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美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提出,要求課程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觀提出,教師應當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因此,為響應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轉變迫在眉睫。本文依照新課程要求,分析了傳統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方法以及相應的應用措施,為教學設計改革提供發展方向,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掌握歷史知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設計;應用措施
引言:
如今在新課程的環境下,我國提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問題導向,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因此,響應國家戰略,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全面發展成為高中歷史老師一大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1]。同時,教育的初衷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能夠通過學習歷史掌握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但目前的傳統高中歷史教學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因此,新課改下,設計出完備的、科學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迫在眉睫。
一、改進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意義
高中教學階段,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存在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開拓視野、掌握知識、全面發展,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帶來非同凡響的學習感悟和理解[2]。而教師存在的意義不單單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學科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更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歷史更好地了解社會,擺脫單一角度看待問題的缺陷。因此,希望可以通過改進教學設計,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歷史、理解歷史。
二、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的現狀
(一)課堂乏味,學生缺乏學科興趣
積極的學習態度往往能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但乏味的課堂容易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目前存在的情況是普遍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不強烈,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歷史,而教師也沒有加以引導顯得歷史知識點枯燥無味,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教學方式單一,師生缺少溝通
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式的單一教學方式,缺少雙向的互動,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為教學而教學,而學生也只是死板地旁聽老師的教學在書上勾勾畫畫,課后則是將筆記使勁硬背式記憶應考,實則沒有真正地理解課程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明顯的缺陷,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課程內容,而老師也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導致師生之間缺乏溝通,教師無法更好地對學生加以指導。
(三)學科內容與當代社會脫節,學生難以理解
歷史是對過去內容的研究,許多知識文化同現代文化有些脫節,以現代人的思維去學習歷史有些知識點會感到難以理解。在傳統教學的背景之下,許多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莫過于死記硬背,而教師也沒有發揮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作用,教師更多地是在幫助學生應付考試,使得大多數的學生空有書面成績,實則對于書上的很多知識沒有真正掌握。
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教學設計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可以豐富課堂的多樣性,對于歷史學科,可以結合一些影視資源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授明清文化時,可以播放幾分鐘的《延禧攻略》片段,結合影視劇進行課程講解,激起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主動性[3]。
(二)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傳統的教學方式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泯滅學生的洞察力。在新型教學過程中,應當多多重視學生討論環節,增設小組討論環節,鼓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多多發問,而老師的作用更多地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甚至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可以鼓勵學生授課,同齡人之間授課有利于課上更好地探討,同時對于講課者來說,能講授出來的知識最牢靠。
(三)多多結合古今中外進行講解,促進學生理解
歷史學科的知識并不是與現代社會脫軌,而是同當代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更需要高中歷史教師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多多結合古今中外進行知識脈絡的梳理。如:在講授科舉制時,可以同當代的考試制度進行結合并對比,讓學生多多加以思考,同古代科舉制度相比,現代中國考試制度延用了哪些方面又改進了哪些方面;在講授古雅典文化時,可以引導學生和同一時刻的中國進行比對,分析二者之間的制度和文化的差異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歷史,了解社會演變,通過了解歷史更好地了解當代社會,以及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養成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傳統的高中歷史在教學設計方面還有一些缺陷需要去解決,可以多多引入一些新型教學設計方法,改進不足之處,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通過學習歷史改變以往的單一角度看待問題的誤區,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小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以統編版《全球航路的開辟》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21(03):60-62.
[2]李美玲.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 2021(22):175-176.
[3]蘇雷.芻議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 2021(2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