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要:鄧小平同志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也是如此,聽教師講授知識點固然很重要,但是只聽不練,效果就明顯的差強人意。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起著鞏固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的重要知識點的作用。通過調查得知,在大多數教師的公開課上,教師的課堂時間安排,大多數都是自己講解知識,很少有讓學生回答問題的環節。如此一來,就是對教學目標的淡薄,教學講解結構設計不精。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對策;探索研究
引言:
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主要是以鞏固數學知識,培養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課堂問題應答。數學基礎知識的運用、掌握、數學技能的形成、思維能力的培養,都可以通過問答式教學來逐步進行完成。在新教育改革的體制下,教師應該去除陳腐的觀念,更新新的教育理念,認識到課堂提問的作用。接下來本文就課堂提問的有效對策做具體的分析探討。
一、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數學課堂是嚴肅的,給人一種緊張壓迫感,如果在嚴肅的氛圍下上課,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抗拒心理并且產生困意,如此一來,課堂效率會大幅度的降低。這就要求教師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感,比如,在課堂上給學生們穿插一些數學趣味小故事,如:“數學家華羅庚的小故事”,華羅庚小時候很淘氣,有一次他看到路邊有一座墳地,墳地旁有紙做的馬,他好奇的問大人這些馬有多重呀,大人們都嘲笑他,“怪不得大家都說你傻乎乎的,原來是真的呀,等你成了大數學家再來計算吧,哈哈哈。”華羅庚感到受到了嘲笑,他在心里暗暗下決心,一定刻苦鉆研,后來,華羅庚過真成了大名鼎鼎的數學家,從前嘲笑他的人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趣味小故事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效率。在平時的交流溝通中,教師應親切對待學生,對于成績稍落后的不要給予嚴厲的指責,小學生的心理還不健全,是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教師需多給學生鼓勵,采取鼓勵式教學,循序漸進的培養其對數學的喜愛感。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數學也沒有那么的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教學
小學時期的學生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往往是教師怎么設計教學環節,學生們就怎么做。據此,教師就可以設計問題式的教學法,但是問題的設計應合情合理,設計的問題要突出學習的重點,結合教學目標綜合考慮。例如,小學數學二年級在學習《乘法的運算》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3*6=?多媒體中展示三個草莓為一組,然后利用多媒體一筐一筐的展示出來,起初學生們可能會用加法來計算:3+3+3+3+3+3,隨后教師可以再繼續展示10筐、20筐、30筐……,學生們肯定會驚呼用加法計算太麻煩了,本子都下不下啦,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順其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乘法的運用,也讓學生直觀的對比出乘法與加法相比的簡便性,一舉兩得,豈不美哉!數形結合的應用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那數學的學習就成了守株待兔一般。所以教師在練習的設計中要緊密貼和生活實際,讓學生靈活玩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李老師家里要裝修新房子,主臥室長7米,寬5.4米,如果每塊兒地板長1米,寬0.8米,請問需要多少塊地板?如果用常規算法就是套用公式然后計算,但是要聯系到生活實際就要考慮到美觀問題與節約資源的問題等。這樣的數學學習才能更加有益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多面性,提高創新能力與應用問題水平。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課堂教學趨于單調統一性。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導人。課堂教學漸漸成為了僅僅是以教授知識、灌輸概念的大課堂。這種教育方式可想而知是不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的。因此想要改變這一局面,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授知識時,必須認清課堂的中心是以學生為主,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突破以往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一種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此時他們的知識積累量相對來說較少,對于一些數學知識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以往采用傳統方法教學的老師來說,雖然他們會盡全力的為學生講解,但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的內容是有限的,對于教師復雜問題的提問,學生可能不能及時回答出來,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職業素養,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且新時代的數學多媒體教學法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化抽象為生動,打造使用感官體驗,層次感滿滿這樣一種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性,而且可以減輕學生的戒備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五、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高速發展,小學數學課堂多樣化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數學教學模式中采取多樣化、多元化教學,例如,教學模式不僅僅拘謹于大白話講解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投影儀式教學。在課程輕松之余,教師可鼓勵學生開展歷史小劇場演講、即興表演等形式,采取開放式教學策略,為數學的學習增添趣味性與新鮮感。
六、教師發揮主要的引導作用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總是一昧的認為現在所學的知識點學生不理解也無妨,先死記硬背,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不斷的提升,小學所學的知識慢慢就理解知曉。殊不知這種思想觀念是嚴重錯誤的,現在知識沒有理解以后學生更無法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小學時期數學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初中所學打基礎的,倘若根尚未入土成功,后面如何生長壯大呢,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此迂腐的觀點,讓學生少一點死記硬背,多一些理解思考,為以后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是教師在上課時采取的最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基礎的差異性,采用最合適的提問方法讓學生回答問題。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的備課過程中,要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提升課堂提問教學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日后初中的數學打下堅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琴.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新課程(中),2019,000(004): P.85.
[2]鄭梅.精心預設,有效提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現代教育論壇,2021,3(11): P.19-20.
[3]曹春艷,穆敏娟,肖虹,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調查研究——基于教師與學生雙視角的分析與思考[J].小學教學:數學版,2020(9): P.4.
[4]王偉偉.優化課堂提問放飛學生思維——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 P.1.
[5]芮秋萍.優化提問引思考適當點撥促探究——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相關探究[J].華人時刊·校長版,2021(1): P.2.
[6]曾小紅.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22):P.1.
185850170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