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霞

摘要: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是學習語言表達的典范材料。特別是三年級語文教材的選文,很多語段的構段特點都極為突出。教師要充分關注這些典型語段,深入挖掘文本,學習并運用構段特點,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增長和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構段特點;學習與運用;策略研究
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四個方面。其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語段構段特點的學習與運用。
筆者通過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第二課時的教學,結合課題組成員們的教學實踐研究以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總結了小學語文構段特點的學習與運用指導策略,概括為以下幾點:聚焦典型語段,發現構段密碼;精讀品味,感受構段特點;巧搭支架,創設情境,進行語段仿寫;寫評結合,用評價機制鞏固構段效果。以期老師們更好地落實構段特點的學習與運用指導策略,引領學生們習得小學語文構段特點與運用的方法。
語段教學作為連接小學低段字詞句教學和高段篇章教學的“橋梁”,起著至關重要的過渡作用。特別是三年級的語段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三年級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構段特點極其突出的課文,但是教材中關于學習語段構段特點和運用的內容卻不多。這就直接導致我們部分三年級語文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忽視或弱化語段的教學,不注重發現并挖掘課文中的典型語用材料,不能熟練運用語段構段特點與運用的指導策略,結果導致許多學生后續進行習作訓練時畏難情緒嚴重。幸運的是,有幸參加了教研活動,這次活動的主題正是“借助統編語文教材進行小學低中段語言建構與運用研究”,教學內容為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通過磨課、評課及反思,我們課題組對小學語文構段特點的學習與運用的指導策略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聚焦典型語段,發現構段密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中年級學生學習語言重在基于段落,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學習基本的構段形式。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選用合適的教學素材,才能事半功倍。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構段特點極為典型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學生語段學習的典型語用材料。教師一定要及時關注這些典型語段,下大力氣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典型語段的構段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段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課上,不能“滿堂灌”,更不能大搞“題海戰術”,而是應該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語文要素,提煉典型的語用訓練材料,設計聽說讀寫演的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感受語言現象,積累詞匯句式,體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從而提升語言素養。《秋天的雨》課文中有許多語段構段特點突出,可以作為學生提高構段寫作能力的典型語段展開教學。
《秋天的雨》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關鍵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當學生說到“五彩繽紛”時,簡單談談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五彩繽紛”,從而理清段落思路。接著抓這句關鍵句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這無形中也教給了學生概括文章段落主要內容的好方法——抓關鍵句。
在執教《秋天的雨》第二小節時,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選定這一小節作為這篇課文的對學生進行語段特點學習與運用的典型語用材料來指導。
教師相機將第二自然內容出示在PPT上。
師:同學們,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段話是由哪幾句話組成的?
生:這段話由6句話組成。
師(追問):秋天把顏色都給了誰呢?
生相機完成下面表格:
顏色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淡黃、雪白……
景物 銀杏樹
教師及時把帶有這些顏色的景物圖片集中出示在PPT上,引導學生:同學們,這些物體的顏色好看嗎?
生:好看!
師:這么多好看的顏色展現在你的面前,你想用哪個詞語來表達?
生:萬紫千紅、五顏六色……
師:這里老師給大家也帶來了幾個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把它加入到自己的積累庫中吧:
PPT出示:萬紫千紅、五顏六色、姹紫嫣紅、色彩繽紛、五彩繽紛、色彩斑斕、花團錦簇、云蒸霞蔚、五光十色。
師:這么多好看的顏色展現在你的面前,你能用用書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嗎?
生: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師相機表揚。PPT將這句話紅色強調顯示。
師:這句話與其余幾句話有什么關系呢?
