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文字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語言運用呈現出的語言文字能力對閱讀教學推進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這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有效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并發揮語文閱讀教育的重要意義,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展開探索研究,重點關注語用型課堂的有效構建,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式,從尋點、感悟、遷用等維度入手幫助學生實現深度閱讀,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有效提升閱讀素養,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全面結合起來,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
關鍵詞:尋點;感悟;遷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 引言
語文閱讀能力建立于聽、說、讀、寫基礎之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語言運用保持高度關注,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深度研究,從提升自身語文素養特別是語言應用能力入手,全面展示語文教育的積極影響。語文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育人作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都應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的教育角色在全新教學模式之下發生了改變,教師要從簡單的“教”逐漸向深入的“導”轉變,主動為學生呈現豐富多樣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逐步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從傳統的課文內容分析向閱讀能力培養方向轉變,在閱讀教學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聽、寫、學的活動,確保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領略文本內容,自主運用語言完成學習內容的表達和學習能力的發展。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全面優化是為了最終實現“授人以漁”的目標,在教學學生知識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習。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流和表達之中。教師認真深入的教學必須要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如果學生不能夠參與閱讀學習活動之中則無法保證教學有效性。語文閱讀教學在激發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要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在離開課堂和教師指導后依然能夠保持很強的學習熱情,輕松自如地汲取文字養分?!敖淌菫榱瞬唤獭保绻麑W生參與閱讀學習后依然無法離開教師的指導,則閱讀教學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價值。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逐步放手給予學生空間,學生在課堂外自由自在地閱讀才能夠真正愛上閱讀并學會閱讀。
二、 尋找閱讀趣點學點,導入環節激活學生
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開端,優秀的導入環節能夠掀開語文閱讀教學的精彩序幕,教師在教學導入前首先要圍繞閱讀文本的重點及趣味點展開深入探尋,“尋點”的實施有助于保證閱讀導入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全新閱讀教學模式構建強調將學生“學”放在首要位置,同時發揮教師“教”的作用,導入環節的重點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師要做好學生閱讀活動的引路者。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在“尋點”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圍繞教學文本展開深度品讀,圍繞文本的體裁、主體、背景、情感等核心要素展開深度分析,尋找到最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要點,在此基礎上選用最合適的導入方式,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例如,在《草原》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從作者基本情況入手,向學生提出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尋找關于老舍的資料,了解老舍的生平和代表作。當學生在完成搜索之后對老舍的作品形成了初步了解,同時也希望能夠繼續深入探索。筆者隨后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讀懂生字和生詞,隨后再次向學生提出問題,主要包括課文的主要描寫畫面、草原留下的印象概括、草原之美體現在哪里,這能夠讓學生快速明確學點,為下一步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環節往往以教師為主角,筆者也曾經深入思考是否能夠讓學生在這個環節扮演主角呢?在進行了多次嘗試之后筆者發現這是非常可行的,學生自主導入能夠讓學生做自己的老師,他們能夠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快樂,這對于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保證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閱讀導入,同時發現閱讀的趣點和學點,筆者教授給學生常用的導入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在后續導入環節靈活運用這些方式。例如,在《白鷺》的課堂導入中筆者就運用了講故事的導入方式,隨后筆者向學生深入介紹了這種導入方式,特別是故事的選擇一定要與課文具有密切聯系,這也使得學生對這種方式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認識。教師在課堂導入前需要做大量的努力反復研究文本,學生要自行導入文本同樣需要認真復習和思考,選擇最合適的導入方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展開預習和導入設計,例如,筆者告訴學生“明天我們就要新課了,你們自己預習課文并設計一個導入過程,我們一起看看誰才是最好的小老師,好不好?”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對明天擔任小老師充滿了期待,課文預習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創新多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度感悟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圍繞學情特點與教學內容作出選擇,小學語文閱讀往往圍繞特定文本展開,學生的經驗獲取與能力積累主要以間接經驗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多媒體法等多種方式,而不同文體與不同主題教學內容能夠適用的教學方式也存在明顯差異。例如,詩歌內容往往篇幅短小,情感豐富,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蘊藏的深刻內涵;說明文主要以事物的介紹和展示為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事物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與認知;記敘文可以細分為寫人與寫事兩種,前者可以采用討論方式,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特征。后者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法,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與認知編寫劇情,將文本內容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新性地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認知,使得學生獲得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與情感感悟提供支持。
教師在教學方式選擇時既要考慮到文本內容與教育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實際作出選擇和調整,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閱讀活動之中。小學階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非常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感,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較多,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這也是全新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的重點。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空間,同時結合文本內容構建起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之中能夠近距離的走入自己需要閱讀的內容,教學有效性與學習積極性都將因此而得到同步提升。
四、 引導學生遷用方法,真正實現“會讀”“樂讀”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方法并且能夠在日常閱讀活動之中靈活運用,這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范疇之內,還應該展示于課外之外,學生在不借助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獨立運用閱讀方法完成閱讀目標。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教學是為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輔導學生誦讀課文是為了讓學生逐漸適應閱讀,直至能夠在沒有教師輔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全篇的透徹閱讀理解?!币虼私處熢诮虒W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逐漸完成閱讀方法的遷用,實現自主閱讀能力的獲取。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以自讀課文作為突破口,選擇適合學生自主閱讀的課文逐步滲透閱讀方法,教師在給予適當指導之后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全文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閱讀方法。當學生初步了解了閱讀方法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運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方式完成課外遷移,借助課外閱讀實現閱讀方法的鞏固。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展開溝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進而判斷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例如,在《馬詩》的教學之中,筆者在完成文本解讀之后帶領學生深度感悟詩詞特征與馬的特點,同時借助資料探究作者與馬之間的相似之處,進而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志向和情感,為后續交流做好準備。最后筆者設計了能力遷移環節,安排學生自學《墨梅》這首詩。又如,在《白鷺》的教學之中,筆者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作者的寫作手法,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寫白鷺,為什么還寫了白鶴、朱鷺和蒼鷺呢?”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筆者將學生的看法總結之后進行了進一步強化,確保學生能夠透徹感悟寫法和讀法。最后筆者安排了遷用任務:根據第二自然段或第五自然段寫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并與同學們交流。另外教師在閱讀方法遷用過程中要根據學生所處學段選擇最適合的教學策略,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作出適當調整。
五、 結語
尋點、感悟、遷用閱讀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助于踐行“育人為本”“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目標,使得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參考文獻:
[1]白瑞霞.讓語文閱讀教學插上靈動的翅膀: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12):128-129.
[2]郭小蘭.優化閱讀方法 提高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名師在線,2020(6):67-68.
[3]牟靜.激發閱讀興趣 提升閱讀效率: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94-95.
[4]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
[5]孟繼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
[6]周蘭仙.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畢業試題“五鏈接”[J].小學教學研究,2007(6).
[7]蔡瑤.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終生發展的意義[J].人生十六七,2018(3).
[8]萬志紅.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的重要性和培養方式探討[J].新校園,2017(11).
[9]孫媛.基于智慧閱讀平臺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19(28).
[10]汪燕宏.借鑒PISA實施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素養測評[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1).
作者簡介:張雅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金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