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點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只以講解、引導式的教學難以為學生構建系統性的地理知識框架,這就要求教師應用思維導圖,以多樣化的思維導圖應用方式優化教學過程,輔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并幫助學生構建細密的地理知識框架。教師可以應用這些策略:以預習導圖,增強預習效果;以解題導圖,提升學生解題能力;以拓展導圖,深化學生理解;以復習導圖,輔助構建框架。以這些方式應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條理,更具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方法
一、 引言
高中地理學科需要記憶與理解的知識點較多,且必修與選修教材之間的知識點還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地理學科的這些特性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造成了較大的阻礙,但也促進了地理學科的教研發展。在教學難度較高的情況下,教師應當引入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適應性強等特點,將思維導圖與各類教學活動合理結合在一起。如此,教師能夠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各類教學活動,并逐步激發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意識,以及提升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能力。
二、 以預習導圖,增強預習效果
預習是提升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重要方式,但在現實中,許多學生的課前預習質量并不高。大部分學生在預習時都是自己翻看課本,以走馬觀花的形式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預習方式效果較差,學生只能對部分知識產生較為深刻的記憶,對一些簡短的知識點,以及教材以案例顯示的知識內容沒有足夠的理解?;谶@種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知識點的簡略思維導圖,讓學生憑借這類導圖充分閱讀教材。在簡略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能夠對本章節知識點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與印象。
在新版本的教材中,章節名稱與章節的知識點有較為明顯的聯系,教師可以借此設計有效地預習導圖,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以《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為例,教材中先分成了兩個大點,“大氣的組成”和“大氣的垂直分層”。第二大點繼續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三個小點,這樣細致的教材編排會讓許多學生產生倦怠心理。以以往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問道:你們預習之后,對本章節的知識有哪些了解。學生:本章主要是講大氣成分以及大氣的幾個分層。教師細問:大氣的不同分層具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呢?或者說如何對比不同的分層情況呢?學生無法回答。結合這種經驗,教師提供預習輔助時,可以先將教材中可以明確發現的五個點整理成思維導圖,然后在各個分支點后留出空白。在布置任務時,教師明確道:預習時請仔細閱讀教材,現在我為你們提供導圖,然后你們要在閱讀教材之后,以簡寫的方式記下總結的內容。學生A:老師,這個導圖已經很完善了吧,教材中的內容都提到了??!教師:這是一種偷懶的想法。我來問你,從這個簡單的導圖中,你能夠了解對流層的哪些信息?學生搖頭:這個要看書。教師:對,你還要看書,這就說明導圖還不夠細致,不然你起碼可以從導圖中了解空氣成分、高度范圍、特點這三個方面的部分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意識到借助導圖進行預習的必要性,并憑借導圖有效提升了自己的預習質量。
三、 以解題導圖,提升解題能力
思維導圖也可以提升教師解題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在設計題目時,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綜合性的題目,然后讓學生在解題之后,分析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并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知識點在題目中的體現,以及這些知識點彼此之間的影響。以這樣的方式開展解題教學,教師能夠讓學生掌握繪制導圖解題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南亞氣候”的專題為例,在這一專題的復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兩個材料,材料一內容主要為:拉舍爾的“花園之城”稱號、工業中心地位,拉舍爾所在旁遮普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材料二內容主要為:拉舍爾地區遭遇極端高溫,日最高突破44°,以及當地的大致經緯度和海拔。相對應的問題有三個,第一:極端氣候的出現原因?第二:拉舍爾成為工業中心的地位優勢?第三:該城市能夠成為“花園之城”原因。這些材料和問題分別考查學生對氣候、區位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展示問題后,教師先不急讓學生進行解題,而是提問:你們覺得該如何用思維導圖來最大化利用這道題呢?學生1:先解題,然后用思維導圖歸納這道題所涉及的知識,并總結在解答這道題時自己出現的問題。教師:你說的沒錯,但也是比較公式化的回答。老師現在想的是從整個高中地理知識的角度來想。學生2:我覺得在現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先梳理這道題中涉及的知識點,然后繪制較為完整的思維導圖,再借助思維導圖解答問題。教師:你的思路很不錯,那么現在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先結合材料繪制導圖,初步寫出答案。然后,你們再翻書,用另一種顏色的筆補充導圖,看一看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考慮到。以A小組為例,該小組中的學生3自告奮勇繪制區位優勢導圖,但該同學在繪制導圖時,并沒有結合題目,而是使用同一種顏色的筆寫出眾多類型的區位影響因素。教師提問:為什么不在交通、地形等方式做記號呢?這樣解題時便不會遺漏。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可以使用導圖對題目進行較為完整的解析,并在解析過程中養成以“全局”眼光分析題目的習慣。如此,學生的解題能力自然能夠得到增長。
