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情知教學理念是一類通過統一學生情意與認知優化教學成效先進教學理念,其研究了教與學關系,呈現了教與學規律并提供了教與學的方法,應用價值顯著,已受到廣大一線的教師認可與引進。相關研究資料證實,情知互動理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活化數學課堂,優化教學質量。鑒于此,筆者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具體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知理論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同行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知教學;方法論
一、引言
情知教學理論將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分為情意與認知兩大類,前者包括需要、興趣、情緒、意志等,后者則包含了感知、記憶、思想、智慧等,兩者的和諧統一造就了數學課堂的活力與精彩。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過于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訓練,對情感態度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的情意與認知出現脫節現象。鑒于此,教師應更加積極地探索情知理論與數學教學的融合方法,從多種維度開展教學設計與實施,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高質量的學科教學中實現全面發展。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知理論
1. 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在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間并非只有簡單的知識傳遞,更有豐富的情感交流,教師風趣的話語、生動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都包含了自身的思想感情,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與回應,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可見,師生的情感交流狀態關系著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態度與認知感受,教師應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并以飽滿熱情、愉快親和的態度推動知識傳遞,通過自身情感的顯露調動起學生的思想情感活力,實現以情促知的目的。在日常與學生交往時,教師要主動關心、詢問學生學習生活近況,以朋友的姿態與其分享快樂并為其排憂解難;在課堂中,教師則應著裝得體,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及親和善良的表情,展現充滿魅力的教師形象,以此振奮學生的學習態度,進一步培養其數學探索興趣。
2. 挖掘情感元素以提高課堂參與
小學階段是學生情意與認知高速發展的時期,情知可塑性強,教師應把握這一特征,重視教材中情感元素的使用,以此引發學生情感思維層面的共鳴,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能夠積極探索新知。不難發現,小學數學課本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教學素材,其中包含了豐富精致的圖畫以及生活化、趣味化的語言文字,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與取向偏好,能夠帶動學生隨著課本思路逐步探究知識。小學階段的教學以激趣為主,意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思考,教師應善用情知教學理論,突出、放大教材中的情感元素,發揮課堂實踐活動的優勢。例如,在《千克、克、噸》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根據教材準備了盤秤、蘋果、雞蛋、硬幣、曲別針等物品,鼓勵學生動手掂一掂這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估計其重量,再通過稱量驗證自己的猜想。本節教學中,利用情感元素促使學生主動操作、觀察,使學生了解了秤的使用方法,并認識到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的觀念,能夠大致地估算物體質量,通過實踐操作實現了情感與認知的統一。
3. 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情知教學理論的順利實施需要以興趣為引,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好奇向往轉變為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可以說,興趣培養是貫穿情知教學始終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趣味生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察覺到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產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帶著濃烈的自我感情進行認知活動。例如,在《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一課的“三角形內角和”知識點教學中,筆者就以引導式提問引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同學們,你們想過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什么是180°,而不是270°或是360°嗎?請大家選擇不同的三角形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在動手探究時,學生經歷了知識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并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課堂氛圍融洽且活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了情知融合,并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4. 通過鼓勵建立學生學習自信
有心理學家指出,他人對自身的評價很有可能成為人們自我判斷、自我評價的依據。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其社會關系網絡較為單純,對教師多抱著敬畏、信服的心理態度,教師應利用這一特征對學生進行兼具科學性與鼓勵性的評價,使用積極的語言完善學生對數學的情意認知,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劣勢,補全學習短板,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例如,當學生成績進步或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應積極給予口頭上或物質上的獎勵,使其產生自我成就感與學習自信心,有更充足的動力繼續向前探索。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走入誤區時,教師應以委婉親和的態度降低其心理挫敗感,指導其從錯誤或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而非一味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對班級中的后進生,教師同樣要給予關注與關懷,在課堂中鼓勵其完成一些能力范圍內的問題或實踐任務,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與成功的喜悅,能夠自覺地尋求學習新方法,促成自身的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特點,教師從情知互動角度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對學科教學質量也有著實質性的提升作用。教師應兼顧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引導與知識方法學習指導,深入研究情知教學理論的內涵與目標,可參考筆者上述的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挖掘情感元素以提高課堂參與、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通過鼓勵建立學生學習自信等策略切實有效地構建小學數學情知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收獲快樂、看到成效。
參考文獻
[1]肖婷.淺談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01):162-163.
[2]王海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分析[J].科技資訊,2020,18(30):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