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玲
摘要: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部分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與學生之間的等級關系,學生在學校對老師有一種畏懼感,不愿意和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是造成小學師生溝通障礙的成因之一。其次,隨著當今中國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大量的電子設備,小學階段學生由于思維發展相對不完善,學習意識不強,沉迷于這些電子設備中,導致與家庭與老師的溝通逐漸減少。當今,如何解決與學生的溝通障礙成為小學老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本文就關于小學師生溝通障礙的成因及對策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教學;師生溝通;現狀措施;對策研究
溝通是為了交換信息,增加相互了解。在學校中小學老師與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有助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加老師與學生雙方之間的信任。結合我國小學實際教學情況,部分小學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存在自身的障礙,不愿意放下身段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同時在溝通時學生自身障礙、雙方缺乏信任、師生關系不和諧、沒有溝通技巧等等都是造成師生溝通障礙的主要原因。
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互動的機會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積極創造與學生溝通的機會。一些學生不能夠與老師進行及時溝通的原因就是老師缺少對溝通機會的創造,學生找不到機會與老師進行談話。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有效的談話。由于溝通雙方存在著巨大的信息差,小學老師在和學生溝通時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溝通,讓學生能夠理解自己所講的內容。
例如,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觀察一些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習狀態不對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談話,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疏導情緒,并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老師主動約談學生是與學生創造溝通機會的一種最佳方式,老師只有與學生進行溝通才能確定學生存在的問題,為未來進行針對性教學提供保障。老師在和學生能夠溝通時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觀點,老師與學生雖然在溝通中是處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在溝通中過程中,老師的話語仍然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小學老師在溝通時要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切不可將師生之間的溝通變成師生之間的意見強加。
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小學之間師生關系并不平等,而是存在著一種權威的關系。隨著素質教育大背景的不斷發展,小學老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態度,勇于打破與學生之間的權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平易近人的性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愿意找老師解決。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單向的,老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灌輸者,師生之間缺少及時有效的溝通,學生不知道老師講課的側重點,老師不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長久以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開始變得冰冷,導致師生之間溝通障礙。
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老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動到學生之間去,與學生成為朋友。
例如,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課上將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同時,老師到各個小組之中詢問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的為學生解答,通過主動接觸學生,增加師生雙方之間的感情,讓教學過程不在冰冷。平等的師生關系還要老師注意與學生溝通、教學時的說話態度,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與學生溝通過程中語氣過于權威,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感,讓學生內心反感與老師的溝通,導致溝通不能有效地進行下去。所以,小學老師要時刻注意與學生相處時的態度,只有老師真正的把學生都當作自己的朋友,師生關系才會和諧,溝通障礙才會減少。
三、集體決策,結合學生意見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小學教學過程中,班級的一些事物或者學習進度的設定,都是通過老師一個人完成的,學生在此類活動上沒有話語權,部分事務的判定全程由老師一人決策,如果學生和老師意見不盡相同,會造成學生與老師對立的局面,讓師生關系進入冷淡時期,學生不愿意配合老師的各種活動,老師不明白原因,造成師生之間無效溝通。
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意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至關重要,班級事務或者學習問題的決定小學老師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詢問,發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在做決定時綜合學生的意見,正確處理好學生的情緒問題。集體決策的形式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參與感,更加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共同參與班級管理與建設。讓學生參與決策,并不是意味著老師要全盤否定自己而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的意見只能為自己的決策作為參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關系,既處理好學生之間的情緒,還要維護師生之間的關系。
四、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利用多渠道和學生進行溝通
小學老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同樣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讓學生能夠后理解自己的意思,還不至于被傷害到自己的自尊心。表達技巧是有效溝通的關鍵,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簡潔,準確明了的為學生表達自己的意圖,讓小學階段學生能夠聽懂。與學生溝通時表達技巧還有借助手勢、面部表情等,在于學生溝通時借助這些能夠讓學生聽的更加動情,提升溝通的有效性。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溝通方式不再限于面對面,小學老師要積極利用多種手段與學生建立溝通,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時刻,通過對學生進行實時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多種原因造成師生之間溝通障礙,同時也有多種方法解決這些問題,這需要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創造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機會;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集體決策,結合學生意見;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利用多渠道和學生進行溝通。上述文章只論述了部分造成師生之間溝通障礙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交流,共同探索出更加高效的師生之間的溝通對策。小學師生之間關系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修改的,這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從堅持,不斷引導學生,與學生慢慢培養感情,讓師生關系逐漸和諧,在慢慢減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障礙。課堂教學活動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特定溝通。而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正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所以溝通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的一項工作技能。
參考文獻:
[1] 郝利平. 小學師生關系處理方法[ M] .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1.
[ 2] [美] 菲利普·L·亨塞克;王汀汀,何訓,陳曄譯. 管理技能與方法[ M]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68,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