四、 以拓展導圖,深化學生理解
高考考查的多是綜合性題型,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也往往包含著多個知識點。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引入拓展性的思維導圖,以拓展導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所謂拓展導圖,就是教師立足于當前正在教學的知識點,然后以知識點為發散節點,探究改知識點與其他章節知識點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在課堂總結環節應用這種思維導圖,以此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以及地理知識相互影響作用的理解。
在綜合性題型的解題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綜合題型為基礎,引導學生完善各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并要求學生們分享自己記憶知識的方法,以此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生3在繪制思維導圖時,他只列出了較簡略的內容,比如自然因素中他只列出了水源一項,忽視了土地、環境對工業區位的影響。教師便可以其成果舉例,然后引導全體學生補充。教師表明:這一思維導圖并不完善,當我們難以回想起影響工業選址的區位因素時,我們可以結合現實進行思考。然后,教師進行細化提問:現實中各種工廠選址有什么考慮呢?學生4:交通,交通便利就方便進貨和出貨,這對什么工廠都很重要。學生5:環境,有的工廠對環境要求比較高,比如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等,這些工廠需求無塵車間,所在地空氣對他們的成本有較大的影響。學生6:勞動力和租金,這兩個是企業的巨大成本,勞動力越密集,成本相對越低。比如許多制衣廠都有聚集區,且聚集區附近有大型的務工人員居住地點。教師:總結一下,大家提到的自然因素包括三個,土地、水源、環境。此外,大家還提到了經濟因素,如交通、勞動力。那么我們就可以將這些寫到思維導圖中。然后,我們還需要注意其他的因素……
在教師細致提問引導下,學生們能夠結合現實合理拓展思維導圖,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對知識的更深刻了解。
五、 以復習導圖,輔助構建框架
復習是高中教學的重要活動,也是教師提升學生應試能力以及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由于地理學科具有的知識繁雜等特點,以習題訓練、知識點背誦為主的復習活動難以取得成效。在提升學生應試能力以及增強學生學科素養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引入思維導圖,基于復習進度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導圖繪制作業,并引導學生以“拼圖”的方式“拼接”導圖,使學生能夠構建良好的地理學科知識框架。
在引導學生完成單個知識點的細致思維導圖繪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知識點的思維導圖“拼接”在一起。比如,教師先提問:我們剛剛從題目中繪制了多個方向的思維導圖,比如“工業區位影響因素”“南亞氣候”,那么這些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是孤立的嗎?還是說有什么其他聯系。思考一分鐘后,優等生7舉手:我認為這些思維導圖是地理知識結構中拆下來后的部分內容。教師:你的比喻很形象,能具體說一說嗎?比如“南亞氣候”,在高中地理中,“氣候”是重要的一部分,具體包括“氣候類型”“氣候的變化”“大氣運動”等部分。而本題所提到的“南亞氣候”只是“氣候類型”的一部分內容。并且,“大氣運動”“大氣的受熱過程”等內容與“工業區位影響因素”中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簡單來說,就是氣候是拉舍爾成為“花園之城”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很好,請坐。然后,教師在幻燈片中,調整“工業區位影響因素”與“南亞氣候”兩部分導圖的位置,將“環境”與“氣候類型”使用紅線連接起來。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案例,對地理知識之間的聯系性進行分析,然后再以圖示的方式將學生的思考成果展現出來。如此,教師能夠形象展示地理知識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與課堂各類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教師能夠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輔助學生構建精密的地理知識結構。而要使思維導圖切實發揮上述應用效果,教師在制作教學資源或者開展教學活動時,就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并基于教學活動開展的難點應用思維導圖。在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情況下,教師能過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價值,提升地理教學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慧超.運用思維導圖培養高中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2]米維兵.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高考,2020(7):176.
[3]王鳳.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78.
[4]李文君.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9(7):163.
[5]陳玉瀅.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6]侯敏.基于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的思維導圖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7]楊春.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8(4):173.
[8]柴晨靜.基于思維導圖的地理創新思維培養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楊衍才,安徽省安慶市,安徽省宿松縣程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