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娟
【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進步,社會各界對于物理學科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回望歷史,整個物理學體系的建立創始和發展進步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物理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十分必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初次接觸物理學科,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物理相關能力的養成都處于初級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可操作性強的。同時,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起到促進作用,更體現了其在物理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關鍵地位。本文以蘇教版八年級物理為例,分析了物理實驗在整個物理課程內容中的重要地位和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學生能力;實驗動手
引言:傳統的物理課程教學模式中存在一種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情況,即教師僅僅注重對于基礎知識等文本內容的講解,以理論教學為課程主體內容,而忽略了對于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應試教育”導向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往往會養成只會做題不會做實驗的習慣,即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更有甚者由于與實際操作的脫節,成績的提升也受到了影響。因此,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積極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為國家培養掌握扎實專業知識、具備優秀實驗動手能力的實踐型人才。下文將具體介紹初中物理教師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一、創造實驗情景,激發學生好奇
初中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科,對于物理現象和物理實驗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同時,他們接受物理基礎知識點的能力,即物理認知能力比較差,需要格外注意培養。初中物理教師應把握好初中階段學生們的這一特點,注意在課程教學中為大家創造實驗情景,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出相應的問題,使學生們在思考和實踐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活學活用,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最終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聲現象時,同學們可能對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音調和頻率的關系不夠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生活中的實踐情境,如演示用鋼尺進行實驗,激發學生對實驗操作的好奇心,并鼓勵他們自己在生活中進行實驗,這樣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更有耐心和能力去學習新知識,同時可以在日常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強化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二、培養觀察能力,提高操作規范
觀察能力是實驗過程中需要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觀察能力是否足夠直接影響某些實驗能否成功,同時觀察能力是否足夠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高低,往往觀察越細致,學生實驗動手能力越強。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強調注意觀察的重要性并教導具體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最終為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服務。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力時,對于其中涉及的多個實驗,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實驗觀察方法。重點突出法:即在觀察中注意抓住重點,觀察重要的實驗現象和實驗要素,在探究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時可以加以運用,老師需要向同學們強調觀察重要不變量即質量不變這一條件,加強對實驗的理解;對比觀察法:物理實驗中對照法應用極廣,因此在多個平行實驗進行中,比較觀察有關變量的變化極其重要,如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驗中,老師應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每組對照實驗的變量,從而得出摩擦力與接觸面大小、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在不斷提高觀察能力的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的操作也會更加明確,有利于實驗動手能力的加強。
三、講解實驗原理,儲備基礎知識
在進行實驗之前,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實驗原理的講解不能少,否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多失誤,打擊自信心,不利于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應為學生講解實驗的意義、原理、步驟、注意事項,提醒學生嚴謹地進行試驗,從而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物態變化時,在進行水沸騰實驗之前,教師需要向同學講解實驗原理如為什么加熱后燒瓶倒置底部澆熱水,水會重新沸騰,并為同學們解釋加蓋的作用、石棉網的作用等,讓同學們了解了實驗原理和每一步的意義后,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同學們就不容易缺少步驟或操作失誤,實驗動手能力得以加強。
四、講授器材使用,掌握操作要點
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還要讓同學們熟悉物理實驗器材的使用。初中以前同學們極少有實驗性課程,對實驗和實驗器材的認識不足,在好奇之外更多的是陌生。因此在實驗正式進行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物理實驗相關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便于學生們在正式實驗中正確、安全使用的使用各種實驗器材,實驗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時,在天平的使用這一實驗中,教師應向學生交代清楚天平如何使用、正確操作順序、注意事項、易錯點、誤差來源等,學生熟悉了器材的使用方法后,對實驗過程自然會更加了解,實驗動手能力也會提高。
五、提供實操環境,提高動手能力
要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實際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僅僅紙上談兵容易使學生只會做題不會做實驗,難以對實驗有整體的把握和深刻的認識。因此,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進行實驗的機會和良好的實驗條件,布置實驗任務、提供實驗場所、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從教室走向實驗室,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實驗的樂趣,體會實驗操作,感受實驗過程,直接觀察實驗現象,在實驗中試錯、提高,鞏固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實驗動手能力。除實驗室實驗之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品進行隨堂實驗,更加體會到實驗無處不在,進一步提高實驗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光現象時,研究光的色散實驗,教師可以用三棱鏡向同學們演示;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教師可在講解實驗原理、器材使用后組織學生們在實驗室使用光屏、透鏡、光具座等器材進行實驗;對于研究光的反射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使用激光筆在課堂進行簡單實驗觀察實驗現象。
六、小組合作實驗,互相學習進步
如今小組合作越來越成為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物理實驗同樣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投入實驗、更加注意規范自我行為,同時在共同實驗中互相監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提高小集體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時,在測量物品的密度實驗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實驗方式,小組成員可以分別進行物品質量、體積的測量,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操作,同伴做實驗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及時指出錯誤,注意讓每個人都參與進實驗操作中,在合作進行實驗中,體會合作對于提高實驗效率的作用,提高合作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七、推崇課堂延伸,鼓勵課外實踐
要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僅僅注重課堂教學和課程實驗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充分利用課堂外的生活實驗空間,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現象,在生活中進行器材簡便、操作簡單、趣味性強、貼近社會生活的小實驗,并在課堂進行交流。這樣不僅使知識得到延伸,還極大提高了學生們進行實驗的積極性,有益于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物態變化時,在探究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熔化和凝固一節的課程中,在組織學生們進行實驗室實驗之外,教師還可以安排有趣的課外小實驗,如“紙鍋燒水”,通過這樣神奇又簡單的小實驗,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水的沸騰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變的特點,同時有利于實驗動手能力的提高。
八、完善評價機制,及時解決問題
最后,完善教學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重要步驟,在實驗結束后,教師應注意進行總結評價,提出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規范同學們的操作,同時對同學們多加鼓勵,提高同學們的自信心,對同學們奇妙的想法給予肯定,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彌補課堂不足,鞏固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
結束語:
綜合以上論述,物理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實驗性學科,實驗操作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實驗動手能力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素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巧妙進行課堂設計,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最終達到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綜合能力、推動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鄭祥輝.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J].新課程(中),2018(08):202-203.
[2]唐永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措施[J].考試周刊,2019(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