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學科之一,其隨著近幾年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在教育理念上、教學內涵上、教學模式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創新改變,尤其是教學方法一直是教師學校都關注的重點。教學方法形式多樣,主要有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法等,其中情境教學法因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深受學生的追崇,其也和教育學、心理學有緊密的關系,因此需要小學教師重點利用。文章研究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出發,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將情境教學法科學的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為學生學習服務,也為教師教學服務。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應用
一、 引言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巧妙的創設,營造一種適合學生學習、思考、探究的積極性、互動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課本知識產生一種情感共鳴和情緒互通,從而引導學生由外而內地深入到學習之中。小學生正處于啟蒙學習階段,積極向上、歡樂有趣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認真傾聽的狀態,從而引導學生產生對陌生事物的興趣,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使課本知識變得充滿感染力和實用性。
二、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欣賞力
情境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上應用,也可以在課堂外應用,主要是通過多種感官教學工具,將機械化的課本知識內容轉化為有趣、豐富、生動的課堂真實情景。語文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結合語文學科素材,將學生感興趣、有深意的語言知識引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語言上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自己的情緒,最終促使自己產生多樣化的情感,既可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可以讓學生從心里去感受語言知識的意境。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景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滿足自己動手動腦探究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可以讓學生在一種互動性的情境中自覺加入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激發自己思維意識,指導自己全身心的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致
游戲情境、問題情境、角色扮演情境都可以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符合人以群居的生理特征,滿足學生樂于交朋友、樂于合作的興致和愛好,也可以增強學生群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歸屬感。另外,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集體之中激發自己的競爭和實踐意識,也能促使學生在合作之中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和專用性的特征,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審美情緒,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和情感素養,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行動都會產生深遠企且持久的影響。且小學語文學科也和其他學科具有互通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聯想意識,讓學生在知識梳理過程中學會信息分析和搜索,從而提升自己理解和認知能力,逐步提高自己人際交往能力。情境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僵化、陳舊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一種更為活潑、幽默的氛圍中交流、互動、探討、研究,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意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和素質教育目標、理念相吻合,也和新課程改革標準相吻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也符合學生成長規律。
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信息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好動,喜歡動手,對新生事物都有好奇之心,會主動地通過自己的認知習慣去選擇可以觸摸、探究、動手的新事物,但是他們卻不喜歡動腦,不喜歡在課堂上靜靜的坐著。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巧妙的避開小學生的缺點,抓住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在多樣性的情緒體驗、感官刺激中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教師開展情境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有重點、有主題、有思路的通過視頻、圖片、動畫等直觀教具呈現給學生。學生既可以改變被動全盤接收枯燥的知識的學習方式,也可以主動投入到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認真學習、主動探究。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秋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重點向學生突出秋天的特色,秋天的寓意,人們對秋的喜愛,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一些季節,讓學生自己猜,然后讓學生識別秋天有哪些標志。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組關于重陽節的視頻,讓學生從基礎的秋天景色的認識中自覺過渡到對秋天的象征和代表之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對在秋季進行中的節日進行了解,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在展示結束后,教師也可以準備一些總結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充分思考中回憶、總結、梳理自己所學的知識,當學生回答結束后,自然地過渡到秋天這節課之中,讓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之中全面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之中,保持專注力,及時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能避免學生開小差。可以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能從不同的感官角度,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也進一步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進行教師扮演,創設體驗感的教學情境
據研究調查得知,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學生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一直是學習中的難點。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基本的文章思路不清,文章結構不清,也沒有養成正確的閱讀和分析習慣;另一方面是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方法的引導,導致學生對文章寓意的認識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長期以往,教師如果不予以重視,對導致學生學習思維的固化,直接影響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文教學之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體驗感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我扮演的途中感受其中的深意,領悟其中的意境。教師可以將學生化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可以在組內自行商討,選擇小組合合作性的角色,也可以自己選擇單人角色,并在開始演繹前,對人物角色的心理、性格、語言特點進行深入地揣摩和分析,且在演繹過程中通過感悟有感情的朗讀和表演。這樣的方式,可以營造一種人物代入感氛圍,在學生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之中,明確中心思想、全面把握中心線索和文章結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可以選擇偏故事性、人物對話多、獨白多、形象鮮明的文章。例如,在學習《將相和》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提前為學生準備道具,并輔助學生選定好人物,且可以對記憶性不好的學生給予對話標記好的紙條,共同幫助學生完成整個角色扮演活動。這篇課文對話內容較多,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在學生整體完成扮演后,引導學生分組練習,最后在結束后,及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對表現優異者進行獎勵和表演,設置一定的獎項。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改變學生的性格,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活動的意識,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之中,產生更多的情感和想法,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開展實踐活動,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
語文學科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促使語文教學過程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在生活中挖掘語文知識,豐富自己的經驗,并可以運用語文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對語文教材進行仔細分析,找尋和生活相對應的模塊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之中、課堂之外,觀察文字現象、學習文學常識,更加深刻的理解語文知識。且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素材中語言知識時,通過聯想、感悟,將語言知識回歸到自己的生活經驗之中,從文字之中感悟生活之美,體會生活的意義,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智力。當學生真實的領悟到來自生活的道理時,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感悟,作為自己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時對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進行組織和梳理,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為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家鄉的橋》一課的教學時,只簡單通過教師對課文的描述學生無法深入理解家鄉的橋是什么樣子的,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某鄉村實地參觀一些橋,讓學生對橋的形式、外貌、造型進行仔細地觀察的分析。通過初步的視覺分析后,教師及時帶領學生學習橋的建造歷史,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我國偉大建筑的充滿和敬畏之情。教師在引導學生實地參觀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家鄉的風景進行賞析、及時聯想自己以往的生活過的地方,并進行對比,從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喜愛和回憶之情。在實地觀看結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自己所見的到真實的橋的樣子,及時和書中描繪的進行對比,大膽地進行猜想、驗證,最終用文將自己在實地參觀中的感受寫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解,提高學生用實踐去驗證自己的設想的欲望,促使學生主動走出課堂,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見解,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賞析景物,并對自己的感想進行梳理,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具有時效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優化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情境之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系統性學習的途徑,為自己未來的學習模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姬長喜.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孩子天地,2020(6):51,54.
[2]李梅.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8):1.
[3]張新華,陳銘,劉青桃,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C]∥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2019.
[4]趙吉利.淺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25):265.
作者簡介:齊永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柳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