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不斷的深入發展教育改革的情況下,高中階段很多學科的教育目標都在出現變革,作為主要的學科之一,高中物理教學方式同樣需要積極轉變和革新。高中物理教師需要轉換教學思維,運用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切實的落實新課改的重要價值,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物理知識,提升學習的熱情度。文章主要進行分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提供給實踐教學工作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教育教學;常見問題;解決對策
在我國提出新課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學相應的出現各種改變,促進將物理教學質量水平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新課改下,目前的很多高中物理教學依然具有一些弊端問題需要及時的調整改善。高中物理教師為新課的參與者、推動者,應該積極的分析高中物理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中的問題,并總結先進的教學經驗,處理好常見問題,以科學的教學策略,帶動高中物理的教學質量水平有效提升。
一、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教學理念亟待轉變,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在較長的時間以來,我國主要是運用應試教育的理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有效性,主要的表現就是學生缺少活學活用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這種情況會相悖于我國的新課改要求。高中很多的物理教師教學期間,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注重傳授理論知識,不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鍛煉實踐能力,不注重引導學生理順學習框架、總結學科學習邏輯等,所以學生通常只是機械性的被動學習,無法實現有效的舉一反三。
(二)教學方式尚可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不高
新課改以來,很多高中都積極的采取多媒體教學模式,輔助教學效率有效的提升。但是,并未根本性的轉變教學模式,降低了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期間,教師往往沿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導課堂,課堂學習的氛圍比較凝重,是降低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課堂上專心聽講的時間較短,而且面對課本的知識通常只是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抵觸的負面情緒。
(三)教學條件相對滯后,部分高中物理實驗操作匱乏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屬于至關重要的構成,能夠輔助學生對物理知識更深入的掌握。但縱觀實踐教學情況,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驗操作教學較少,或者說跟理論課堂教學的課時相比,實驗教學課時明顯不足。并且鑒于考試以筆試為主的現狀,所以教師往往不重視實驗教學,甚至實驗操作能省則省,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不高,阻礙其深化地了解物理現象。
(四)物理老師教學質量不高,部分學生對高中物理學習失去興趣
在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高科技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衍生出諸多樣化的教學工具,同時教育理念在不斷的轉變。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應用到了很多的電子設備、移動端等,所以學生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但是教師中很多還不能正確的運用高新技術教學,不能熟練的掌握利用新媒體教學的方法,所以導致教學的質量水平不高。另外,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心理特征同樣出現相應的改變,但是部分物理教師不重視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主要是以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學,這跟學生的實際需求產生明顯的沖突,甚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老土、跟不上時代,大大的降低學習的熱情,甚至出現厭學的心態。
二、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提升質量的對策研究
(一)轉變教育理念
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教學理念,由傳統的“灌輸教育”,朝著“引導教育”理念發展,有效的實現活學活用,屬于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實效性有效提升的基礎。教師應該意識到,物理教學一方面,要進行物理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要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多注意提煉物理學科教學知識框架,加強總結物理學習方法,同時歸類物理現象以及總結物理規律,讓學生可以靈活應用學習到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例如,學習磁感應強度相關內容期間,難點就是如何形成磁感應強度。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情狀態進行分析,積極的創設問題的情境,將磁感應強度概念引入,幫助學生掌握住探究方法,按照相應的流程,即類比感受、猜想與假設、實驗測量、分析數據、建立磁感應強度的概念、對磁感應強度的理解等做好引導,教師只是起到引導者的角色,將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的發揮,讓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中,不斷的思考問題,于科學探究氛圍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增加實驗教學
