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玲
摘要: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越來越突出它的獨特優勢。本文探討中學英語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其所面臨的困難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所在;改進措施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以合作學習為基本內容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符合新課標所強調的: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學習小組成員分配不均,學習層次不一
學習小組是根據學生身高來分的,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所以就導致了每個學習小組成員的學習層次不均衡,從而造成英語課堂里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小組合作活動很難開展。教師布置小組任務后,有的小組不需要討論合作就已完成小組任務,而另一些小組卻因為各成員都是學困生無法開展小組活動,進而小組活動時間變成了他們趁機玩鬧講話的“休息時間”,完全沒有達到小組合作學習所要發揮的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發揮各個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2、小組任務分工不明確,浪費小組合作時間
在老師要求小組內分角色完成小組任務后,組內成員爭著要當這個角色那個角色,教室內一片吵鬧,大部分的小組合作時間浪費在討論角色分配上,而有效的英語對話時間就減少了一大半,這樣就造成了小組合作活動的意義大打折扣。
3、過于強調組內競爭,組員合作意識不夠
雖然各組以英語學習小組的形式存在,但組內成員的合作意識卻非常薄弱。當老師布置一個學習任務后,大部分組員想的是“‘我’如何快速正確地完成任務”,而不是“‘我們’如何快速正確地完成任務”。
4、小組合作走形式,活動時間不夠
有些老師總感覺自己講得越多,學生肯定學得越多,不敢放手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擔心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有些老師希望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來豐富課堂組織形式,但又擔心過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面而造成對課堂不利,所以在交代小組合作任務后沒幾分鐘就叫停了小組活動,其實學生完全還沒有完成合作任務,很多合作小組甚至還只在開始階段。那這樣的小組合作無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所要達到的對整堂英語課的推動和升華作用消失了,而僅僅只是在走形式。
為了改變中學英語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普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1、科學布置座位,合理分配組員
打破傳統的座位布置方式,可以根據教室的空間容量把全班學生排成馬蹄形或圓桌式進行就坐,這樣的座位布置更有利于小組合作的進行,更能夠拉近小組成員間的距離,從而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和合作,更成功地完成小組合作任務。在小組成員的分配上,要圍繞“優帶差,優幫差”的原則。一個小組內既要有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要有英語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得到小組合作任務后,要求他們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
2、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小組合作任務
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教學活動,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為了要小組合作而小組合作,布置的小組合作任務要符合小組合作的要求。如:Go for it Book 7B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A 活動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部分,如果僅僅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操練對話,那這樣的任務就過于單一。學生任務所面向的只有自己,在這個任務中只要能正確朗讀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即可,不需要任何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沒有情境的語言是死板乏味的。
3、引入組間競爭機制,增強合作意識
既然已經成為一個學習小組,那就是一個集體,在完成小組合作任務時應該是全員參與,只有這樣才算真正完成合作任務。所以老師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弱化組內競爭,強調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例如,在完成調查后,要求每個成員都要發表意見;在討論問題時,要求每個成員都要發表意見;在課后的書本背誦中,要求每個成員都要完成背誦任務。只有學習小組內每個成員都完成了合作任務才能算成功完成了老師交代的合作學習任務。
結論:
小組合作學習給英語課堂注入了活力,它使師生和生生間進行有效的語言交際,也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而提高了英語課堂效率。我們要有效地辨別適合的內容和任務從而對小組分工且指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對合作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以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小組合作學習為英語課堂教學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喬秀蘭。對兩次合作學習活動的反思[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