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克江
【摘? ?要】? 初中地理教學,不僅要學習地理知識,對于讀圖能力也是要不斷進行培養和鍛煉的。初中地理屬于地理知識的入門階段,只有基礎打好,才可以探究更深、更廣的問題,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作簡要探析。
【關鍵詞】? 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地形圖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非常重要,同樣也是難點所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為了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構建能力。通過聯想能夠把地圖上的平面圖與立體事物聯系起來,然后輕松地實現兩者之間的轉化。由于教學資源問題,學生不能進行實地考察,有些甚至連模型都很難見到,所以要想培養學生優秀的讀圖能力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結合教材,根據學生在讀圖時出現的問題,耐心地為學生解決問題。讀圖不僅是幫助學生學習地理,更是讓學生了解自然的地理環境,讓學生掌握地理常識,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一、學生讀圖能力的現狀
1.學生對地理學科的不重視
地理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門完全未接觸過的課程,不像語文、數學、英語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地理學科的地形圖在所有地理知識中是比較抽象的存在,剛開始學習時有些學生會覺得困難,因不能完全理解地形圖而失去學習的信心,不能長時間堅持下去。再者,由于現在地理學科還不屬于中考范疇,很多學生對地理并不重視。在期末考試時,對地理的分數要求也不高,在學生的固有印象中地理就是一門副科。所以要想讓學生對地形圖感興趣,就必須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對于地形圖的了解不夠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地形圖可以包括很多地理知識,如果掌握了讀圖技巧,那么地理就學得相對輕松,但是很多學生不理解地形圖的用處,能夠經常翻看地圖的同學也是少之又少,能夠將學習地形圖的空間想象法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生更是少有。地形圖中包括的知識其實有很多,目前很多同學不能做到心中有圖、圖文合一的狀態,因此,讓學生對地形圖重視起來是教師要達到的一個目標,知道地形圖的重要性才會主動了解。教師不能以考試來逼迫學生去學習,那樣會使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教師要耐心引導,讓學生把學習地理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3.性別差異導致讀圖水平不一致
男生和女生的思維邏輯不一致,就地形圖而言,男生更喜歡在課外翻閱地圖或者地球儀,探究性相比于女生更強,男生的邏輯思維更強一點,而女生的形象思維更突出。性別的差異導致男生和女生在地理方面的學習情況不一樣,男生善于空間想象,但是女生的思維更細膩,男生在作圖時容易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作圖太籠統,細節問題沒有展現出來,畫的圖不規范,不容易識別等都是男生較容易出現的問題。
二、對讀圖能力的培養探究
1.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加強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于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不僅要專注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地理知識的搜集與整理,在面對海量信息時能夠快速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內容,提高自身對信息的敏感度,能夠有效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比如,關于地理學中的五種復雜的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脈,丘陵和盆地,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這五種地形的分布情況,讓學生總結我國地形的特點,學生也可以在課下看一些有關地理的紀錄片,補充關于地理知識的空白。
2.注重課堂結合地形圖教學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結合地形圖給學生講解,讓學生逐步了解地形圖的運用,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結合地形圖能夠更清晰地表達。單純的文字學習不能長時間讓學生對地理感興趣,不能夠激起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利用地形圖就可以很好地標出所要的地理信息,弱化了其他地理信息的干擾,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不用再死記硬背大量的地理知識,也減輕了學習的負擔。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給學生們講解如何有效利用地形圖來解決問題,通過地形圖了解氣候的分布、冷暖洋流的流向、地形分布的特點,能夠正確指出地圖上的山脊、山谷和鞍部,讓學生在寫題時能夠事半功倍,解決問題時更高效。
3.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自己繪圖能夠讓學生把各種地理知識匯總起來,并且要正確標注。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熟練程度,建立起地理知識與圖表和地形圖之間的關系,把煩瑣的地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轉化為更簡單具體的實物,能夠更客觀地表現出各種地形的不同之處。繪圖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知識與地形圖組合成完整的圖像,能夠提高讀圖的能力。在學習繪圖的初期,由于不熟練,用的時間多,比如在繪制等高線時,要注意學生繪圖的細節,同一個地圖中的等高距是相等的,明確各種線的意義,對于坡度的陡緩和山體部分之間的過渡,都能夠用等高線表示出來,學生能夠學會看等高線圖,看線的疏密和數值判斷坡度的陡緩和地勢的高低,看形狀知道地表的形態,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去完成繪圖。
對地理的教學改革一直在推進,加強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將地理作為日常學習的一部分,才能實現學生的圖形轉換能力。地理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要注重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