教學內容應該采取“學踐結合”的方式。物理屬于典型的應用學科,通過進行實驗操作,可以把比較抽象的物理反應、原理,采取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新課改的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期間加強重視實驗教學的程度,并非只是多做實驗,而是需要注重物理實驗與實踐的操作理解,多采取生動直觀的實驗現象輔助教學,實現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實際應用能力的目標。同時,需要不斷的改善硬件實驗條件,創造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例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做實驗,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自行驗證,同時可以在生活中積極的運用。比如做一些貼近生活的實驗,磨菜刀時,一邊磨一邊要不斷地加上幾滴水,主要的原理就是石頭跟菜刀摩擦形成熱量,由此提升刀的內能,促進增加溫度。由于刀口硬度變小,所以產生斷裂情況,通過加水,把小刀的內能減少,保持溫度等。這種生活化的物理知識容易展開,同時讓學生有意識的觀察生活,并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猜想問題,自行的設計實驗、制定計劃、實施實驗,一方面,對其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整合零散知識點的能力、綜合處理數據的能力等。
(三)采用探究互動式學習方式
高中物理教學期間,按照教學內容,合理的采取互動教學的模式,是學生普遍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例如,學習“加速度、力與質量的關系”相關內容,劃分學生為不同的小組,每組六到八人,組內做好分工,每一位同學都各司其職,按照教師提出的任務,進行課外資料搜集、專題知識講解等工作,讓學生了解書本上的具體內容,對所學知識的特點總結,以小組為單位落實創新展示以及比拼。也可采取思辨型比賽的方式教學,讓學生自選“現代社會下擁有創新性思維是否有必要”“我們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將來有用嗎”辯題,劃分兩大組別展開辯論學習,拓展課堂教學形式。
(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拓寬視野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情況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廣泛的采取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有助于活躍氣氛,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高中物理老師需要科學的運用好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現代媒體視頻、圖片、文字、聲音于一體的呈現方式,對物理學習知識的難點、疑點剖析,直觀形象的呈現出抽象的物理知識,加深印象。例如,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相應內容,可以給學生播放《宇宙奧秘》紀錄片,讓學生對地球直觀的觀察,了解地理在宇宙中的渺小等,同時對接下來學習的物理知識提升熱情度,激發學習欲望,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習的效率。
(五)創設開放式“生本課堂”氛圍提升學習熱情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發展的情況下,教師開始重視“學生本位”論,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知識,把學習的知識在實踐生活中進行遷移。學習氛圍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只有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才有助于學生將學習的質量提升,增強對知識的正確理解程度。所以,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例如,鼓勵學生在每節課開始時,將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或者是在新聞上面了解到的小知識分享給大家,或者是定期的邀請學生上臺講解物理題目、不同的解題方法等,每一位同學都要參與其中,進行自我的展示。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基于“生本課堂”氛圍中,學生會更加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
(六)提升教學能力
高中物理內容繁雜且抽象,很多學生學習比較吃力。高中物理老師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成績提升,就要大膽借助新課改提出新的教學目標,掙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和制約,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最需要的方式,營造最佳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建立創造性、探索性思維,深切感受物理知識的神奇所在,激發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學習關于“磁場”的內容,教師不僅要做到正確的備課,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而且還要對學生輸送磁場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更多的物理精神,通過學習物理知識,掌握住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科學觀,全面提升物理素養。
三、 結語
新課改屬于我國強化基礎教育同時走進素質教育強國的重要途徑,滿足我國基礎教育國情的戰略性要求。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改目標需要不斷的革新,將物理教學的實效性充分增強,在輔助學生順利答對考試題目的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物理這門學科的實用性,發揮出活學活用的效果,促使學生對物理世界的基礎性規律真正的掌握,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升物理素養。
參考文獻:
[1]侯福林.新課改理念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10):39.
[2]徐龍斌.新課改下高中物理創新教育[J].魅力中國,2020(1):311.
[3]石珊珊.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程創新教育[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1):156.
[4]苑紅沫.芻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創新[J].考試周刊,2019(97):157-158.
[5]何兵.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三維目標[J].當代人,2018(24):62.
[6]余少忠.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消費導刊,2020(41):118-120.
[7]張向紅.基于微課的高中物理生本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2020(45):151.
[8]卞望來,王峻峰.基于教育大數據的高中物理學情診斷和教學優化策略[J].中學物理:高中版,2020,38(7):35-37.
[9]譙坤榮,鄭德友.基于教育云平臺構建高中物理智慧課堂[J].物理教師,2020,41(5):75-76.
[10]鄭睿林.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考試周刊,2020,(67):141-142.
作者簡介:韓波,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