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新課改的政策充分落實到教學中,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也能有效改善課堂學習氛圍。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本文將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希望能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3-0014-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olicies into teaching, so as to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construct a more efficient classroom has become a constant consider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math teachers. This article will elaborat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classroom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icient classroom; Classroom construction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教學的展開,也會讓教師的教學思路變得閉塞。所以要想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師就要轉變教學模式,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但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依然以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在課堂上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以大量習題為主要練習方式,以此讓學生熟悉數學知識的使用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成績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學生在生活卻無法靈活地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所以不難看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在缺乏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是無法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的,嚴重的時候還會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高效教學對數學課程開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僅僅認為學生只需要配合教師的教學即可。因此這種錯誤的思想意識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同時,學生也對數學逐漸失去了興趣。在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已經逐漸習慣了傳統數學的教學方法,當新課改政策實施后,學生無法適應新方式的教學模式。而且,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比較重視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建和諧的氛圍
在教育界很多教育學者都認為,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就能讓課堂的氛圍更加和諧。所以,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則要創建更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能快速地融入課堂中。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風趣幽默,通過親近的語言和行為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的一面,從而建立和平、自由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性格的學生,有的學生性格活潑,有的學生乖巧聽話,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叛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也要對其進行分層,讓學生都能在參與到課程學習中。而且,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優點,并對其進行鼓勵,因為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增加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長方形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周圍存在的長方形進行認識,如:黑板、課桌、書本等。還可以讓小學生說出在家中常見的長方形,很多學生都會踴躍舉手,這個時候學生的表現能力比較強,無論答案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都應該給予相應的鼓勵,讓學生大膽地在課堂中表現自己。教師在教學中不要輕易地評價學生的行為、抹殺學生獨有的個性,要對學生的行為盡可能地保持尊重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綻放自己。
(二)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課程中很多知識都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此,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將知識帶入實際生活中,讓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到學生的面前。例如:在“元、角、分”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錢幣的使用方式,可以使用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購買過程。如:文教店背景下,教師可以請出幾位同學,分別扮演賣貨員和買文具的學生。學生通過模擬購買文具,能夠了解到元、角、分的區別。在這樣的情景中,教師不僅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程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將所有的知識結合到生活中,才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其次,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材內容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教材充分地展現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如,“加減法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加減法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出題:公交車上有8個人,公交車到站后,上來了3個人,下去了4個人,問公交車上有幾個人?教師在講解題型的時候,可以利用動畫的方式展現公交車上下乘客的過程,以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題目的含義。
(三)靈活運用教材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熟悉教材中的難易程度,并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層次進行對比劃分,以讓學生充分地掌握教材。而教師在深入了解教材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教材的分層,將教材從易到難地進行劃分,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的學習內容。例如:在小學數學“二位數加減法”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加減法的習題制作成卡片,其內容控制在20以內的加減法習題。教師在進行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相對簡單的算式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中,當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后,讓學生進行復雜的習題計算。這樣能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習題練習掌握加減法的口算,同時也能豐富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氛圍,通過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其次,教師要將教材前后的內容和知識結合到一起。若數學教師按照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授課,很可能讓小學生在學習完知識后就忘了之前學過的內容,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前后內容的融合,保證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貫通。例如:在“混合計算”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授課前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加減法,然后再讓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在回顧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鞏固之前學過的內容,同時也能將其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四)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已經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工具,其中包含了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投影儀、微課的制作等,這些技術的使用能夠讓課堂充滿趣味性。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知識制作成動畫或是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空間圖形”等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圖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理解空間圖形的概念。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預習第二天需要學習的內容,也能復習之前學過的課程。學生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不懂的知識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提出來,這樣既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也能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
三、結語
高效課堂主要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并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動力,讓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李建浩.強化高質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8(30).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