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手抄報的體會,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特點、文本內容、創作難度等綜合考慮,指導學生設計、制作手抄報,從而利用手抄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手抄報 小學語文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1-0110-02
在語文教學中,手抄報是一種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教學手段,涵蓋了書寫、繪畫、編輯、排版等多項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個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化修養,鞏固語文基礎知識。
書寫和美術是手抄報的兩個最基本組織形式。手抄報將課堂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生根據教師選定的主題,結合課文學習內容和課外延伸知識,進行文字編輯,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課堂掌握的基礎知識,而且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主題寫作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美術方面的能力則體現在美術字標題、色彩搭配、板塊編輯、花邊設計和插圖上,它不僅考驗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歸納素材的思維能力。可見,用手抄報來輔助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彩,如何發揮手抄報的輔助作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筆者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就經常采用手抄報的形式來布置語文作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一談利用手抄報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緊貼主題,切合課文
要做好手抄報,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明確主題。如果沒有確定一個好的主題,或者主題不明確,或者主題與課文內容不切合,那么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無從下手,在查找資料、版面設計上也會陷于被動,即便做出手抄報,也很有可能離題萬里,起不到鞏固知識、提升興趣的作用。
那么,如何確立合適的主題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課文單元來確定主題。單元主題教學能讓學生了解單元知識重點和學習要求、快速掌握知識體系,因此,教師要有意識有層次地引導學生進行單元主題學習,而單元主題教學與手抄報相結合,能使語文教學效果最優化,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時讓學生確定學習目標,疏通單元的整體思路,加深認識,避免學習處于被動、茫然的狀態。
教師在選定手抄報的主題后,應該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單元主題的知識點和學習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手抄報的文字內容提出要求:第一,圍繞主題進行解讀,應獨立思考后進行寫作;第二,參考課外資料,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第三,尋找合適的素材,力求貼合課文,體現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美感。
比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統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古詩詞誦讀時,就給學生布置了手抄報作業,具體如下:
手抄報主題:古詩里的風景
選材范圍:《采薇》(節選)《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江上漁者》《泊船瓜洲》《游園不值》《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清平樂》10首古詩。
編寫要求:根據選材范圍,將任意一首古詩原文改寫成白話文,并加上自己的感悟,選入自己的手抄報里。手抄報要配上合適的插圖,布局合理,美觀大方。
這次“古詩里的風景”手抄報是緊貼課文內容而設置的,學生在創作手抄報的過程中,能夠準確把握編寫的重點,也能根據選取的古詩詞有針對性地搜集材料。學生在改寫原文的過程中既鞏固了課堂上的知識,又鍛煉了寫作能力。
二、難度適中,揚長避短
在手抄報的設計上,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編輯過程中的難度。一般而言,學生在制作手抄報時會遇到以下幾方面難題:資料查找難、美術插畫難、排版設計難。
首先是查找資料。就手抄報的實際操作來看,學生根據教師設定的主題查找資料,主要是在課下通過網絡進行檢索。網絡素材豐富,學生利用主題關鍵詞檢索相關素材十分便捷,但很多學生平時接觸網絡主要是通過手機,在搜集素材時會遇到一些技術難題,比如去什么網站查找,如何查找,哪些素材合適,素材如何化用,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規范指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PPT或者視頻,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掌握常用的網址、查找的方式、素材選用等,再通過計算機課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腦和手并用,同時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教育者的角色,讓學生快速掌握查找資料的方法。除此之外,借鑒和欣賞優秀的手抄報作品也是快速了解素材特點和遷移運用的方法之一,教師可通過對手抄報作品進行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素材和文字內容的合理搭配。
