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摘要: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會因為他們數學成績不能提高而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最終產生厭學情緒。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針對這種現象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利用轉化策略幫助他們學習。文章從轉化策略的角度對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進行簡單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農村初中學困生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或是因為學困生自身能力的原因,或是學困生家長的關注度不夠,又或是學校教學質量不高等。無論如何,教師都需要通過分析和了解其中的原因,并根據不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和策略,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困生轉變對數學學習的看法,指導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農村地區的教育要從根本落實,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才能幫助學困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真正提高農村教學的質量和成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相對比較抽象、復雜的學科。為了幫助學困生能夠更快融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留給他們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困生在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這節課時,這節內容大多是關于平行線的命題與定理的證明,內容相對枯燥,有些證明又略顯復雜。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讓學困生在頭腦中提前形成特定的空間想象思維,特別要引導學困生加深對于平面幾何圖形的認知,創設特定的幾何教學情境,讓學困生從練習題中總結平行線的性質,并將定理和性質應用于實際練習中。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困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能直接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變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看法。
二、用心關愛,鼓勵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
學困生的產生不僅是因為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教師因為學生成績差而忽略他們,使學困生變得越來越自卑,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教師應該及時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教師要真心關愛、尊重每名學困生,幫助他們重拾數學學習的信心。另外,學困生成績差難免會存有消極情緒,他們可能會從心底里感覺自己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教師應該打消他們這種想法,用真心與他們交談,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并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這節課時,比較考驗學困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布置幾道計算題讓學生上臺展示,題目的難度可以從易到難,讓學困生去做相對簡單的題目,再讓中等生和優等生做計算難度較大的題目。這樣的設計,教師照顧到了學困生的心理,能讓他們從正確解題中收獲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展示自己,逐漸樹立學習自信。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和愛護是讓他們奮發學習的動力,能讓學困生從心底里感受到教師對他們關愛,更愿意也更有信心去學習數學。
三、加強基礎訓練,給學困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學困生大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再加上不科學的學習方法,最終導致他們出現“假勤奮”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分層布置作業,讓學困生多做基礎類型的題目,對于數量不做過多要求,盡量鼓勵他們做的題目保證正確率。課下,教師可以號召班級其他學生及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對于他們不會的題目,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可以組成“師傅—徒弟”的學習組合,將優等生與學困生結成幫扶對象,共同進步。
例如,初中數學學習分為幾大基礎模塊,這些也是中考的高頻考點,如有理數的運算、方程求解、平面幾何的證明、三角函數的計算等,對于這些常考章節教師可以先幫學困生算出一張試卷可以得到的基礎分,也就是根據這些基礎的模塊知識點讓學困生勤加練習,多做基礎題目,在確保基礎題目拿到分后再做下一層次的題目。每節課的最后十分鐘都留給學困生鞏固課堂內容,這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學困生對于知識的總結。對于隨堂作業,教師要鼓勵學困生獨立自主完成,積極鞏固知識點,幫助他們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四、結束語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教師應該特別重視農村初中學困生的學習發展狀況,盡量不讓他們掉隊,鼓勵他們迎難而上,積極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總之,轉化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工作對教師來說責任重大,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幫助學困生重拾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苗玉棟.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情感特征及轉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2).
[2]黃永高.淺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7(2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