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昕
摘要:在新型教育改革背景下,對教育行業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實行以人為本的基本觀念,讓教學課堂圍繞學生展開,把學生作為課堂開展的根本。對此本文將會圍繞兩部分展開,分別敘述以人為本理念對高中音樂課堂的影響,以及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創新策略,探尋高中音樂課堂的多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中音樂;鑒賞課堂
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影響下,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鑒賞音樂的方法,以優美的音樂熏陶學生的心靈。音樂鑒賞課程更像是對音樂藝術的感受,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以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合理的評價。而這正適用于高中生的生長需求,因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非常強,但是并沒有社會實踐經歷,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形成鑒賞能力,在音樂的影響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以人為本理念對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影響
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實行下,教師會摒棄以往的教學策略,轉變自己的角色,由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自主探索。開啟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師會更尊重學生的選擇,圍繞學生展開,讓音樂鑒賞課程變得更易理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來設置課程形式,讓學生進行輕松有趣的學習。并且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中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會積極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當學生產生困惑后能夠得到及時解決,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吸收成為雙向連接,從而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學生的積極反饋中,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策略。因此在高中音樂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改善音樂鑒賞教學方法,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形成友好的課堂氛圍。
二、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創新探析
1.開展音樂劇目,教學形式多元化
為了顯示出對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創新,教師可以參考其他教師的經驗,或者是進行文獻閱讀,為自己的教學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從而拓展自己的音樂課堂形式,讓音樂課堂進行多樣化發展。比如教師可以以音樂劇的形式來展開教學,音樂劇的具有唱歌、跳舞、表演三種特色,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天賦,加強學生的肢體語言,以及表現欲望,促進潛力的開發,讓學生進行多方面發展。音樂劇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劇種了,學生通過演音樂劇,不僅能夠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還能夠促進音樂衍生知識的積累,比如對音樂劇知名曲目的積累。在音樂劇的開展下,學生不僅能夠鑒賞歌曲,還能鑒賞音樂劇,欣賞音樂劇表演的好壞,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比如學習湘藝版高中音樂第一冊的時候,第一單元第三課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我國著名的愛情故事,教師可以根據這一課,來設計相應的音樂劇表演。音樂劇的開展,需要音樂教師擁有專業的素養,所以教師可以了解一下音樂劇的有關知識,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音樂劇進行編曲。或者讓學生自己編曲,教師可以在課堂播放有關梁祝的音樂劇曲目,讓學生借鑒他們的編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當有了編曲以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演唱和排練,并且設計相應的舞蹈動作,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音樂劇。教師可以在重要節日里,讓學生進行文藝匯演,通過觀眾的反應來加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信心。
2.滲透音樂文化,教學內容豐富化
想要讓學生形成更系統的音樂鑒賞方法,首先需要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明白歌曲背后的創作故事等等。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滲透音樂文化,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音樂的知識,學生擁有的音樂知識儲備量越多,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也就越高,鑒賞角度也會越全面。并且在音樂課堂中滲透音樂文化,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學生能夠在音樂課上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為學生滲透音樂文化,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與學生的成長需求相適應。
比如學習湘藝版高中音樂第一冊的時候,第二單元的第二章《中國古代音樂(2)》。這一章中包括了歌曲《陽關三疊》《陽春白雪》《十面埋伏》,每首歌曲的背后都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蘊含著不同的內涵。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與這三首歌有關的視頻資料,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教師對這三首歌曲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知道《陽關三疊》是根據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所譜寫的一首著名的藝術歌曲,表達了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無限關懷,而《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蘊含的意思是人們對于春天的美好向往,白雪消逝、大地復蘇、生機勃勃,旋律清新自然,《十面埋伏》則與以上兩首歌曲截然不同,它是以楚漢相爭為創作背景,反映了激烈的戰爭場面。通過對音樂文化的學習,學生對音樂的知識儲備會更豐富,鑒賞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3.進行積極反饋,評級機制多樣化
當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鑒賞結果進行點評,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反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參與到下一次的鑒賞活動中。對此教師應該創新自己的評價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
比如學習湘藝版高中音樂第一冊的時候,第三單元的第七課《藍色狂想曲》。這首樂曲是由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創作的鋼琴協奏曲,融合了古典音樂和爵士元素,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樂曲之一。當學生對這首樂曲進行鑒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樂曲的主題、樂段、中段、尾聲進行評價,從更加專業的角度評價學生,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讓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提升。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評價寫下來,然后把優秀的評價展示到特別設置的展示窗中,通過他人的贊揚和夸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結束語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更注重學生本身的學習需求,探尋新的音樂鑒賞教學方法,以開展音樂劇演出、滲透音樂文化、積極反饋觀念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子元.論以人為本理念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路徑[J].高考,2021(17):165-166.
[2]彭冰.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三法[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0(05):59.
[3]王海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音樂鑒賞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3):132.
本文系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2021年度立項課題”西藏班(校)責任課堂的構建研究“( 課題編號:XZJYKT621020)的階段成果
100550170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