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晨晨
摘要:有效的激勵能夠成為學生的學習發展的動力保證,為實現學習目標提供充足的動力。基于此,本文就結合激勵性語言的特殊作用和價值,深入探討激勵性語言,并結合小學語文課文教學的具體課堂場景設計一些有效的落實應用策略。
關鍵詞:激勵性語言;小學語文;應用
引言:
激勵一詞,古而有之,《六韜·王翼》中便有記載“主揚威武,激勵三軍。”還有后來的《英烈傳》、楊朔《潼關之夜》、《后漢書·袁安傳》等都有相關應用。激勵古意為“激發鼓勵”,沿用至今,其詞義仍然有效。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對于學生的心理需求、動機等會產生密切的影響,人的發展需要激勵,激勵能夠滿足發展進步的需求,為進步提供動力。
一、激勵性語言概述
激勵有自己的特性,需要結合對象的需求點,如學生的興趣、心理需求等,以需求理論為指導,給學生提供一些物質激勵或者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很好理解,如某一位學生這次考試進步較多,教師可以獎勵其一支筆,激勵其繼續努力,并且以此為案例,激勵其他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精神激勵,包括精神層面的激勵,包括語言、眼神、動作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勵性語言。
激勵性語言,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斗志的積極言語,通過一些正面的語言激勵,促使學生向著更為積極的方向發展。這種激勵性語言,運用在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給予學生以強大的信心,鼓勵學生不斷努力,促進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激勵性語言的使用現狀
1、教師評價語言單調,沒有針對性。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激勵性語言,能夠更受到學生的歡迎,提高教師的語言魅力,讓學生喜歡上老師,同時,給予學生一種快樂、愉悅的心情,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積極樂觀的心理認知。但是,經調查,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并未真正發揮激勵性語言的作用,激勵性語言的應用較少,或者語言形式比較單一。很多教師為了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趕教學進度,就會將課堂安排的特別緊湊,不想浪費課堂上寶貴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想要利用起來。
有一個普遍現象,學生一提起某一位老師,就能夠清楚的說出他的幾句口頭禪,如語文老師的“很好”、“真聰明”,英語老師的“Very good!”、數學老師的“這道題我都講了800遍了”……令人啼笑皆非,但卻是普遍現象。這也反映了教師的評價語言的語言內容過于形式化,或者僅僅是為了完成評價,而選擇一些重復性語句。這種激勵性語言偶爾使用,或者單個看來并無問題,甚至,也比較符合激勵性語言的要求,但是,如果天天用、每節課都用,時間久了,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其作用也就慢慢消逝了。
2、教師的評價語沒有找準時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智慧型的教師,在駕馭課堂方面必然是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論的,課堂上既要做到眼觀六路,還要做到耳聽八方。并在教學之余,找準時機,施展激勵性的語言鼓勵。例如,當一名平時不愛說話、不愛舉手的學生突然舉手,那么,教師就可以熱情的邀請其發言,給予其大膽表現自我的機會,并在回答之后給予鼓勵:“你的回答很棒!以后要多多發言。”或者,在朗讀課文的時候,有些孩子的聲音比較小,或者有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朗讀時非常有感情,教師就可以鼓勵其示范領讀課文,以切合時機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問題,意識到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促進學生的成長。
3、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偏愛優等生。
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很多教師都會不自覺的偏向學習好的、或者喜歡表現得學生,基于優等生更多的關注和表揚,而對于中等生和學困生,則相應有一定的忽視。或者,在素質教育和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的目光向著學困生轉移了一些,課堂上,也會適當的關注一下學困生。但是,卻又有了一個問題。那些中等生,學習問題不突出,卻也并未得到關注。
三、善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教師要意識到激勵性語言的重要性,多元化利用激勵性語言,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影響學生的學習發展的內因,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一次鼓勵性的語言,或許是教師簡單的一句“你作文寫得真好,以后一定能成為一個大作家”,學生內心會歡欣雀躍,在以后的每一次作文寫作過程中,都會因為這一句話認真寫、努力寫到最好。甚至,這簡單的一句話,還有可能影響到小學生的未來人生發展軌跡,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成為其所有關于寫作、文字等方面的強大精神動力。反之,如果教師一次打擊,一句“你看看你寫的字,跟狗刨似的”,那么,學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感覺在全班面前丟了面子,進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寫作業,不愿意寫字,甚至討厭語文老師,討厭語文課,討厭學習……
2、語文課堂中的激勵語言要抓住時機。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有技巧的,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必須要有科學依據,或者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作為支撐的。由于學生之間學習基礎不同、性格差異、個性心理需求等的影響,導致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其認知反應等也會呈現出一定差異,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首先做到尊重學生的差異,然后在此前提下,巧妙地抓住教學時機,選擇合適的激勵性語言表達方式,利用激勵性語言,發揮激勵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面對一個平時比較膽小,課堂不發言的學生突然比較期待的舉手了的時候,可以給其投以贊許的目光,甚至還可以走到他身邊,輕撫他的頭,然后鼓勵其大膽表達自己的答案。然后,在回答完畢之后,教師要抓住機會,適當的予以積極性的評價反饋,如“今天我非常高興,XX同學敢于大膽發言,并且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表現得非常棒!”
3、教師的激勵語言要面向全體學生。
調查顯示,比起優等生,學困生更渴望也更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懷和激勵,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比如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心理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原因,導致他們對教師敬而遠之,害怕教師,或者不愿意、不敢接近老師。產生這方面行為的心理動機是害怕老師的不良態度,或者害怕其他同學的歧視和嘲笑。
針對如此現象,需要老師的關注,優等生本身學習自控力較好,個人發展水平、心理因素等更為強大,教師需要保持激勵即可。并且還要注意激勵的方式,不能過于激勵,使其逐漸迷失自我,要把握好激勵的“度”,避免出現負面效果,使優等生驕傲自滿。而針對學困生,由于其問題突出,需要的關注度和照顧更多,更需要教師的鼓勵,避免因為長期被漠視、被批評、被打擊,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等的心態,失去信心,造成嚴重后果。對于中等生,教師不僅要做好平衡,還要適當的給予關注,促使其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助推其進步。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工具,語言魅力同時也是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進教學有效性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邵重喜. 試論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9, 000(008):P.54-54.
[2]邵重喜. 試論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