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論文是對課題《高職德語國家概況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進行的回顧、梳理、總結,以饗讀者。
關鍵詞:課程建設 教學實踐 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項目旨在建設德語國家概況在線課程。分模塊教學,對德語國家的經濟、政治、歷史、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進行介紹。具體分為:
1、課程介紹:介紹本門課的性質、定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等。
2、分模塊設計出教學大綱。
3、編寫講義,制作課件。
4、梳理現有《德語國家概況》教學內容中的教學主題,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思政要素,設計每一思政要素融入的切入點,完善教學資料中的教案、課件、講義材料。
5、撰寫腳本,拍攝授課視頻,建成在線課程。
6、傳統課堂與在線課堂相結合,運用于課堂實踐,收集分析本課題教改后的相關數據,客觀評價教學效果。
7、對本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學習方式與評價手段等進行更新與完善。
二、課題研究采取的方法與具體措施
1、文獻法: 查閱相關文獻,理清思路。
2、模塊教學法:對文獻進行分析整理后,將整個課程分成模塊,形成大綱。
3、信息技術法:運用慕課等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建成在線開放課程。
4、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調研學生對思政要素融入該門課的適應性。
5、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法將思政要素與課堂實踐有機結合。
6、比較研究方法:對比中國和德語國家、英美國家和德語國家概況上的異同。
7、訪談法:有針對性地了解德語國家社會文化生活各方面。
三、課題進程或階段說明
1、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搭建德語國家概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框架,組建團隊,收集資料,完成第一稿課件。
課題組成員首先確定好分工:四位團隊成員分章節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課題研究期間的課堂實踐由鐘青璇老師和劉霞老師進行。通過借鑒德語版本的德國概況書籍,課題組成員共同商定將此研究分為四部分:第一章:德意志與德語。第二章:德國概況,該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細分為七節:第一節歷史長河,第二節地貌概況,第三節經濟社會,第四節人文藝術,第五節教育先行,第六節節日民俗,第七節衣食住行。第三章:瑞士概況。第四章:奧地利概況。該課程共計22學時,均為理論學時,周課時2節, 2個學分。其中,第一章、第三章以及第四章每章2學時,第二章共七節,其中一至六節每節2學時,第七節4學時。
第一章以及第二章第一節主要由鐘青璇老師負責。第二章第二節、第二章第三節、第二章第五節主要由吳玲老師負責。第二章第四節、第二章第七節主要由劉霞老師負責。如前所述,第二章第七節“衣食住行”分兩次進行介紹。第二章第六節、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由游青老師負責。
課題組完成的課件第一稿采用的是帶有我院Logo的母版,特點是把每個章節的核心內容呈現出來,不足之處在于圖片及文字的比例以及整體美觀度等方面風格各異,沒有統一。
2、2019年1月——2019年3月,分模塊完成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以及教學設計的初稿。在設計教學大綱、教案以及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加入思政元素,為每個章節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思政要素,設計每一思政要素融入的切入點。
3、2019年4月——2019年6月,編寫講義初稿、完成課件第二稿。講義的撰寫是在教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第二稿的課件中增加了思政元素,美觀度也有所提升。
4、2019年9月——2019年12月,在2019級應用德語專業的同學中進行教學實踐。在此期間使用了1-3階段完成好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設計)、講義初稿以及課件二稿。通過教學實踐分析和歸納需要改進的地方。
5、2020年1月——2020年2月,課題組成員根據教學實踐共同梳理本課程原有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料,結合教學主題和思政主線,明確每一專題的具體教學內容及方式,確定教案、講義的終稿。
6、2020年3月,根據教案、講義的終稿完成課件的終稿以及腳本的撰寫。課件終稿更換了母版,在整體風格上進行了統一。
7、2020年4月,拍攝視頻,對視頻進行校對和修改。
8、2020年5月——2020年8月,課題組成員將本課程的視頻、講義以及線上測試題上傳至慕課平臺,完成在線課程的建設。
9、2020年9月——2020年12月,在2020級應用德語專業學生中進行教學實踐。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調研學生對思政要素融入德語國家概況課的適應性,觀察歸納思政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后的效果與不足之處,形成研究報告。準備結題材料。需要說明的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包含了課題組成員在不同階段完成的階段性論文。具體時間和內容見第五點介紹以及打印出來的支撐材料。
在對2020級應用德語專業新生進行《德語國家概況》的教學實踐中,涉及到線上和線上混合教學。課題組四位團隊成員在此之前都沒有從事過混合教學,此次教學實踐無疑是有挑戰性的。因為講義以及視頻等內容都已經發布在慕課平臺,教師會在上課前發布課前作業,讓學生提前預習,收看完任務、做完相應測試題才能得到規定的分數。這意味著學生在課前(線上)已經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所以如何讓學生在傳統課堂(線下)學習時依舊保持興趣和專注力是混合式教學的難點所在。課題組成員經過商議,一致決定在教學設計的細化、補充測試題、充實教學活動這幾方面下功夫。因此本課程教學的每個課
四、研究的結果、結論及其取得的社會效益
(一)研究的結果、結論
1、編寫了高職德語國家概況教學大綱、教案、具體教學設計、講義、課件。
2、拍攝了視頻,建成了高職德語國家概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3、系列論文
(二)取得的社會效益
1、高職德語國家概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成后首先作為我院《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的公選課,供全校學生選修。截止到今年11月初,學習人次已達4萬八千多次,為有意愿了解德語國家概況的學生打開了通道,拓展了眼界。
2、刷新了我院應用德語專業無在線開放課程的歷史,為我院德語專業學生了解和學習德語國家概況提供了良好的便利,在提升興趣的同時加強了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每個章節思政元素的自然嵌入與講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體現,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熱愛和平、愛國愛校、愛崗敬業、珍惜環境、珍愛自然等良性品質,逐漸生起了感恩心、尊重心、珍惜心等等。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讓知識能力、職業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同步訓練,既注重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也注重培養個人的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等。
3、建成的德語國家概況在線開放課程將同步運用到其他同類高校,因主要語言為中文,所以不僅適合德語專業學生,也適合其他專業的學生。
五、反思與提升
課題組成員在建設在線課程以及準備線下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同時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花費了較多的精力,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但是每個學生的收獲不一樣,態度越端正,越按照教師思路學習的同學收獲就越大。反之,收獲就越少。因此,學習成果的好壞除了教師的努力,還和學生的自身素養密切相關。盡管如此,教師依然會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優化:
1、收集我院非德語專業學生以及其他院校德語及非德語專業學生使用課題組成員建成的《德語國家概況》在線課程的反饋意見,改進和完善在線開放課程。
2、第一輪《德語國家概況》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結束后,認真分析、歸納、總結該教學模式的優勢和提升點,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