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榮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解題速度,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思想,從而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研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案例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筆者就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教學案例
一、分層教學法概述
分層教學法是當前諸多學科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明顯差異的前提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各層次學生開展相應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在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使所有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形成良性循環。
二、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1.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分層教學法的實踐中,分層教學對教育者來說也是一個挑戰,要做好分層教學就需要教師們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夠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積極研究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更加全面的掌握,努力積極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在分層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來說,老師們的教學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學習,而對于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同學掉隊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分層教學能夠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教學的時候能夠為他們設置比較適合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
3.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
在分層教學里面,對教學目標的設定適合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他們通過對應層次問題的解答能夠學到對應的水平的知識,這樣更容易讓他們的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的思考,他們的學習熱情會大幅度高漲,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隊伍中去。
三、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應用
1.科學設定學生層次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與學習水平,還需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自覺性與主動性等其他方面進行充分考量,可將各評價指標按照好、較好、中等、較差、差細分成五個等級。教師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自身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自覺性等進行打分評價。教師則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參照具體得分對學生層次進行細化。例如,教師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設置六個層次,并按照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標記為 A+、A、B、C、D、E。其中,E層級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成績極差,對數學學習毫無興趣。而 A+ 層級學生完全相反,數學學習基礎極好,學習成績基本為滿分水平。但實際上并不存在這兩種極端層次,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別定為 A、B、C、D四個等級。將這一層次劃分結果公布給學生,既可以避免直接傷害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D 層次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可以激勵 A 層次學生繼續向 A+ 層次邁進,防止其出現驕傲自滿的情況。
2.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具體特點、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并且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教學目標維度有機整合,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完整、合理的目標體系。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課的教學中,對于 D 層級學生,教師可將掌握最基本教學內容,明確勾股定理的基本定義,學會使用勾股定理解決最基本的問題等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對于 A 層級學生,則將熟練掌握全部教學內容,能夠自行推導出勾股定理,活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等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四、從多個方面對教學法進行分層
1.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分類
在分層教學里面,一方面要準確掌握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不僅包括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平時的學習成績,也同時要考慮他們的家庭環境等各個方面,從而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層次分類。在實行分層教學之前,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們講分層教學的優點和必要,避免他們對分層教學產生抵觸情緒。
2.對日常教學目標進行分類
充分考慮每個同學的個體差異,做到對教學目標的科學對待,比如在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要注意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促使他們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更高一個層次的提高。而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更重要的是要將他們的知識基礎打牢,只有在他們對基礎知識牢固掌握以后,才能進行更高一個層次的訓練,讓他們掌握活學活用的能力。而對于成績本身不是很理想的同學,應該重點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并養成數學學習的良好習慣。
3.對課后作業進行分類
在課堂上的分層教學完成以后,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們安排難度合適的課后練習,讓他們獨立完成,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的信心。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多布置一些發散性思維的習題,針對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行提高,努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數學潛力能夠得到充分激發。
4.對學生分層評價
對學生的科學評價也不應該像傳統那樣使用統一的衡量標準進行,而應該對他們進行分層的評價,用分層次的標準來對他們某一階段的學習進行評價。比如將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獲得 90 分以上可以評價為合格,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他們的成績能夠達到及格的分數就應該對他們提出表揚,要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獲得好評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同學都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對他們的學習過程給予更多的鼓勵,努力發現他們的發光點。
五、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方式
1.分層備課
教育工作者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的難易程度,將教材分為簡單的知識點、相對較難的知識點以及需要一定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問題。做到教學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成績進行,有梯度的教學方式。
2.分層上課
在上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對基礎性記憶的知識重點教育的對象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讓他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發現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光點,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感覺到教育者對他們學習能力的信任。
3.分層作業
做作業是整個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也就是學生對知識點鞏固的環節。這也是教育者考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一個小節的新課教學工作完成以后,通常都需要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讓學生們能夠在難易適中的習題選擇中,更加輕松愉快的完成習題,避免一些學生因為習題難度過大而出現抄襲別人作業的問題。要讓學生感覺到做作業不是一種負擔,使他們能夠獨立完成作業,并在這個過程里面感到自豪。這種分層次的作業布置能夠讓教育者隨時掌握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更有利于后續教學工作的調整,這種分層的作業布置也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向更高一個層次的學習努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方法是沒有固定死板的套路限定的,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的教學特點,他們對學生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長期研究的問題。然而在現階段實行分層教學,它的目的是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自由,讓他們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激發,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弘揚,使他們的創新能力能夠閃耀光芒,從而在數學學習上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 林天足.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效果的提升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182-185.
[2] 胡穎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教學通訊,2018(26).169-170.
[3] 徐潔.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