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傳統初中地理課堂當中的弊端逐漸暴露了出來,明顯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在學習和發展等方面的需求,而相關教育學者根據目前初中生地理學習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發展實情進行研究并分析,從而得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當中融入核心素養評價的策略,并且經過實踐得出的效果十分的明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文章先闡述了地理核心素養的研究現狀和地理核心素養的構成,然后又對初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學評價
一、 引言
在2019年我國發布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戰略措施,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舉措列舉為目前教育事業的主要發展目標,并且明確了新時期下教育的目標,對于如何實行德育樹人的舉措和合理的對其進行教學評價提出具體指標,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從而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把核心素養下對學生的評價落實到教學當中,提出了如何在實踐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價值觀和評價相關措施。
二、 地理核心素養研究現狀
我國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給出的定義是要讓學生掌握適應自身終身發展與社會需要的必備品質與能力。將其具體到初中地理學科的教學當中提出的問題是如何構建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相關教育學者提及的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將地理知識作為基礎和載體,然后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突出核心素養這一主題特性,以此來構建一個全面的體系制度。初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當中的最后一個部分,它所包含的核心素養大致內容包括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和家國情懷等內容。而還有一些教育學者對于在初中地理學科當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價值觀的形成所提出的理論是將其作為教育的核心地位然后展開教學。但是有些人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包含著諸多特性,包括穩定性、獨立性以及實踐性等,這從地理學科的取向價值觀上來看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需要讓學生以“地理”的角度上去提高其空間、思維等方面。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我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以及評價的主要措施和指標基本上都定義到了高中階段,而初中階段當中的內容明顯研究較少。
三、 地理核心素養的構成
對于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中教學評價的構成首先需要考慮到地理學科的核心概念,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按照其中的構成進行劃分的話可以將其分為知識點、地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科精神等方面,在我國的國際地理聯合組織于1992年所頒布的相關地理教育措施當中明確地提出了地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其中主要包含著對于人類居住環境和居住分布等問題,而且對于未來地理教育的發展趨勢也做出了一些預測,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必備的一種知識或者是技能,是每一個我國公民都需要掌握的,所以人們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和欣賞的角度上去學習這門課程。這一目前在目前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方向正好迎合,從地理核心素養與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實質性上來看,它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層面還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上都能與終身發展的目的相融合。因此,在地理學科當中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基礎并開展教學評價是目前初中教育事業所要注重的首要任務。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構建是與義務教育的課程有著標準型定義關系的,在2011年我國的新課標改革當中就已經提出了在義務教育地理學和教育當中對學生的教學需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視角上作為目標,以此來培養學生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生態以及發展等問題的觀察、分析以及判斷的能力,并且也指出了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運用型極強的學科,它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部分,所以在初中的教育中,必須要遵循著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評價,并包含著生活、綜合以及實踐等特性。新課程標準也對此回應了初中地理學科教育特性,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實踐性的技能與概念。另外,2011年我國的義務教育在新課程標準中是基于長期的教學改革方向上進行修訂的,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與新課程標準也成為新的指標。
在初中地理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是教學評價的建立,都必須圍繞著學生發展的這一角度上去考慮,并且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是需要以核心素養作為基礎的,這樣就使得新課標下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評價分成了不同的階段,從對人文的觀念、綜合性思維開拓以及區域認知感等方面來建立一個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標準。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對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價值觀基礎上進行教學評價的建設需要從學科核心素養價值觀作為基礎概念,然后再以此作為指標去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分類構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式去考慮:
第一是環境意識,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我國在飛速發展的階段中雖然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是對于環境的破壞也十分大,作為初中生,他們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儲備力量,所以對其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就十分的重要。而要想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環境意識培養,就需要讓他們了解我國的環境,并且知道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以此宣傳環保意識,并且培養他們對環境保護的能力。第二是區域認知,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其中山、川、河、流、海等皆有,而地理這門課程就是對地形地勢以及環境等方面的一個研究,而在初中開展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人文、區域以及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區域認知。第三是地圖技能,地圖是地理學科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生可以在地圖當中讀取地理信息,然后學會其中的技巧,比如看圖、畫圖以及分析圖等。如何觀看地圖也是初中地理學科當中的關鍵。第四個技能是學生對于地理的實踐能力,他指的是學生的繪圖能力,并且能夠通過借助一些工具來參與各種有關地理的實踐活動,因為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這其中能夠極大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探究能力。第五是地理表達,它指的是學生可以在學習地理學科以后能夠對地球的結構或者是一些環境的組成等問題進行描述,同時這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使其可以清晰且明確的描述各種問題。
四、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評價策略
(一)注重教學過程與實踐當中的評價
在初中地理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在核心素養下開展教學評價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離開教材文本,只有以此為基礎開展的評價才最為有效,但是從知識點的角度上來講的話,地理當中的知識主要是出于它和環境當中所存在的一些特性。但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很多地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評價,而且很少開展一些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也使得教學效果并不樂觀。例如:地理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來實現核心素養基礎下的教學評價,先進行分組,將學生按照人數分為4到6人為一組,而且在各方面都要保證平衡性。在教學當中比如學習到有關亞洲地圖的內容時,地理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比如:中國的鄰國有哪些、中國的南部鄰國有哪些、哪個國家面積最大等,并且讓初中生進入小組討論階段,他們可以自行分配任務。等到一定的時間結束以后,教師就要在每一個組進行提問,如果學生回答的全面教師就要予以表揚,如果學生回答措施,教師也不能訓斥他們,應當予以鼓勵,使其重拾學習的信心,這樣將合作性的核心素養與對學生的教學評價相結合,能夠打造一個高效的初中地理教學課堂。
(二)教師靈活使用教材就行評價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主體,教師只不過是教學的組織者和輔助者,但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還是不能離開教材的,單從初中地理教材上來分析的話初中所含的知識點相對于高中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還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初中地理教師所開展的教學策略應當以生活作為背景,然后再從中解析如何進行教學評價。例如:在學習到有關季風性氣候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作為背景,向學生提問,比如說如果在貴州生活需要注意的氣候現象是什么,或者是在山東生活需要注意的氣候現象是什么等,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仔細地傾聽學生的口語描述,然后對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做出評價,這樣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得到充分的個性化發展。
(三)合理的優化評價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營造一個十分有效的課堂環境,為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價值觀,又要考慮到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是有許多學生不愿意在其他同學面前被教師所評價,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后通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課后評價,這樣就能達到最佳的評價效果而且還能幫助他們樹立核心素養價值觀的形成。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講課后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寫一篇500-1000字的課堂聽講心得,然后再交到教師的手中,教師根據日常對學生的觀察和學生的學習心得做出評價,給予他們幫助,這樣才能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的發展。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地理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源于生活也存與生活,可以說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初中開展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點教學以外,還有就是培養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價值觀的形成,但是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有效的教學評價再加上核心素養為基礎是對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教學策略。因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相關的教學經驗和師德素養,以此來為學生的學習作為保障。然后將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實際狀況相結合,從而開展各種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發展,并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欒建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2):92.
[2]潘玲玲.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J].安徽教育科研,2019(19):5-7,28.
[3]方偉城.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探索[J].新智慧,2019(23):89.
[4]任建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9(64):143.
作者簡介:馬瑩,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平涼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