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
【摘? ? 要】良好的表達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增加學生思維深度,促進學生語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此,本文聯系實際,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17-02
【Absrtact】Good expression skills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increasing the depth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uch as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alysis, and inquiry.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integrates reality, mainly analyz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ressive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hoping to bring some help to related work.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Expressive ability; Developing strategies
語文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鍛煉與培養各項能力素質的重要陣地。對于初中生來說,在語文學習中要有意識、有策略地鍛煉與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這樣才能為寫作、閱讀以及其他學習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而語文教師也應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給予學生及時、適當、正確的指導與幫助,以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筆者聯系實際,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問題做具體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困境
(一)培養方式單一
盡管非聾啞人都會發音、會說話交流,但要想系統、清晰且專業地進行表達、交流以及創作,就需要進行后期的訓練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系統規范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這一技能得到豐富和提升。但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課堂上,很多教師照本宣科,根據教材與參考資料平平淡淡地講解課文,不給學生過多交流討論的機會。部分教師對灌輸式、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模式仍比較依賴,而對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較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調動,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提升。
(二)教學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當前仍有很多教師是按照考試內容、考試要求教學。試卷考什么,教師就著重教什么。而語文考試中雖有一定量的口語表達類試題,但是在整個試卷中的占比很小,總分也不高。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三)教學資源少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鍛煉各項技能的基礎。當前,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語言表達、口語表述的內容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造成了阻礙。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材中與口語表達訓練有關的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模塊,這一模塊主要是與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部分是與寫作有關的語言表達練習。初中語文教材中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關的內容較少,這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容易忽視這一問題。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策略分析
(一)抓住語文朗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反復、帶感情、思考性以及探究性的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強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步學會并習慣清楚表達。同時,朗讀也是一個不斷學習與積累的過程,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會積累下更多精彩的詞句,從而做到有話可說。有研究表明,朗讀能夠增強學生的內容記憶,培養和提升學生得體、正確的交際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朗讀這一方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與提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張口朗讀,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朗讀,讓學生做到有效朗讀。具體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大體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情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帶有感情地朗讀。只有帶感情地朗讀,學生的思維才能沉浸到課文以及朗讀這一行為動作中,進而真正有所收獲。其次,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如怎樣發音,怎樣把握語速、語調,怎樣斷句以及連接語句等,讓學生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然后在一遍遍的朗讀中熟能生巧,實現由朗讀技巧到表達技巧的有效轉換。
(二)加強課文對話內容訓練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文是以對話形式展開的。那么,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充分利用這類素材與資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效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眾所周知,話語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交流溝通、傳遞信息。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無法靠一個人,無法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狀態下提升。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學生要抓住機會多與人交流、辯論、探討,這樣與口語表達相關的那部分思維才會得到強化,語言表達能力方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為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為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合作探究,一起探討辯論,最終整合出答案。在這樣小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學習動機得到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在一次次的探究與辯論過程中得到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更好的發展。除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外,教師也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開展對話練習,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揣摩文中人物的形象、性格、情感、思想觀點等,然后分角色扮演以及對話,通過扮演與對話訓練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也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在討論對話中學習語言表達技巧,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如學完《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這兩篇文章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篇文章中蘊藏的人生智慧。先讓學生思考并簡單羅列出觀點,然后鼓勵學生和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看法與見解。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具備更清晰的表達思維以及更豐富的表達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三)開展課外口語訓練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到健康、積極向上的社交活動中。如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的社團,或是年級、學校舉辦的辯論賽、社會調研活動等,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感受、領域語言的魅力以及交談的樂趣,并逐步積累更多科學有效的表達技巧與方法。除此之外,語言表達能力還與文化素養有著緊密聯系,要想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長足發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多說,還要鼓勵學生多讀,使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架構、拓寬知識視域,為交流交際打好基礎。中國有句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是學生進行自我完善與提升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學生鍛煉與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廣泛閱讀,在課堂上深入閱讀課本內容,在課外多閱讀國內外名著,在閱讀中學習偉人、名人的智慧、思想、思維以及表達技巧,并逐步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技能,讓自己擁有好口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表達能力是初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特征,結合實際學情,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與語言訓練的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談論、辯論等各項活動中,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中得到鍛煉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閆貝貝. 先秦散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研究[D].吉林大學,2020.
[2]李莊有.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20(06).
[3]黃菊存.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20(03).
[4]李小飛.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 (02).
[5]劉亞輝.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8).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