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麗
摘要: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者務必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制定明確的課堂教學方向,為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有針對性的對于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展開培養。在語文教育中,閱讀部分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文閱讀習慣,并掌握一些技巧性的閱讀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之中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更加的順利。處在三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還很有限,且學生的知識儲備普遍不夠,在進行閱讀學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淺顯化學習的問題,如果學生長期保持這種不正確的閱讀學習方式,那么不僅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遲遲無法獲得提高,同時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不能夠得到良好的鍛煉。本文通過對于小學語文三年級階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展開分析,并總結得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應用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對策略
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語文學科中的重點教學內容,而相比于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來說,現如今靈活開放的閱讀教學理念更加受到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睞。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空間,同時也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在開放的課堂環境之下更加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這對于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提高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首先針對目前固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無法滿足目前小學生學習需求的部分進行改進,很多時候小學教師考慮到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過程之中會偏向于讓學生根據固定的答題套路進行學習,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班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無法起到積極影響的。語文教學方式需要隨著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轉變,語文教師應該給予班級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索語文知識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更加自由,思維也會得到一定的拓展。
一、小學三年級階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分析
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對于目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明確接下來的教學整改方向。第一,由于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很多語文教師為了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因此錯誤的采用了單方面傳授知識的教學形式,沒有能夠意識到學生獨立學習與思考的重要價值,而是為了趕教學進度將課堂時間全部用來講授新知識,學生并不能夠意識到自己在語文課堂中所占有的主體位置,且參與感也并不十分強烈,并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這對于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將會造成嚴重的阻礙,如果學生的學習習慣因此得到了不好的影響,那么將會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果越來越不理想,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都起到了負面的影響。第二,在傳統教學方式之下,班級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無法真正參與到課堂之中,而對于所閱讀的文章也很難有深入的理解。由于語文教師一直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之中占有著十分主導的位置,而忽略了課堂主體應為學生,學生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學習方式進行,無法真正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閱讀能力自然不能夠隨之獲得真正的提高。語文教師往往在講授文章時首先為學生點明其主旨內容,而并沒有注意為學生留出一部分思考時間,讓班級學生對文章自行理解。久而久之,班級學生不重視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對待學習內容沒有任何的探索興趣,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逐漸減弱。第三,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并沒有拓展除所講課文之外的內容,因此學生的思想也僅僅停留在課文之中,這樣不利于學生開拓知識視野,也無法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小學三年級階段高質量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案
(一)在正式進行課文學習之前向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
想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愛上閱讀,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可能一開始并不會對閱讀感興趣,或許認為閱讀是一個乏味枯燥的事情。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起引導作用設置一些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書籍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帶領班級學生學習到《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根據這個情節我學到了知識","這篇文章大體講述了一個什么事情,中心句、文章結構是什么"這樣的類似的問題,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會使得學生閱讀更加認真、理解也更深刻,并且學生也能夠更加主動的對于課文內容展開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閱讀課堂上積極進行學習交流活動,鍛煉班級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是格外看重的,很多時候語文教師有意無意的表現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而為了鼓勵班級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與班級學生進行語文課堂互動,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活躍語文閱讀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班級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自信心,過于嚴苛的閱讀教學方式很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語文教師需要掌握語言藝術,積極發掘班級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閃光點,并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個性化培養教學,由此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才會趨于理想化。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當有多個思想相互交換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思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班級學生將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和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這樣其他學生可能會從中聽取到自己沒有想到過的方面,這樣一來自己的思考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進而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語文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自己探索到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以便進行學習和翻閱。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
(三)一改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形式,有重點的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需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教材課文中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學會自主閱讀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才可以利用課后時間自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在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礎之上,學生的閱讀效率會得到顯著提升,并且充實更多的知識。教師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就需要逐漸向學生滲透正確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做好示范,這樣學生就能夠結合自己現有的閱讀方式進行一定的優化改良,并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良好的語文閱讀模式,對于學生日后在語文學科方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語文教師在帶領班級學生學習《詠柳》一詩的時候,教師應該鼓勵班級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來細致體會詩歌意蘊,達到品讀詩歌詞句并加深詩歌理解的效果。當學生逐漸受到教師的指導掌握了不同文本類型的閱讀方式后,自身的閱讀能力自然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務必要重視閱讀部分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并分析目前階段教學過程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此來確保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的也可以獲得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杭紅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A]. 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2]陳峰.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十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