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永杰
摘要:21世紀新中國的高速發展給中國公民帶來了更加穩定安寧的生活條件,同時也賜予了所有人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而文化水平積累的最初階段,就是從寫字開始的,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起步點。如果識字、寫字都有障礙,將對小學生今后的人生成長帶來不利限制。本文從信息化寫字教學法入手,重點探究如何在語文寫字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性,讓學生興趣全面高漲。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寫字教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生活水平提升帶來了新的契機,豐富了生活的活動形式。同樣的,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寫字課堂里,也能為教學添加趣味因素,將枯燥的知識講解變成形象化的畫面傳導,讓學生既能快速掌握寫字的技術要點,也能發現寫字教學的生動一面。寫字教學是語文學習體系的基礎,寫不好字,深層次的文化知識學習也就無從談起,任何學科的探索都會步履維艱,對人生進一步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一、當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整體狀況
1.教學形式和內容缺乏創新,主體參與意識不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同樣源遠流長,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是無數故事的匯聚。漢字寫字教學是文化學習的起點,甚至是陪伴一生的課程。但是在很多小學里,小學語文寫字教學卻仍停留在最古老的那個學習模式,讓小學生通過反復地抄寫甚至背誦去掌握漢字,去把漢字的一筆一劃牢記心中。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幼齡兒童來說不太友好,甚至會覺得有些辛苦有些煩躁。寫字教學當中,教師只注重傳授漢字的寫法以及發音,對于字的深層意思基本不做分析,導致學生沒有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讓小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1]。
2.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習效果不甚理想。在任何學習過程中,永遠不能忽視的一個點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帶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專注度,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小學語文寫字教學面向的群體正是一群充滿著好奇心和無盡求知欲的新鮮花朵,樂于探索奧秘,勤于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認知。然而目前識字教育的考核偏重于測算小學生實際掌握的漢字數量,而忽略了認知和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們增添了教學壓力,不得不采取一些直截了當的粗暴手段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老師可能會讓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抄寫漢字,一遍又一遍地惡性循環著,長此以往,小學生對于寫字教學的興趣越來越淡,影響頗深。
二、信息技術與寫字教學的融合
1.引經據典,讓漢字寫字教學更加生動
每一個漢字并不是字形反映的簡單構造,而是經歷了無數歷史空間的演變。它或是來源于圖形,或是來源于生活,或是來自人們想象中的神話世界。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超乎想象的文化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當代小學生們去學習去傳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導孩子們寫字的時候,不僅僅要精準掌握讀音和字形,還要深入挖掘漢字背后的經典文化內涵,加強學生們與漢字的情感聯系,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開發出一種發散性思維,舉一反三地提升自己寫字效率。教師可以上網收集每一個漢字產生背后的奇聞趣事,增加課堂感染力,或者讓學生在家長幫助下去收集資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
比如,在日常識字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漢字的演變歷程,從最早的甲骨文、象形文字入手,在課堂上讓漢字動起來,以彩色動畫形式呈現讓大家對于漢字的起源以及發展有個藝術化的認識[2]。同時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趣味素材,對漢字的產生、發展、作用、結構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一一闡述,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
2.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的漢字練習
語文學科富含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素養的形成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個漢字也代表著古人的智慧結晶,也是源自于日常生活實踐,能夠傳遞出優秀的情感價值觀。但是,由于所處年代的不同,對于社會現象的認知不同,學生要想理解字義背后的文化底蘊就比較困難。所以應當滲透傳統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發現漢字古典美,通過接觸一些經典書法作品,讓學生形成新的感悟,從而對漢字有了新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展示字形古典美的藝術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可以結合不同年代的藝術文化背景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書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能感受到作者所處年代的風土人情,給寫字教學帶來更多充滿色彩的元素,全面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欲望。
3.增強互動,構建良好的師生溝通渠道
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興趣火花的重要渠道,要想讓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一言堂是行不通的。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把學生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作為主人翁去推動教學步驟的開展,讓學生可以及時同教師交換想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并不是一味強調學生要積極發言,表現活躍,而是要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想象的一種習慣,加強師生互動,把這種行為習慣轉換成為對于漢字的真正熟悉和掌握。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某個漢字寫字教學的任務,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們整理匯編的內容,結合一些圖形或者動畫的創新素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
比如在學習漢字“火”的時候,教師們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火苗的動態圖片,讓大家分享一下在自己的生活里,在哪種場景下有見到過火的出現。再結合火的字形講解火的一些產生原理后,又繼續播放大火燃燒的畫面提出問題,什么可以撲滅火,引發下一輪討論,從而也引出彼此有緊密聯系的漢字“水”[3]。
結束語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礎,也是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第一步,更是促進自身能力發展的必要手段?,F代信息化教學的導入,能夠集聚學生的熱情,把復雜的字形結構簡單劃分,降低了學習的枯燥性和實際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按照教師要求,成長為一個具有豐富文化素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隋冰.微課在低年級寫字教學中應用的實效性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 517:353-354.
[2]鄭濟權.信息技術背景下課堂教學生態的整合與創新——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探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05:47-48.
[3]董淑娟.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中國教師,2018,S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