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化經濟發展導致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發生變化,因此論文針對新變化構建高職會計學生職業能力框架:專業價值觀、專業技術以及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針對面對不同的行業和領域進行調整應用。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
一、引言
數字化技術發展,加速產業技術迭代更新,使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財務領域,財務手段的更新重構了財務崗位,對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綜合素養和信息化水平提出新要求。財經教育如何應對產業變革和科技創新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成為高職會計人培育的重大挑戰。
二、數字化轉型時代對高職會計人才的新要求
(一)數字時代人工智能存在局限性,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社會化需求更加旺盛、更加高端、更加智能。
人工智能只能立足于人類構建的簡單業務體系之上,以嚴謹的專業算法處理標準化的業務流程,但對于新興的業務和復雜業務的專業判斷,還是需要會計人才對會計的專業知識和對會計信息的利用,基于會計和非會計信息基礎上的管理決策與分析??梢?,未來的高級會計人才要能夠利用智能財務系統進行高效率地分析、管理、決策以及創新性地價值創造。
(二)數字時代企業財務體系大跨步變革,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趨勢更具針對性、更具迫切性、更具潛能性。
數字和智能時代里,信息技術深刻影響商業實踐和財務變革,以華為、海爾等為代表的知名企業逐步構建起自己的智能財務體系。2021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強調切實加快財會數字化轉型步伐,定下了未來財會數字化發展基調。面臨新形勢下的挑戰與機遇,“智能財務”的人才培養和專業變革亟需快速推進。
(三)數字時代會計人才能力維度大變革,高職會計人才培養需更有數據思維、更有管理邏輯、更有數分能力。
智能時代會計從傳統的核算反映型向智能決策型轉型已成必然。落實到會計人才培養,關鍵在于能否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環境下掌握新的商業邏輯,發現問題,描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為組織提供決策支持。
(四)數字時代財務共享模式大力發展,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要關注并落實財務共享人才新需求。
據德勤管理咨詢發布的《中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現狀與展望》,中國近半數的集團企業已經實施財務共享模式,年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中超過70%采用了財務共享服務。財務共享服務,將會以高質量、低成本地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財務服務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只需要少數財務人員便可支持工作,剩余的大部分財務人員需要向業務與財務融合的各關鍵環節轉型,需要培養業務財務人才,設置對應的管理會計崗位。
三、職業能力內涵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將職業能力的定義為:職業能力是指能夠在一個真實工作環境中按特定標準承擔工作角色所應具備的能力。職業教育中的能力不止指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能力,更加強調動手實踐的能力。它是知識在特定工作場景中的轉化應用和顛覆性創新能力,往往與特定崗位及其工作任務高度契合,是完成具體專業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綜合體,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和功能。個體在職場中被賦予某種職位,其實質是不同職位所賦予的不同職責要求,工作任務的復雜程度體現了不同層次的授權和責任[1]。
本研究認為職業能力是指在某一個職業崗位中應該具備的能力,主要包括專業價值觀、專業技術以及創新能力。其中,專業價值觀是指在所從事的崗位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運用專業技術;專業技術是指在崗位上的應該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技術更新迭代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指在正確價值觀指導下運用專業技術創新工作的能力。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會計學生職業能力框架構建
結合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需求維度,構建高職會計學生職業能力框架維度。
(一)專業價值觀
專業價值觀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高職院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擁有正確的專業價值觀。誠信是人立足的根本,在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內容,關系著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會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在新時期下,會計誠信問題的出現引發了人們的深刻思考,這就需要從制度、監管、人才、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強會計誠信體系建設,保證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化,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助力[2]。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要求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記錄和反映企業日常的經濟活動,并如實披露,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支持,因此,會計誠信更是會計人員的執業理念。三是會計人員要富有終身學習的精神,因為會計和稅法政策不斷變更,隨著數字化經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因此,會計人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才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形態。
(二)專業技術
專業技術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建立專業技術的土壤,包括目標、定位、堅持、積極、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進入職業崗位后要有清晰的目標,目標可以不斷修正,最后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耐心堅持下去,積極應對工作中的困難,養成邏輯思維能力,并且能夠很好地與業務、財務進行溝通,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正確地表達出來,這是掌握專業技術的第一步,也是自身專業技術生長的土壤。二是過硬的專業技術,會計人員已經逐漸從基礎核算型轉變為數據分析型,僅僅掌握基礎的會計核算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對會計崗位的需求,因此在培養學生時可以按照數據產生和運用的邏輯,將數據鏈條分為“數據生成——數據校驗——數據預處理——統計與分析——數據運用”五個環節,針對數據生成環節,設置出納、會計核算以及稅務會計三個崗位,針對數據校驗環節,設置稽核崗位,針對數據預處理環節,設置成本會計、納稅籌劃崗位,針對統計與分析環節,設置數據分析崗位,針對數據運用環節,設置管理崗,如財務總監、CFO等,按照各崗位需要具備的專業技術對學生進行培養,更具有針對性。
(三)創新能力
會計人才是企業組織中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否具備構成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能力特征,關系到組織競爭能力的強弱[3]。數字化經濟發展,數字化經濟發展導致會計職能產生變化,由“監督”走向“服務”,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不再是相互防備的關系,而是從分工走向協同,從協同走向合作,因此,對于目前的經濟業務環境,需要培訓學生從簡單的會計思維中脫離出來,要具備相應的創新思維能力,面對不同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通過自身所掌握的數據分析技術剝離出對企業“有用”的數據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有助于精準決策。
五、總結
專業價值觀是高職會計學生形成職業能力框架的基礎,專業技術是職業能力框架構成的關鍵,能夠確保人才作用的有效發揮,創新能力能夠確保會計工作有效推進,促進業財融合,緊跟數字化經濟發展。高職院校要對框架中的要素進行相應的整合,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以及企業各有側重。
參考文獻:
[1]李玉環.高職智能會計專業職業能力標準研究初探[J].會計師,2021(3):91-92
[2]陳丹萍.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7):59-60.
[3]王東清.論會計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會計人員從“管賬”到“管理”的轉型[J].財會通訊,2011(8):31-33.
作者信息:王雪梅,女,1987年1月,漢族,江蘇淮安,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數字化轉型、高職會計教育。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202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淮信院外省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HXGJY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