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娜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不同的學科、學段和環境下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適用范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在要求、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注意事項這三個方面。基于此,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作了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合理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已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是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教學方法之一。很多同行和前輩已對小組合作學習做過非常深入和廣泛的研究,似乎沒有必要再對小組合作學習做進一步的探討。其實小組合作學習在不同的學科、學段和環境下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內容和對象,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人從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適用范圍、內在要求和注意事項等三方面分別論述。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適用范圍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小組合作學習也不例外。我們首先要清楚小組合作學習的適用內容和對象,才能做到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不可濫用
小組合作學習被濫用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來對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大力推廣和運用。其實,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小組合作學習講究的是合作和探究,對于純理論和識記的知識就大可不必,只有清楚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被濫用的原因之二,是從眾心理。其實,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教學風格,有些老師擅長娓娓道來的講述,有些老師擅長啟而不發的引導,有些老師擅長各抒己見的討論……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的適用內容和對象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幾個學生(通常是4-6個)圍坐在一起,對同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的感受、觀點和看法,在思維碰撞中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很顯然,對于需要合作、討論和探究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有其獨特的優勢,而對于一些只需要識記的知識、純理論的知識、純實驗操作的知識等,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并不大,反而是流于形式,學習效率低下,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比如,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在講授《游山西村》時,需要老師聯系背景和字詞翻譯進行深入淺出的講析,需要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體驗和感悟,采用講授法和體驗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則可能事倍功半。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在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積極發表自己觀點的態度,特別是要培養小組長的核心領導能力和組織作用,為此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1.小組長要發揮核心和組織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通常是將一個班分成N個小組,小組長的核心和組織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小學生的組織能力自然比不上初中生或高中生,而語文課堂也不同于數學或英語課堂,數學課堂大家會圍繞著一道數學題冥思苦想、展開討論,英語課堂大家會圍繞著一個話題進行對話和交流,而語文課堂是大家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和探究,如果小組長沒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就容易導致討論流于形式、難于開展,或導致討論敷于表面、偏離主題。
2.要培養組員的合作能力和發表意愿
組員的合作能力和發表意愿也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為什么有些小組討論得很熱烈,而有些小組卻鴉雀無聲,這跟組員的合作能力和發表意愿有很大關系。老師可在班上實行合作幫扶制度,不一定是優秀生幫扶后進生,也可以是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關系。老師上課不能滿堂灌,要盡量預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比如,《桂林山水》課后習題:“我們來認真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再聯系上文,說說自己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并無標準答案可鑒,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逐漸讓學生養成敢于發表不同觀點的習慣。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的在語文課堂中出一道題目讓學生討論然后得出結論,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主導地位、注重課程內容在小組合作中的生成過程、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評價作用這三個方面,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1.堅持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主導地位
我們要始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反而更加肯定和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在把課堂交給學生的同時,也要加強教師對學生的規范和引導。比如,在教授《生命 生命》,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后習題“讓我們聯系生活實際,交流交流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理解”時,老師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是“生命”,而不能理解為是“生活”,從而偏離討論的主題。老師要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解答可能出現的疑問:為什么說“生命短暫”?如何理解“光彩有力”“無限價值”?老師要督促學生在8-10分鐘內完成合作學習,而不能任由學生討論卻沒有統一認識。
2.注重課程內容在小組合作中的生成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圍繞著同一主題進行討論和探究,在討論和探究的過程中,會生發出一些課程以外的新的觀點或認識,也叫生成課程。老師要能夠敏銳地抓住小組在討論過程中生成的新的觀點或認識,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作為課程的補充和延伸部分,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在教授《落花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后習題“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體會”時,可能很多同學會回答“花生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卻樸實無華、不計名利、無私奉獻。”這是我們老師在備課時需要考慮到的,但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做事低調,不會招致別人的羨慕、嫉妒;保存實力,不會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可能還沒等到成熟就被別人摘光……這些觀點可能是老師預想不到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老師要肯定學生的觀點,并把合理的觀點作為“參考答案”的補充和組成部分。
3.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的評價作用
老師的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和關鍵一環,是聯系小組討論與結論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能起到畫龍點睛、指點迷津的作用。比如,在教授《詹天佑》,讓小組合作學習課后習題:“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時,老師要及時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評價,點贊他們能準確找出表現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相關描寫,指出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老師的評價不僅使學生明白小組討論結果的優點和不足,而從清楚答案得出過程,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知道討論和探究此類問題的基本方法——“緊扣題目、忠于原文”。
參考文獻:
[1]崔巒,蒯福棣.語文·四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戴學榮.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
[3]張元琴.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