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霖
摘 要:高校輔導員是與大學生距離最近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是大學生思想的引領者,深受大學生的信賴,在大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平臺成為了高校開展教學工作的新陣地,高校輔導員應該樹立創新意識,具備良好的網絡素養,運用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溝通,及時為大學生答疑解惑,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輔導員真正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展現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應盡之責,其職業發展道路會走的更加長遠和穩健。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提升路徑;探究
引言
當前,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支撐創新驅動為發展戰略,以服務社會經濟為發展導向的"雙一流"建設方案正在快速推進,其中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國際交流等要素相互支撐,形成一個功能全面且組織有序的生態體系。高校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要求,既涵蓋了人才專業素質的一流水平,也對人才思想政治覺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與學科建設工作深度融合,其工作成效是衡量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雙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高校輔導員兼顧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其職業能力面臨全新的挑戰,必須轉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順應新時代發展變化,回應社會發展需要,適應學生成長成才需求,以提高學科素養破解專家化職業能力提升困境,完善專業能力培養體系。
一、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現狀分析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網絡時代,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于使用互聯網平臺獲取信息,網絡上的信息龐雜,任何受眾都可以在平臺上自由發布言論,正處于三觀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負面和不良信息的誘導,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拜倒在資本主義、享樂主義下,拋棄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甚至有些大學生成為了西方敵對勢力攻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工具,沒有弄清事件原委就大肆宣揚,嚴重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性與穩定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信息道德需要輔導員首先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嚴格規范自己在網絡平臺中的言行,以實施對大學生的網絡信息道德教育。但是有些高校輔導員本身就不具備良好的網絡信息道德水平,不能夠以身作則,那么他們的話語就很難在大學生的心中掀起波瀾,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明顯下降。
二、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提升路徑
(一)推動落實輔導員考核評價機制
建立完善的輔導員考核機制,發揮考核的杠桿作用,是落實輔導員隊伍建設“高進、嚴管、精育、優出”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輔導員工作進行評價考核,可以明晰職責、增強責任心、優化隊伍、提高素質、調動積極性,強化對輔導員隊伍的管理,促進輔導員積極主動的發展。具體應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深入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輔導員考核工作中,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重點考核輔導員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實績等方面的內容。第二,堅持全面考核、綜合評定,注重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目標與過程相結合、常規工作與例外事件相結合、學生反饋與組織考察相結合。第三,強化考核結果導向,最大限度調動輔導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輔導員樹立講擔當、重擔當、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
(二)大數據助力時間量化管理成長
1.原有輔導員工作模式。原有工作體系中,輔導員疲于奔波在各項工作事務中,“學生問題”是輔導員與學生的連接點,“思想引導”是輔導員連接學生關鍵因素。輔導員的日常從業行為,以“輔導員”—“學生”單一體系為主。2.大數據助力時間量化管理的輔導員工作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中,輔導員工作獲得了優化,使其提升了日常工作的處理速度,在時間規劃、精力投入工作中,轉移到學生思想引導方面,以此提升師生之間聯結的穩固性,組建成多重聯結體系,在師生單一事務處理體系中,增加了線上工具,由此形成“輔導員”—“線上工具”—“學生”的復合式事務處理體系,線上工具在必要時可用,在必要時可去除。借助互聯網的信息資源共享的應用優勢,對學生日常事務進行高速處理,比如學生請假手續辦理、常規問題咨詢、學生學籍管理等。此類日常工作,互聯網平臺為輔導員提供了諸多助益,有效減輕了輔導員工作壓力,使其每周52小時工作量,優化至每周30個小時工作量。借助大數據線上工具,有效提升輔導員時間量化管理有效性,為輔導員理論素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實現“學科自信”的擔當
高校輔導員學科素養的提升"學"是前提,"踐"是升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不是脫離學科建設而存在的行政性工作,更不是教學和科研的輔助性工作。第五輪學科評估把人才培養提到了首位,在人才培養板塊中增設了思政教育的二級指標,高校輔導員成為這些優質成果案例文本的“主角”之一,要堅定"學科自信",建立"知識陣地",牢固樹立學科實踐意識。學科素養實踐基于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將學科素養融入自己的綜合素養之中,成為不可剝離的內在修養,不斷激發敏于求知、敢于創新的動力。第二個層面是將學科素養廣泛應用于思想引領、學風建設、學科競賽、就業創業等職能實踐過程中,自覺運用學科素養成果武裝學生頭腦,探索構建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教學形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把學科體系轉化為教育教學體系,把教育教學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把信仰體系轉化為行動規范,使培養的優秀學生成為學科建設參與者和標志性成果。
結束語:
新媒體環境下,提高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有利于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充分滿足了實踐工作發展需求。高校需要加強輔導員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臺和校園網絡道德倫理監督管理系統,健全輔導員考核與評價制度,致力于調動輔導員的自我優化和自我提升意識,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應用習慣,從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樊春俊,曲文濤,翟琪麟,朱猛.新媒體視域下基于SECI模型提升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的路徑探析[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04):83-87.
[2]張麗芳.高校輔導員網絡媒介素養提升路徑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2):78-81.
[3]李曉雪.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提升路徑探析[J].祖國,2018(0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