生試答。
教師及時總結:這段話的第一句就概括了本段的主要意思,那么,這句話就是這段話的總起句。請大家聚焦這段話的表達方式:第一句話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其余幾句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具體描述的,這種寫法就是先概括再具體的寫法。
因此,無論是精讀還是略讀課文,無論是何種文體,教師終歸要學生明白抓關鍵句始終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精讀品味,感受構段特點
《秋天的雨》語言優美、形象、畫面性、趣味性十足。第二課時,學生對初步感受到的構段的特點是新奇的、陌生的,需要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該語段進行品讀感悟,進一步加深對這種構段特點的感受和認識。
在精讀品味指導該語段教學中,執教者盡可能地營造了一個美的氛圍,通過音樂、圖片等渲染,并通過教師的范讀,師生配樂合作讀,生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真正走進文本,感悟該語段構段特點之美,感受秋天的美。在朗讀中執教者將第二小節以句為單位化整為零,將其變成了詩歌的形式,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改變如下: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你看,
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
飄哇飄哇,
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金黃色是給田野的,
看,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紅色是給果樹的,
橘子、柿子你擠我碰,
爭著要人們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
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
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朗讀的過程就是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學生在對第二自然段的朗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多方面立體化感知文本語言美結構美,產生美的感受。課文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特點來表現秋天顏色之美,只有加強朗讀,品味語言來感知。
三、巧搭支架,創設情境,進行語段仿寫
(一)巧搭支架,進行語段仿寫
《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二、三句句子結構整齊,內涵豐富,用相同的句式與修辭,既寫出了銀杏樹、楓樹葉子在秋天的顏色變化:銀杏葉黃黃的,楓葉紅紅的;也寫出了季節交替,夏走秋至的自然輪回;還突出了兩個季節的不同特點:夏天是炎熱的,秋天是涼爽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則展示了逐漸變化的過程。句子中的比喻是形象的,擬人是有趣的,疊詞是富有韻律感的,這使得銀杏葉和楓樹葉更加惹人喜愛。
在學習第二、三句時,執教者先引導學生讀句子,各種形式反復讀,在朗讀評價中讓學生意識到,要讀出楓葉在秋雨中的動態美,就要讀好“飄哇飄哇”“扇哪扇哪”這組動詞。讀了幾遍后,學生很容易地通過比較的方法理解這兩句在語言建構方面的特點,接著通過階梯式訓練,用“誰把什么顏色給了誰 , 誰像什么,怎樣的努力,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
之后搭建支架一:填空式支架,把從第二、三句習得的語句語言建構的方法,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秋色。如下: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石榴樹,紅紅的石榴籽像____________,搖呀搖呀,送來了____________。【桐樹、梨樹、蘋果等】
學生熟悉并鞏固了這種語句語言建構的特點后,緊接著趁熱打鐵,抓住我們身邊常見的事物,PPT出示南瓜、柿子、葡萄等圖片,搭建支架二,如下: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橘紅色給了南瓜,橘紅的南瓜像____________,滾呀滾呀,送來了____________。它把_____給了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這種搭建支架,有針對性、有層級地讓學生運用這種語言建構特點進行豐富的實踐練習,以此豐富表達,習得語用經驗。
(二)創設情境,進行語段仿寫
對于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剛告別語句和句群的說話、寫話練習,就馬上接觸到段落的寫作學習和仿寫任務,內容雖然不多,但形式上的難度、落筆時的困難、生活經驗的匱乏等,很多時候,是我們成年人所難以想象的。所以,我們作為三年級學生段落學習的引路人,剛開始小練筆作為一種基礎練習,創設表達情境,很重要。
“秋天的雨還把顏料還送給了誰呢?”問題一拋出,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偶爾有兩三個同學舉手回答,但思路比較單一。這時候,執教者播放了秋天果園豐收、花園鮮花綻放、菜園蔬菜成熟等小視頻,學生們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老師,我想起來了。秋天的雨還將紫色送給了茄子……”“它還將綠色送給了西瓜,綠色的西瓜像皮球……”……
執教者迅速結合板書總結了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把秋天的雨“色彩繽紛”寫具體。隨機布置小練筆:要求學生用這種方法寫寫身邊顏色繁多的景物。在輕柔的樂曲聲中,一只只小手在作業紙上耕耘著。從學生小練筆的反饋情況來看,掌握情況相當好。
四、寫評結合,用評價機制鞏固構段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
在學生完成典型語段仿寫練習后,教師應該盡量當堂進行評價,及時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客觀具體的評價,以繼續激勵學生寫作的興趣。
教師在對學生的仿寫作品評價時,制定一定的評價標準很重要,也很必要。因為三年級學生正處于語段構建學習與運用的敏感時期、重要時期,保護好學生的表達欲望,掌握一定的構段特點也很必要。在制定評價標準時,學以致用,正確運用新學習的構段特點應該放在第一位,至于錯別字等應該次之。
縱觀三年級語文教材,運用先概括后具體這種構段特點的課文還有很多,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趙州橋》《海底世界》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語段構段特點學習與運用的指導策略落到實處,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定會產生令人欣喜的改變。
總之,在三年級進行典型語段構段特點的學習與運用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