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目的:探討網絡健康教育對導管室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影響及滿意度評價。方法:病例選擇在2021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介入手術患者,將患者不分病種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分別55例。研究組實施常規護理前提通過網絡信息化進行健康教育。評估術前患者焦慮狀態和護患滿意度。結果:網絡信息化進行護理健康教育干預治療后,研究組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總滿意度77.14%明顯低于研究組9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網絡信息化健康教育護理,優化了導管室患者術前焦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滿意度的評價。臨床應用推廣有意義。
【關鍵詞】? ? 網絡信息? ? 健康教育? ? 導管室? ? 護理滿意度? ? 心理護理
網絡健康教育是繼報紙、收音廣播、電視之后的一種新的教育傳播方式,健康教育通過互聯網上的健康網站,建立相應的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臺,以此來開展健康教育[1]。它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互聯網上構建健康教育的新陣地,已成為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由緊張、擔憂、擔憂和恐懼組成[2]。過度的緊張導致血管痙攣而延誤介入治療,針對這些情況,導管室護士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適時給予心理疏導,實施可行性的優質護理服務,營造舒適的環境和輕松的氛圍,使患者的身心得到適度放松,消除緊張情緒,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研究發現,92%的首次PCI患者希望了解導管室環境,百分之四十七因恐懼而失眠,百分之百需要護理。導管室專科個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科室注重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以此滿足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細心的責任護理。最終的護理目標是總結經驗,提升護理滿意服務。導管室心臟介入治療患者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生活質量低下。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大部分接受介入治療的心臟病患者都進入急診室。該病起病急,進展迅速,身體疼痛嚴重。入院后,患者通常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預后,尤其是在進入介入導管室后。觀察治療中使用的設備更有可能加重不良情緒,臨床中導管室護理工作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對于介入導管手術而言,優質的護理服務和精準的導管治療是決定患者預后水平的關鍵,促使導管室提升綜合的護理服務,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導管室綜合預后水平,本文基于我院接受介入導管手術的患者為例,探討個性化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的差異。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在2021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介入手術患者,將患者不分病種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在所有患者入院并入選期間基于隨機數表法開展分組。分組結果為研究組55例患者,年齡區間35歲到65歲,年齡平均數(48.54±3.21)歲,平均病程(3.5±1.84)年;常規組55例患者,年齡區間43歲到65歲,年齡平均數(49.24±2.11)歲,平均病程(3.68±1.7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案,以醫囑落實為主。
實驗組采取網絡教育的個性化心理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網絡健康教育,成立網絡健康教育組。官方賬號主要基于微信公眾號。主要包括在入院和入院期間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通過互聯網了解患者病情和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不同文化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或其家屬提出的問題,消除他們的心理顧慮;將相關知識制作成宣傳冊或短片分發給患者,如有疑問,請患者隨時與工作人員溝通[3]。圍術期網絡健康教育:1.網絡術前護理。在患者入院時推送入院宣教,為患者提供高度關注與愛護,并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術前患者在導管室按照手術順序等候。通過網絡電視簡介導管室的環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營造輕松環境減輕患者術前焦慮,介紹導管室醫生護士的資質,增加患者手術的信心,降低患者的陌生感。通過視頻講解手術的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患者在手術中神志清醒,導管介入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無疼痛,手術過程短。心臟介入性導管插入室是對患者進行介入治療的病房。它是在成像設備的反饋下,將微導管置入相應病變部位,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系列過程。它具有創傷小、療效高、恢復快、診斷和治療雙重功能,應用于臨床工作。另外,導管室護士需要在及時參與并為患者提供手術操作流程、手術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讓患者通過網絡盡可能降低圍術期的恐懼,積極參與手術治療,促進康復。對于過于緊張以及手術信心不強的患者,可以介紹相應的手術成功案例。2.網絡教育術中護理。患者進入導管室,囑患者平臥,頭下墊軟枕。身體下鋪一次性治療單。護士語言平和,護理操作輕柔。手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和生命體征,鼓勵患者及時表達各種不適。患者出現不適及時溝通,并告知手術醫生。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并做深呼吸。急診PCI患者,術中常因藥物反應出現嘔吐,護士緊急用雙手接著,即使噴濺在身上,她還在不停鼓勵患者,并使這種親情化護患交流貫穿手術全程。針對存在焦慮與恐懼心態的患者,需要及時做好疏導教育,促使患者可以及時消除焦慮情緒。基于患者的情緒特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在進入導管室后經常表現出恐懼和緊張的情緒。對此,在護理期間,要及時為患者提供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情,特別是對于情緒波動突出的患者,要利用網絡平臺聯系家人,鼓勵加油,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并與患者進行溝通。在手術過程中,指導患者保持深呼吸,時刻陪伴患者,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幫助。在出現不安情緒時及時疏導教育[4]。3.網絡健康教育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關注患者的術后生命體征,病房護士針對患者出現的癥狀提供護理措施,密切觀察穿刺點出血情況。與此同時,導管室護士需要通過網絡進行術后訪視,主要是以患者的康復為基礎,促進患者了解術后康復的重點。同時,在護理溝通的幫助下,患者可以更加認可護士,提高遠期的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比較和評價。采用自制問卷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和評價。總分是10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6-90分;很滿意:9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患者+滿意患者)/總病患者×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網絡宣教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研究組網絡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心理狀態評分高于研究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總滿意度92.73%明顯高于對照組7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隨著人文素質的提高和通信設備的不斷發展,網絡健康教育在醫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醫療衛生系統也趨于網絡化[5]。網絡健康管理平臺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雖然網絡上有很多健康管理網站,但并不是專門針對導管介入手術患者制定的,大多只注重形式,功能單一,服務效果差。我科網絡健康管理平臺全面優化,長期監控患者病情。一方面,網絡健康教育通過圖形、視頻等教育形式為患者提供生動的康復知識。同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患者隨時隨地了解康復信息,為患者提供在線問答等互動交流方式,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手術患者普遍在手術期間會表現出緊張、恐懼、不安的心理現象,其中患者普遍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等生命體征的改變。在手術護理期間部分護士的態度以及方式的不妥當會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從而導致手術患者及其家屬的強烈不滿。借助個性化心理護理中不同方面的護理措施,如個性化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幫助患者和家屬更加從容的面對手術和適應手術,維持良好情緒從而規避護患矛盾問題的發生[6]。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不同心理疏導相關護理措施,如強化生命體征的監測,可以更好地預防和及時控制風險事件,對于護理綜合效益的提升作用明顯。通過數據分析,這一結果充分證明了心理護理干預應用網絡健康宣教方式在導管室護理中降低患者心理狀態,提高了導管室護理質量,增加了護理滿意度。提升了護理服務遠期影響力,可作為臨床常規護理方案使用。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化健康教育護理,優化了導管室患者術前焦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滿意度的評價。臨床應用推廣有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甘婉瑜,肖彩斌.三階段健康教育應用于心臟介入導管室護理的必要性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6):952-954.
[2]吳艷.心臟介入導管室護理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探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03):344-345.
[3]史紅絨,鄭艷.微信公眾平臺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9, 26(14):57-58.
[4]馬曉燕,賈依娜西·阿扎提.探討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對慢性腎衰竭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家庭醫藥,2019,18(3):200.
[5]敬劍英,郭雪梅,張和平,王曉娟,周小紅,敬雪明.微信平臺聯合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0,35(05):925-929.
[6]王良梅,傅巧美,黃媛媛.網絡視頻健康教育在尿道改道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7):58-61
喬丹丹(1991-),女,吉林省吉林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介入導管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