其次是美術插畫。教師要清楚,并非所有的學生在繪畫設計方面都有天賦,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揚長避短。比如,擅長書法的同學可偏重于書寫,減少插圖,只設計花邊即可;擅長繪畫的同學可偏重于插圖,合理配比文字。對不同內容的手抄報,學生也可以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手抄報的制作。此外,筆者放寬美術方面要求,學生不一定要做原創的插畫,也可以根據搜集的素材進行臨摹仿畫,或使用剪貼畫來豐富手抄報內容。
最后是排版設計。一份優秀的手抄報作品必然是編排美觀、書寫工整、內容精彩,能讓人在閱讀時產生賞心悅目的感覺。要讓手抄報呈現出美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標題與內容不能緊密相連,標題字體要稍大、突出,一目了然。第二,根據編寫內容,劃分不同的板塊,通常是用花邊作為劃分線,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畫花邊圖形,鼓勵他們進行創作。第三,插圖的大小、多少應與內容、版面大小相匹配,不可過多或者過少,以免呈現出雜亂或喧賓奪主之感。教師可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的手抄報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插圖的裝飾作用。筆者通常讓學生采用A4、A3白紙來設計手抄報,對選用素材多的,就建議其用大一些的紙張;對選用素材少的,建議用小一些的紙張。在版面的設計上,平時帶領學生觀賞學習一些手抄報版面設計的素材,讓學生借鑒選用,或自行創新設計,讓文字和配圖能夠合理分配,相得益彰。
三、課前預習,提高效率
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融入對手抄報主題的理解、認知、思考,同時也屬于知識整合再創作的過程,因而具有獨特的個人創造性。課前預習和手抄報編輯相結合,對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利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學習語文的方式。教師將新課文作為手抄報的主題時,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課文有大致的了解,掌握課文的主題思想,再將所預習的內容設計成手抄報,作為探究式學習的延伸。
首先,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自主預習所學內容,進而歸納、總結課文內容。這也是鞏固基礎知識、學習新知識的過程。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和接觸到字詞句、修辭手法等知識時,就會不自覺地尋找印證課堂知識的同類素材,進一步強化學習印象,鞏固語文基礎知識。
其次,學生通過完成手抄報的編寫內容,不僅能展現自主預習的成果,而且鍛煉了整理知識和收集素材的能力。手抄報中的美術素材同樣也是逐漸積累和學習的過程,筆者就經常帶領學生瀏覽美術素材的網頁,鑒賞手抄報模板,為學生提供簡筆畫、插畫、手抄報繪畫圖書,方便學生積累素材。
比如,在即將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時,筆者提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圍繞“我心中的閏土”這一主題完成手抄報,內容要求回答或體現以下幾個問題:魯迅是什么人?閏土的外貌特點是什么?閏土講了哪幾件新鮮事?你有什么體會?學生制作的手抄報內容各不相同,展示了不同學生的學習個性。在課堂上,學習氣氛非常融洽,學生紛紛發言表達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看法,無形之中,課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找了許多跟作者魯迅相關的資料,進而對魯迅的其他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班上也由此掀起了一股學習魯迅作品的熱潮。
四、加強合作,集思廣益
在學生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根據主題內容靈活設計手抄報的編輯方法和形式。除了個人編輯,還可采用小組合作編輯的形式來制作手抄報。小組合作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和實現知識技能互補,還能提升學生情感體驗和促進學生信息交流,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集思廣益,完成的手抄報也會更加別致、優秀。另外,小組合作對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帶動課堂氛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組建小組合作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小組成員3~4人為一組進行合理搭配,如學習強的學生和學習弱的學生搭配,善于表達的學生和木訥寡言的學生搭配等,小組成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確定手抄報的主題后,教師對小組人員進行合理分工,給學生分派角色和任務,同時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讓他們自主進行討論、合作、交流。每完成一份手抄報,角色要重新調整,使小組的每一名成員都能得到不同角色的情感體驗。
比如,在寒假臨近時,筆者讓學生重溫課文《北京的春節》,讓學生以“辭舊迎新,歡度春節”為主題,3~4人為一組,分組設計和編輯春節手抄報。在小組分工中,從內容上,有的學生負責編輯文字內容,有的負責選取美術素材,有的負責版面設計;從選材上,有的選取春節的美食,有的選取春節的民俗活動,有的選取春節的鬧市。每個小組都在春節這個大主題下各自分工,設計出具有小組特色的手抄報,這都是學生小組成員團隊合作的結晶。
手抄報作為一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在教學中,筆者多次使用手抄報的形式來布置開放式作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還要不斷地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探索創新,讓手抄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育作用。
【作者簡介】農國祥(1975— ),男,壯族,廣西龍州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就職于崇左市龍州縣響水鎮鳴鳳中心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