故事多么精彩、表述多么老練,而是書寫是否公正、頁面是否整潔——這樣頗為壯觀的感受。所以引導小學生進行習作的互評互改,可以先從形象方面的點評著手,判斷其是否符合書寫規范、字跡是否潦草,而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習作測評中,頁面整潔度也是重要的加分項。
(三)咬文嚼字,進行語言評述
其主要是指對習作當中的錯別字、病句、語言模糊、使用不當的詞句進行評改;對行文論述是否有層次性和邏輯性進行評論。在具體操作方式上,組長可以帶領小組通讀文章,一起修改基本的語言字詞錯誤,目的在于讓更多學生融入點評環節當中,調動其積極性和參與度。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點評必須要以尊重原作者為前提,不能將點評當作文字的抨擊,更不能將原作修改的面目全非,違背其初衷。
(四)尋找亮點,品頭論足
對于小學生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們思想的結晶,都是他們思考和認知生活的結果。所以在互助點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斷以欣賞的目光去認真審視和解讀每一篇習作,用筆勾畫出自己所認為優美的字句、有趣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尋找其他同學筆下的亮點;另一方面,凡是優秀的作文必然會有出色的布局,其從文章的題目、段落的設計到后續內容的設計都值得點評、都值得關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演講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其他同學作文的看法,嘗試點評、更學會點評。
(五)概括評價
這種概括評價強調學生在接觸文章之后所產生的第一感受,即文章是否能觸發你的情感,是否在文辭上給你造成特別的感覺,是否讓你覺得新穎等等。換言之如此點評的過程,在于讓學生更多的從別人的作文當中找靈感、發現優點,然后通過言之有物的點評,也為自己的后續作文帶來一定的靈感和啟發。
總而言之,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懂得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懂得不斷完善習作評價的方法,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更促使其轉變評改理念和思維,在互助過程中不斷提升和進步。小學生要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利用水平,不斷增進習作水平,從評價的角度進行改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