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華 陳虹 張佩



[摘? ?要]個體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并貫穿人的一生。從個體接受教育的過程看,家庭教育是個體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河南省鄭州市生涯教育課程研究團隊在建構家長課程的過程中,參考“三生教育”和“四生教育”理念,將生涯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拓展并概括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和生長教育的“五生”教育,并通過實施“五生”課程,幫助家長更新家教理念,探索家教方法,構建家校共育新局面。
[關鍵詞]生涯教育;“五生”課程;家庭教育;家校共育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對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1]。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2]。生涯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如果把教育比喻成一棵樹,那么“樹根”(基礎)就是家庭教育。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針對家長開展生涯教育,將有助于家長引導孩子了解并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學校學習與未來發展的內在聯系,形成對人生發展的清晰認識,促進自我設計與完善,為孩子們的終生發展以及創造有價值、有意義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為此,研究者綜合了學生核心素養、家庭教育特點、成長性思維等研究成果,在參考“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和“四生(生命、生存、生活、生涯)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增加了“生長教育”,將生涯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拓展概括為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和生長教育的“五生教育”,期望為個體的終生發展提供路徑及重要支撐。
二、“五生”家長課程體系的構建
不倒翁之所以能夠保持不倒的動態平衡,其秘訣在于較低的重心加底部的球面。由此,“五生”課程模擬不倒翁構建了智慧家長課程體系模型(見圖1),在“底部”構建了四維課程體系:一是理論部分,用于梳理課程的理論背景及依據;二是理念部分,介紹家庭教育、生涯教育的新理念;三是工具部分,總結了正面管教、積極語言技術[3]、薩提亞家庭治療、繪畫療法、OH卡牌等12種在家長課堂易于使用的工具;四是實踐部分,以生命、生存、生活、生涯、生長的“五生”教育為組織形式,分小初高三個階段,呈現一系列流程清晰、易于操作的課例,指導家長課堂實踐。
“五生”教育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既關注孩子生存能力與生活技能的提升,也關注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更關注孩子的本性、潛能與價值。生涯教育家長課程以了解孩子為前提,以家長自我成長為基礎,以掌握方法為根本,以孩子成長成才為宗旨,帶領家長學習如何對孩子進行“五生”教育。
1.“五生”課程理念的提出
本課程的體系建構,整合了云南省的“三生”(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4]及黃天中先生的“四生(生命、生存、生活、生涯)”理念[5],融合了學生發展指導中有關理想、學業、心理、生涯、生活五個領域的內容,提出了生命、生存、生活、生涯、生長的“五生”家庭教育理念。
“五生”的內涵及邏輯關系的核心是“生長教育”。一個生命從呱呱墜地就開始了生長,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吸收營養,包括身體的和心理的?!拔迳钡慕嬚且詡€體的成長發展為根本,力圖站在為孩子未來發展奠基的原點,引導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堅持生長理念,發展成長型思維,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從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經歷成為人生的財富和進步的臺階,積累寶貴的成長經驗。
結合家庭教育的現狀,基于家長對孩子立足于世的基本期待,“五生”課程要以“人”為基礎,引導家長幫助孩子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知情意行,尊重多元智能,在游戲、體驗、親子互動等活動形式中,理解生命,能夠生存,懂得生活的藝術,學會生涯管理,擁有實踐和創新的能力,面對未知和多變的世界不斷自我生長。
2.“五生”家長課程的目標
“五生”家長課程鏈接了三個主體。家長學校的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家長是課程的學習者、實踐者,孩子是課程的受益者。每種教育都有自己的終極目標:生命教育為了實現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存教育為了讓孩子能自立于世;生活教育為了讓孩子自理養成;生涯教育為了孩子能自主探索;生長教育為了讓孩子能自我實現。具體地說,生命教育主要引導孩子對生命、死亡、性的敬畏與尊重,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教育主要教會孩子如何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意外;生活教育主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時間管理、自主學習、社會交往、理財、環保等生活技能;生涯教育側重于對孩子個性的培養、未來的發展,以及依據一些生涯工具、結合家族生涯發展引導孩子對未來的專業和職業做出選擇[6];生長教育則是指以接納和保護孩子自身內在的自然生成部分為基礎,激發和鼓勵孩子的創新和創造意識,讓孩子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具體的分解目標如表1所示。
3.“五生”家長課程的內容
“五生”家長課程分為理論篇、工具篇、實踐篇。主要以游戲、體驗、親子互動的形式,涉及孩子全方位的發展。讓孩子在學校課程以外,在和家長的互動溝通中,理解生命,能夠生存,懂得生活的藝術,學會生涯管理,擁有實踐和創新的能力,面對未知和多變的世界不斷自我生長。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4.“五生”家長課程的實施
在課程探索過程中,研究團隊確立了以創生為取向的課程原則。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課程的實施者(家長學校的教師)與聽課者(家長)在課堂情景中共同合作的過程。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新的教育經驗不斷“創生”。在課堂上,家長學習的不只是“術”,更有“道”;領悟的不止是靜態的理論知識,更是動態的實踐和豐富的體驗。這一原則也符合生涯發展的理念,而既有的課程方案不過是一種供經驗創生過程選擇的工具。表3列出了“五生”家長課程的具體實施原則、形式和方法。
三、對“五生”家長課程的反思及展望
在課程實踐方面,研究者在初中實驗校開展了“智慧家長工作坊”,由12個班的40名家長參加,依據“五生”課程中的課例,設定了八期不同的主題,每期1.5小時,間周開展,以體驗式活動為主,通過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家庭教育工具演練等方法,幫助家長認識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并掌握科學的教育規律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體驗式的學習形式有利于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并使家長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同時,課堂上的立即演練,使家長參與更充分,能夠主動思考,促進知識內化,學會以恰當有效的方式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從前后測的結果比對及家長的反饋來看,家長課程是家長們所需要的,家長均有強烈的學習愿望。
下一階段,研究團隊面臨的課題是如何針對成年人的特點開展課程評價,建設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以檢驗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同時,繼續以服務家長、服務學生為最終目的,構建立足于實踐層面的支持式家長課程,充分利用和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引導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建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研究者要通過對家長提供切實的幫助,使家長能夠引導孩子合理利用相關資源,掌握生涯規劃的基本方法,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反思和調整,提高生涯管理與決策能力。
參考文獻
[1]《天津教育》編輯部.大力加強家庭教育工作[J].天津教育,2015(12):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19-07-09.
[3]陳虹,吳文慶.積極語言助力打贏毅力之戰[J].基礎教育參考,2020(4):3-7.
[4]羅明東.三生教育本質論[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1):6-9.
[5]黃天中.生涯規劃456模式芻議[J].昆明學院學報,2010(21):4-9.
[6]黃天中,吳先紅.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