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中小學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對中小學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同時隨著2018年新預算法的第二次修訂,預算管理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對中小學預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中小學在預算管理中現存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預算管理;問題;方法
一、引言
2018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正,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預算法的修訂,各地區各部門預算管理制度持續完善,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績效管理水平也越來越關注。
與此同時,中小學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的基礎民生問題,在財政支出上也占據很大的份額,中小學校作為典型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經費來源單一,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在財務預算中如何確保財政資金發揮出的最大效用,是中小學財務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隨著預算公開的推進,公眾對學校預算完成情況、資金使用情況也更加關注,對學校的預算編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中小學主要經費來源于財政撥款,學校根據在校學生數量、教職工數量、班級數、建筑面積、取暖面積等情況確定下一年公用經費、人員經費資金總量,同時向相關主管部門申報專項的預算項目資金。學校再根據教育教學、學生數量、工程建設等情況統籌安排經費支出。
二、中小學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預算管理是反映單位一定預算期內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現金收支等各項預算的具體內容。它能使財務資金使用、目標制定更加具體化、系統化,在中小學的財務管理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預算管理能夠讓學校在進行活動時對本校資金狀況有一定的預判,方便對各項資金進行管理,也能通過預算管理更加了解學校財務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情況以及對國家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從而讓學校合理安排資金支出,提高資金使用率,避免出現資金短缺、資金沉淀的情況。
(二)有利于推動財會工作透明化
根據新預算法的相關規定,學校在預算工作中,要對社會主體公開具體的預算情況和預算內容。這就便于社會公眾對學校在財務工作方面進行監督,讓學校財務更加透明化,讓公眾了解學校的運營狀況,防止學校亂收取費用,強化專款專用、規范資金使用。同時對學校在預算整體工作中的制定、執行情況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向社會各主體公開預算整體過程、具體內容,也極大了提高了學校的公信力,增強了社會各主體對學校的信賴程度。不僅有助于學校在財會工作方面實現預算陽光工程,還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三)有利于推動學校建設
目前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大量投入,學校專項助學資金越來越多,這也是學校需要通過預算管理來對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從而保證將財政資金真正運用到教育發展的實處,科學、合理地預算管理不僅能夠統籌安排學校的各項資源,使學校內部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還有利于保障學校順利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從而提升中小學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中小學預算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年度與學年度存在偏差
中小學的學年度是從每年的9月份到下一年的8月份,與《預算法》中規定的時間存在差異。中小學每年9月份學生在校人數、班級數都會發生變化,而中小學的預算編制基數需要根據在校學生的規模進行編制,以在校學生的數量作為經費支出的主要指標和依據。按照預算年度進行預算編制,因編制時間上的差異,造成了預算標準和實際學生規模差異,進而造成預算經費和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需要以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增加了預算調整的工作量。
(二)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
有的中小學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在預算編制中沒有全面考慮學校發展情況,只是單純依靠財務管理人員的主觀判斷,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人事、后勤部門都沒有能夠參與其中,沒能從學校的現實需求考慮,而是簡單的以往年的財務開支為依據,學校的業務活動開展情況預估不到位,資金與實際工作開展不能同步進行。例如,有的中小學,后勤部與財務部配合不到位,當年的工程建設遲遲未開工,但工程資金已編入當年預算,造成項目資金掛賬超時,當年預算完成率低。影響了預算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導致預算的權威性無法得到維護。
(三)預算執行過程控制缺失
不少中小學校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過于形式化,誤以為“預算管理”就等于“預算編制”,致使預算編制與實際支出情況相脫節。在實際支出中沒有相關的內部控制體系,也沒有設置有效的預算執行約束機制,造成對于預算指標調整沒有相關管理流程,無法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這樣難免會出現預算執行超標或預算執行不到位,造成資金短缺或資金沉淀的情況,有時甚至出現當年資金未使用或“突擊花錢”的情況。
(四)中小學缺乏預算績效評價
預算績效評價是指在預算支出完成后進行績效評價和深入分析,并將結果運用到新一輪的預算編制過程中去。但現行中小學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不完善,不能實現對財政預算支出進行全面評價,考核評價方法、方式籠統,評價指標不夠客觀,部分中小學經常只是將績效指標完成情況應付考核,未進行深入研究,更未應用于下一年度的績效考核中,使得績效評價流于表面。同時,對于中小學使用的財政資金,教育局跟蹤和監督不到位,事后只有個別項目進行評價,沒有考核。預算績效管理的弱化,使得學校的預算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利于學校健康發展。
四、提高中小學預算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合理規劃,減少偏差
針對中小學校教育年度與預算年度存在偏差的情況,在不改變現有預算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體系的情況下,建議中小學在預算編制時,對下一學年人員安排、招生數量、班級數量等做出詳細規劃,在預算支出明細編制時對人員數量進行客觀公正的衡量和考慮,盡可能減少可能出現的預算執行的偏離。
(二)完善中小學預算管理的制度
隨著我國預算法的修訂、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預算管理所包含的內容也更加豐富,中小學的預算管理體制也需要改革。中小學的預算管理涉及到學校的公用支出、人員經費、資產購置、工程建設等校園管理運行的方方面面,需要中小學有完整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學校的財務部、資產管理部、人事部、后勤部等各個部門積極配合,才能保證財政資金使用到位,避免出現項目啟動而資金短缺的現象。所以學校需要將管理管理的理念進行改革,制定從上至下、逐級的預算管理制度,將學校的預算管理工作進行明確的分工,除明確財務部的主要編制責任外,更要明確學校領導的主管領導責任,以及相關部門的連帶責任,讓各個部門充分配合、各司其職,才能保證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做好預算過程控制
為保障預算執行,中小學要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監督力度、實施內部控制,通過內部控制,對預算的執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確保財務支出嚴格按預算執行,以充分發揮出財政資金應有的作用。同時,應多部門聯動,為財務支出提供依據,確保各項教育教學、校園建設等項目順利開展,并及時反饋資金使用情況,以便于及時調整相關預算,避免預算執行過于形式化。
(四)完善預算績效評價
預算績效評價的過程就好比用測量工具測量執行結果和績效目標,是對預算管理執行情況最直觀的反饋。一方面,為了加強預算管理,中小學要豐富和完善績效評價指標,合理確定評價標準、范圍、對象,從而對預算管理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另一方面,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對所屬各個中小學的預算績效管理進行跟蹤和監督,完善、細化相關指標,進行事后考核與評價,以便督促各個學校做好預算各項工作。
五、結論
中小學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必須認識到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須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改進自身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中小學要通過預算合理規劃、完善管理機制、做好預算過成控制、完善預算績效評價等方式,推動學校預算管理及教育工作的發展。使得中小學在預算管理方面可以良好開展、一步步落實計劃,以此提升中小學的公共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蕾.淺談中小學經費預算管理[J].財會學習,2020-05:87–88.
[2] 周瑋.中小學財務工作中預算管理探討[J].財經界,2020(24):115–116.
[3] 趙玉棠.中小學預算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9-06:109–109.
作者簡介:
楊娜,女,漢族,1988 年6月生,天津人,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從事教育系統會計工作 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