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時代的到來,影響著教育的革新。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也要積極響應時代之約,讓現代化教學手段服務自己的課堂和學生。微課,微卻精,它能夠喚醒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渴望,也能夠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究的心理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文章針對具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針對興趣培養、重點難點把握、概念解讀、總結歸納等內容來設計微課,讓微課成為數學學習的有效輔助手段。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應用策略
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教師引領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也是如此,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個引領者,帶學生走進數學空間,這是數學教師的職責。微時代的到來,微課漸漸走進了課堂,它以其短小、精準、有趣、有效的特征成為了課堂中的角兒,倍受青睞。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于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在微課中掌握重要知識點,突破一個個的難題,這對于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發揮以及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少講,學生多思”的呼聲更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師將一些需要傳授的知識內容以微課的形式呈現能彌補課堂師生互動不足的局面。微課,因微而靈動,因微而更具吸引力,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微課設計上還存在問題,不關注微課的課程系統化,不關注微課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有的教師甚至在課程中多次使用微課,這樣的教學背離微課使用的目標,這就要求每個教師能夠對微課引起重視,精心設計,靈活采用。文章結合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經驗,將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一、 微課導入課程,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中,最突出的便是好奇心強,不管遇到什么問題,他們總愛問為什么,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微課內容,使學生能夠在上課伊始便對所學知識產生學習情感。只有學生的情感參與到了其中,他們才能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微課有著時間短的特點,用在導入環節比較適當。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要將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心理進行有機的聯系,最好滲透一些實驗性的、生活化的、啟發性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在一種形象生動的氛圍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長方體的體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導入課程。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力求可以調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可以錄制一個小視頻,為學生邊講解邊播放,教師在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放入一個長方體物體,然后溢出來很多的水,教師讓學生猜測溢出來多少水,這就是體積。在這樣的微課展示中,學生就會產生探究的欲望,“長方體的體積跟溢出來的水是一樣多的。”“這個有點難,我覺得需要稱一下。”“我覺得我們可以將長方體進行分割,看有多少個1,這樣加在一起就可以了。”學生各抒己見,對于知識探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樣基礎上探尋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便不會很難了。
其實小學數學很多新知識學習都可以用一段微課視頻導入,根據教學需要,或教材中舉例問題導入,或學生熟知的數學生活問題導入,或上一階段舊知解決困境的導入……微課導入課程,要符合學情,要立足時代生活,不要將一些枯燥的內容通過現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反而會弄巧成拙。真實地感受到學生的心靈,讓微課真正起到喚醒和啟發的作用,這才會事半功倍,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 微課解讀概念,拓展學生數學的思維
數學學習中有很多的定理和公式,而這些定理和公式學生記憶起來很難,容易混淆,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根本沒有弄懂這些概念的由來,思維固化在了記憶上,而沒有足夠的思考。小學數學學習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思維能力下,學生對于概念更應該有更清晰的認知,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是什么,更要使學生懂得為什么這樣,微課可以為學生清晰地展示每一個定理和公式的來由,讓學生對每個數學概念都不再心存疑惑,這樣,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便不會一頭霧水,只有每個學生都能具有清晰的思路,都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參與感,能夠對那些定式、定理信手拈來,那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分數混合運算》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微課也可以滲透其中,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告訴學生一些法則,讓學生記牢,比如有括號的先去括號,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這些運算法則像固定的思維定式一樣被教師刻在了學生的心間;在計算的時候,學生也是機械套做,但是卻很少有同學理解為什么要這樣運算,這就需要讓學生弄懂這些原則,使其能夠清楚地掌握運算規律。微課視頻播放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幾種錯誤的運算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為什么要有這樣的運算規則,集中講解中,學生就會對概念產生更加清楚的認知,而且看到題目的時候,思維也更加活躍,能夠在微課的指導下靈活運用規則運算。在新課教學中,涉及教學中的一些難點、疑點、易錯點等用視頻呈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對教師講解教學起到補充作用。
微課重難點教學知識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個定理/性質/定理的形成條件,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多留幾個疑問,使其在不斷的探索中感受到一種學習的成就感,在解釋完概念后,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設計一到兩個應用題目,從而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 微課遷移問題,促進學生感悟數學的能力
小學數學學科素養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簡單的運算能力,還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課文中簡單的計算題詳細講述,而且還要求對課本知識進行一些適當的遷移,而遷移知識需要大量的課堂時間和空間,不僅要學生的互動,而且還要求學生在遷移知識的過程中融合進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微課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遷移,在微課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程度,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將所學知識融入其中,這樣,微課就可以成為一個橋梁,溝通學生與數學之間的情感,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百分數的應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生活遷移,課程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更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讓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其中設計一些生活實際的題目,將知識的外延逐漸擴大,引入一些生活實際應用問題,配上一些視頻動畫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諸如:“1. 姐姐去存款,存五萬,三年期的利率是4.05%,那么到期我們將取出來多少錢呢?2. 我們班馬上要舉行一次戶外活動,參加的同學必須在85%以上,否則學校是不會批準的,那么多少人必須要參加呢?3. 老師在校園里栽下了15顆茉莉花,結果卻只成活了大概70%,你們知道老師種的花成活了多少棵嗎?”……
在這些的問題設計下,教師為學生講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就讓數學變得更加親切。
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懂得知識點,更要讓學生用這樣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利用微課遷移知識,不僅可以在簡短的時間使學生接觸到更多與知識有關的實際問題,而且還可以在這樣的講解中感受到一種親切感。
四、 微課收束全課,喚醒學生回顧數學的記憶
數學學習需要大量的計算,往往課程結束的時候,滿黑板都是教師講解的內容,而在這樣的講解中,學生會感覺到數學學習的繁雜,一節課結束后可能都找不到知識講解的開始部分。這樣,學生對于整節課的知識體系就不會清晰,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在課程結束之時展示思維導圖,在導圖的指導下,將整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和思考,學生腦海中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記憶也更加深刻。當前,教師結束課程的形式往往是習題,這其實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真正的思考應該是學生對于知識架構的掌握,是每個學生內心對于知識的深層次探索。微課可以用簡短的時間為學生展示出更強的思維體系,這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大有裨益。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來歷,講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講述實際的應用。而整節課的課程容量很大,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隨著教師的思路不斷跳躍,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有的同學還是沒有記住面積公式,怎么辦呢?微課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個問題。在微課結束視頻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思維導圖,畫下一棵大樹,將知識點分布在各個樹枝上,以三角形為樹干,以枝葉為衍射,讓學生自己去回味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從公式的形成過程,到公式的應用,學生可以清晰看到整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夠在思維導圖中梳理好課程的知識體系,這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極其有益,不僅如此,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數學課程教學中,每一節課都需要這樣的歸納和思考。
其實不僅一節課可以這樣操作,一個單元,甚至一個專題復習也是可以用這種方式結束課堂。微課收束全課,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而且還可以在總結全課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喚醒學生對于數學體系的理解和探究,在設計微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或者是知識點梳理的形式。
綜上所述,微課因其獨特的優勢可以更形象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的智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滲透其中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大有裨益。教師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情,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微課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利用微課讓學生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利用課堂掌握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理清每個數學概念。
參考文獻:
[1]郭小玲.巧用微課資源化解數學難點[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
[2]趙宏偉.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翻轉課堂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
[3]李長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使用微課提高教學質量[J].教育現代化,2017(40).
作者簡介:楊曉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