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
摘要: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的起點,語文教學又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綜合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知識可視化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對于新課程改革有著極大的意義。本文擬通過研究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知識可視化的積極意義,分析和揭露目前我國小學低段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想法,旨在推動義務教育的創新發展,為我國整個教育體系打牢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幼小銜接,知識可視化;應用策略
引言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變化,即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與體驗,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知識可視化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有其獨到之處,能變革和創新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方式,構建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所以,這就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探索知識可視化的原理,致力于研究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實操性強的教學方案,希望可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一、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知識可視化的積極意義
知識可視化是指,利用圖形、圖像等方式呈現知識的過程,其目的在于傳輸知識,旨在幫助人們重新構建知識、記憶知識和應用知識。有效利用知識可視化,對于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知識可視化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一般來說,圖片和圖像比文字更具視覺沖擊,更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引入知識可視化教學方式,可以讓他們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從而吸收和掌握初中語文知識,有效降低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戒備心理,大大提高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知識可視化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深化學生對小學語文內容的理解。中華文化延綿數千年且底蘊深厚,所以語文課程一直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重點內容,對于繼承和傳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由于這個原因,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往往富有深意且較難理解,一直是困擾廣大學子的難題之一。知識可視化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充分利用了圖片、圖像短視頻等工具,可以將復雜難懂的知識簡單化,有效幫助了學生理解教材背后蘊藏的深刻含義,深化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事情,幫助小學生茁壯成長。
二、目前我國小學低段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傳統落后,與社會發展脫節
傳統教學理念在我國存續時間已久,具有深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希望能把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傳授給學生,大大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不得不說,大部分語文教師的想法是出于教書育人的本心,但以教師為主體的課程設置已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
當今,學校評價學生的優良不再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反而更加關注學生的能力、經驗和創新意識。“注重教法,注重結果”的傳統教育觀念已成為過去式,“注重過程、注重體驗”的新型教學理念漸漸形成。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2、教學方式單一無趣,缺少創新性和科學性
在應試考試機制之下,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已經習慣了單向輸出的教學模式,他們往往更偏向于采取“灌溉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點和內容進行記憶和背誦,這種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容易對枯燥的知識點產生厭倦心理,更有甚者會厭惡語文這門學科,不僅會降低語文課堂的互動性與有效性,而且讓學生忽略了語文的“美”,不益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的應用策略
1、樹立先進教學理念,積極推進小學語文知識可視化教學
學校應該從上到下樹立先進教學理念,讓“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全校蔚然成風,借此加快推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
學校應基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對語文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進行改革,并制定全新的教學標準,讓教師在新的標準下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案,借此摒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語文教師成為小學生的領路人,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實現小學生的全面成長。
此外,學校還應該意識到多媒體對于知識可視化教學的重要推動作用,積極在全校范圍內構建互聯網學習平臺,為教師展開知識可視化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讓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為學生帶來非同一般的教學體驗。
2、采用先進教學方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如:知識可視化,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多元化發展。
在進行課堂引導時,老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如:圖片、音頻、動畫、PPT等新型教學工具,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飽滿地熱情投入接下來的學習。
在展開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小組協作、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體化,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例如,教師在傳授古詩詞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古代詩人,將學生帶入相關的朝代背景,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切身實地的感受詩人的所聞所想,最終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來檢驗自身掌握知識的情況。思維導圖以樹狀化的結構,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重建和組合,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實現他們的多元化發展。
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知識可視化教學方法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應用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可以創新和變革教學方式,豐富和延伸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大大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可視化,可以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培養他們的文學意識和語文素養,有益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楊紅華.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6):11-15.
[2]唐從兄.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16):04-06.
[3]秦榮國.知識可視化在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