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東 汪海彬
摘 要: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面對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創新能力的不斷重視,以及當前國家制定的優惠性創業政策,所以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重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增添動力。因此,本文將針對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進行實踐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
引言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節奏雖然有所放緩,但是國內各行業之間的競爭卻愈演愈烈,高校畢業生畢業后在社會中進行工作應聘的難度也有所增加。所以,高校應將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設立為素質教育的要點,通過為學生培養創新思想、意識與創業能力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與競爭力,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提高民族創新能力,促進國家發展。
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首先這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根本需求。一個國家要想不斷的發展、進步,就離不開實踐創新。縱觀歷史長河,發展科技能夠提高國家實力,而科技的發展動力則是創新。所以要想實現創新型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就必須讓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
得到提升,對此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就勢在必行。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社會乃即國家的發展提供人才。其次這是高校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需求。學生就業難表面上看是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而實際上反映了學校人才培養的問題。高等院校必須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徹底改變,大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適應能力。開發就業崗位除了靠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外,歸根結底還要靠那些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最后這是促進讓大學生將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谛枰獙哟卫碚摰慕嵌确治?,大學生畢業之后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就業,如果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就要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通過小企業的創建,在走上正途后逐漸的發展、擴大,最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理想付諸實現,從而實現大學生的自我人生價值需求。
2.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應予以高度關注
高校在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實踐中,可以建立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方案,并基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報名、實踐、創新。該方式的主動權在學生自己手中,所以做好大學生主觀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高校在教育管理以及學生的培養中應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并合理的對當前就業趨勢進行分析,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就業的嚴峻性,為學生樹立一種科學的職業觀與擇業觀,進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質的飛躍,從而使學生未來應對社會多變復雜環境的能力得以提升。
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應重新建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與管理協調等能力。高校在課程設置中應在日常教學與管理體系中加入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實踐科目,校內相關部門應積極的聯合、研討、制定具體的培養政策,通過對現有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的修改、完善,進一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比如說高??稍黾觿撔滤季S、方法訓練課程、企業管理、創業等選修課程,通過對相關新課給予一定的學分,讓學生對此加以重視;對于學生在校期間制造的創新成果應給予積極的認可;高校還可以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成功人士進行課堂講座;在課堂教學中也應積極的為學生灌輸創新創業實踐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讓學生勇于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3.對高校導師隊伍的建設應給予重視
教師對高校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擔負著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的重要任務。所以高校應積極制定對應政策,鼓勵教師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并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聘用企業教師進行大學生的創業訓練及實踐。在日常教學中導師采用因材施教教學管理辦法,重視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在創新訓練中應基于專業為背景,讓學生自主利用所學知識建立創新思維,通過教師引導實現方案的實踐,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完善學生的思維模式。創業實踐項目通常是學生根據當今社會形勢或身邊一些案例等提出各種“奇思妙想”,學校內的導師一般也缺少這樣的創業經驗,但導師的社會經驗更豐富一些,這就要求導師與學生一起對當今社會形勢和所研究的項目進行調查、分析、撰寫項目報告和進行項目的實施,有必要時聘請企業導師進行項目指導,這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和創業能力,也使得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得到了穩步上升。導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引導學生走上正途,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幫助。同時,高校應完善師資培訓工作。只有教師的創新思維及精神得到了提升,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所以通過專業化的培訓指導提高教師自身綜合能力,然后針對取得成績大學生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從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中來。
4.針對創新創業實踐條件的建設應給予高度重視
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政府也相繼的落實了各項政策對現有環境進行優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所以,高校應做好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進而給予學生最大的支持。比如說在高校內部設立專業積極組織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幫助等。另外,高校應自主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符合創新創業的實踐條件。比如說在校內建立重點實驗室等,為搞科研創新的學生提供實踐場所,并提供相關實驗設備,方便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開展。高校內部的科技園也應為大學生提供技術與設備支持,為初期創業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同時,高校應做好校企聯合,創辦聯合基地,為學生與一線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相關行業社會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挑戰、機遇等,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信息與經驗支持。
5.對高校內部創新創業氛圍進行良好的營造
第一,高校的外宣部應做好創新創業文化的宣傳與氛圍的營造,通過建立學生項目交流中心的方式對學校成功的創新創業案例進行推廣,從而讓典型案例發揮帶頭作用;然后應規定時間展開學生交流活動,為已經創業成功的校友建立聯誼會等進行信息的溝通,為想創新創業的學生制造與成功者交流的機會,從而為大學生加油打氣。
第二,應對校內有創新創業意向、能力突出、項目已經開始的推升提供參加校內外學術討論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進行創新創業經驗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獲取有效的資源。同時,高校應組織導師定期開展研討工作,提高教師的使命感與責任意識。也可以讓學生自辦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技術比拼大賽等,通過競爭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營造校內創新創業的良好的環境。
第三,應基于項目為根本,為學生制造創新創業的課題,比如說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就可以在導師的指導與幫助下讓學生完成項目的設計與操作,讓學生通過自己撰寫專利論文與落實實踐的方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良好氛圍。
結束語
高校應做好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工作,從而為我國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建設源源不斷的提供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所以,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應重視教學方法,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斷的研究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大量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懌 “三位一體”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教育觀察 2015年04期
[2]王方國 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 高教學刊 2015年03期
[3]陳晶晶 何云峰 馬瑞燕 農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反思 中國成人教育 2014年09期
作者簡介:
金美東,1985-11,男,漢,安徽六安,黃山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創新創業研究
通訊作者:汪海彬(1984-),男,漢,安徽歙縣人,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情感教學心理學。
基金項目:1、安徽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計劃項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工作室(Szzjih1-2-2018-19);2、校級教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徽州剪紙教學結合大學生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模式研究(2020JXYJ10)
(黃山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安徽? 黃山? 21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