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燕 夏志凡 高桂青 崔猛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國際化,《土力學》作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眾多專業的基礎課程,積極探索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勢在必行。本文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土力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實踐,就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剖析,從教材的選用、師資隊伍建設、采用的教學手段以及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對雙語教學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土力學 雙語教學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Mode for <Soil Mechanics>
JU Haiyan ? XIA Zhifan ?GAO Guiqing ?CUI Meng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9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oil Mechanics>, as a basic course for many majors such as Civil Engineering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s imperativ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was analyzed, and explorations and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ans and mode.
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這在國際上引起了重大反響。目前,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影響力日益擴大。在此背景下,要進行經濟、文化、技術的互通,需要大量的外語技術人才,因此,對于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需求日漸增大,對高校雙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為了適應教育國際化和人才培養綜合化的要求,許多院校紛紛調整了課程體系,優化了課程結構和教學環節,以便與國際接軌[2]。作為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本科院校,專業的課程體系也應不斷改革與創新,《土力學》作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核心課程,積極探索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勢在必行[3]。
1 雙語教學現狀分析
雙語教學絕大部分是用英語[4]。《土力學》課程的內容具有系統性差,經驗公式多、理論不完善,內容繁多龐雜,知識點比較分散,試驗內容多而且廣、試驗方法多樣、試驗操作復雜等特點。因此,開展《土力學》課程的雙語教學是一個要求比較高的教學模式的推出,目前,在許多高校還面臨著一些制約因素[4-7] ,具體如下:
1.1教學的師資力量需進一步提高和加強
雙語教學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除了精通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有較強的口語表述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一般由博士或者教授上課,專業水平比較強,但是,英語授課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1.2學生英語水平差異較大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普通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這也成為雙語教學中的難題。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習起來相對要容易些;而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對英語本身就比較畏懼,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不僅沒有起到雙語教學的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
1.3英語教材選擇難度較大
如果選用國外原版教材,教材的編寫思路比較活躍,教材內容比較發散,但是,不同行業標準規范的差異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教材的公式與國內教材的公式表示有些不同,不太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而且,將來學生在考研時,大部分考國內的院校,教材知識融合有一定的難度,以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中的土粒比重這一概念為例,國內教材是土粒的密度與4℃時水的密度的比值,而國外教材除了講述了土粒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Soil Solid)以外,還講述了土的比重(Bulk Specific Gravity of Soil Solid),即土的密度與4℃時水的密度的比值,這在國內教材中沒有提及。選用國內編寫的教材,語言的規范性難以確保。
2 雙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我們巖土工程教研室針對土木工程專業部分班級的學生就《土力學》課程進行了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2.1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本校專業教師隊伍雙語教學能力,聘請國外的專業教師授課
采用外教與中教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聘請有經驗的國外專業教師為土木工程專業國際班授課。另外,文獻[5]指出“高等學校要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充實教學第一線的工作……鼓勵派出優秀骨干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進行教學進修學習”。根據文件精神,對本校在職專業教師加強英語語言培訓,以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送他們到國內、外知名學校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同時,積極引進海歸博士進行雙語教學。
2.2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雙語教材。
教材是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體現,是連接總體設計和課堂教學的紐帶[6]。作為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土力學》教材的選用對課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授課過程中,由外教教師選一本國外原版的英文教材進行授課,同時,中教教師選一本國內通用教材,在此基礎上,對土力學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編制適合自己特點的雙語教材。
2.3課上采用外教教師與中教教師相結合的雙語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模式通常有滲透型、雙語互動型、示范型或者完全型等,考慮到學生的外語水平以及院校是師資情況,教學過程中,采用外教教師上一節課,中教教師上一節課的上課模式??紤]到學生在上課初期,對很多專業術語比較陌生,在外教教師上課內容的基礎上,中教教師再進行詳細講解并拓展,在講授新的內容前,中文教師提煉出每個章節的難點、重點與脈絡,對于重要的概念、定義、公式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同時也要掌握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互動、例題講解、習題練習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與吸收的情況, 降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同時,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對不懂或者不確定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以便上課教師能夠更有效地組織教學。中教教師開始教學以母語教學為主,隨著英語教學的逐步深入以及學生對專業課知識的掌握,逐步加大英語講解和交流的內容。
2.4優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
授課過程中,教師團隊充分發揮疫情期間開展網絡教學的優勢,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學平臺,將外教與中教需要講授的課程放到教學平臺上,建立雙語教學資料庫,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習和相關的練習,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授課過程中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同時教師在上課時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課后,讓學生及時完成課堂練習和作業,從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另外,除了采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外,利用計算機,結合工程圖片、工程案例等進行形象直觀教學,采用中英文字幕相對應的形式,給學生進行授課,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學習枯燥的目的,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8-11]。
2.5調整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課程教案的設計也很關鍵,設計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結合《土力學》課程的特點精心設計,對于一些繁瑣、難懂的知識點作出標記。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引導式、討論式的方法教學,通過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讓學生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土力學》這門課程與工程實際聯系密切,為了加深學生的對工程的認識,將工程案例引入課堂,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的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教”與“學”的互動[12-15]。
2.6轉變教學思想,將雙語教學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結合起來
采取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學生上課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上課效果。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雙語教材及配套的試驗指導書,逐步實現中英文混合型方式向全英語型的轉變,這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影響,同時學生在此基礎上可以開拓創新,有助于學生多種思維方式的培養。
3結語
本科雙語教學不僅作為我國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高校教學質量和“國際化”教學的重要指標。通過了解和跟蹤參與這些受教育的本科畢業生,發現他們的工作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都比較強,對于一些繼續深造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相關土力學的外文文獻時,能夠很快適應?!锻亮W》課程“國際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今后的教學和建設過程中,將在加強優秀雙語教師的培養,教學內容的整合等方面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 陶君,王曉煥.“一帶一路”戰略下大學物理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J].科技資訊,2020(1):153-154
[2] 李玉琴,楊省偉,張昕.土力學雙語教學的探索[J].河南科技,2005(10):39-40
[3] 楊春玉.應用型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模式探討—以《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 (35) :131-132
[4] 宋一蓓,張瑞華,楊義,等.《社會醫學》課程雙語教學探討-以某中醫藥大學教學實踐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0(6):91-93.
[5] 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1.
[6] 胡美珠,楊智華.普通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江淮論壇, 2007(6):117-121.
[7] 郎煜華,柴華,張華.“土力學”雙語教學中學習方法的講授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 2020(6):296-297.
[8] 盧萌盟,劉志強,王博.對土力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6(5): 79-82.
[9] 鞠海燕,黎劍華.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 2008(2):35-36.
[10] 曾開華,鞠海燕.《土力學與地基基礎》雙語教學芻議[J].科技廣場, 2010(10): 212-214.
[11] 黎瑩,廖紅建.新時代《土力學》“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J].科技廣場, 2021(4): 228-231.
[12] 徐雪源,李飛,程鵬環,等.土力學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實踐[J].中國高校技術企業, 2007(6):190-191.
[13] 潘建.土力學基本原理的雙語教學實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7(5):169-171.
[14] 劉鵬.土力學多元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J].科教文匯,2020(4):65-66.
[15] 童立紅.土力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教育, 2017(11):138-139.
116250170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