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寧
摘 要:我國交通網絡比較發達,交通線路覆蓋了全國各個地區,因此在道路運輸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管理工作比較復雜。現階段道路運輸管理中存在較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運輸業的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運管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新形勢;道路運輸管理;思考
引言:為了能夠對我國道路運輸進行有效管理,則需要有關管理部門能夠結合時代需求,正確認知自身職能,通過內部機制的不斷完善,加強管理效率與質量,不僅從眼前出發,確保道路運輸能夠滿足社會運轉,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促進我國道路運輸實現長遠性發展。
1 我國道路運輸管理的基本闡述
隨著大數據信息的不斷普及,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早已不在是以往“單一型”的管理模式,而是借助了許多技術手段,在客運、貨運的運輸管理、運輸裝卸與搬運、車輛維修等多個方面的管理都產生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實時信息的對接,道路運輸管理對信息的一個重要要求便是時效性, 一個過時的信息可能給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偏差,而現在對于道路情況、天氣情況、是否發生擁堵或是事故等多種道路信息的監測技術已是較為成熟,而且還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對實時信息進行數據分析,極大的提高了信息傳遞與接收速率。其次,監控網絡的設置也提高了道路運輸管理的精準度,監控網絡能夠更及時的向管理人員提供事故發生地的確切定位等信息。最后,收費方式的變更也促進了道路運輸管理的便捷化和高速化。
2 新形勢下道路運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職能問題
雖然道路運輸管理設立了許多部門,各個部門也有相應的職責,但是在管理過程中卻出現了職權濫用的現象,未能真正落實各項管理工作。許多車輛需要到運輸管理部門辦理多項手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輸從業者的負擔,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運輸管理部門出現職能交叉的現象,不僅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導致部門內部出現許多閑人,造成了資源浪費。部分職能對應不清,導致沒有落實有效的管理,部門之間出現推脫責任的現象,沒有充分履行自身義務。在對運輸進行管理過程中, 日常監督工作不到位,導致整個運輸管理混亂。要想有效提高我國交通運輸管理水平,必須對管理部門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交通運輸管理各項工作與職能應有效地對應,如果有人不履行自身的工作和義務,就要追究個人責任。由于運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導致許多從業者失職,整個運輸管理從業者缺乏法律意識,其行為沒有得到有效地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運輸管理的發展。
2.2 人員意識不足
道路運輸管理部門主要針對所負責區域道路的旅客運輸、貨物運輸和運輸服務等方面進行管理和監督檢查,并包括道路運輸方針、法規的落實以及在節假日或自然災害發生時對道路運輸進行調整等行政工作,所以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是切實提高道路運輸效率的重要保障,具有明確的現實意義,但反觀目前部門內部以及社會公眾對其的認知,多數公眾將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視為“鐵飯碗”,對其定義大致為工作簡單、工資穩定、待遇優厚等層面,雖然促進大批量學生群體和社會群體爭相考取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為部門輸送了一定量的新鮮血液,但由于意識不足,雖然工作團隊不斷更新迭代,但工作理念依然落后,工作模式存在片面性,在部門當中形成不良風氣,在管理人員的實際工作開展當中,由于工作人員自身對于職能的認知不清,工作開展往往流于表面,造成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的質量不斷下降。
2.3 團隊專業性不足
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了道路運輸管理服務的質量。除了需要專業道路運輸管理知識,這些人員還需要一定的職業素養和經驗以及人文關懷精神。但是由于許多事業單位編制人員不足,許多道路運輸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崗前培訓工作,有的人員甚至沒有接受完整的專業教育,導致管理質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地區管理人員管理與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管理和服務是相通的,在執法過程中既要嚴謹負責,更需要規范自身行為,避免暴力執法的現象。對這些管理細節的認識不足也可能會降低執法的公信力。
3 新形勢下實施道路運輸管理的思考
3.1 健全道路運輸管理機制
為了提高道路運輸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需要公安、城建、農機等多個管理部門了解自身管理職能,劃清管理范疇,將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依據不同的管理內容進行分級管理,強化執法基礎。由中央政府領導管理的整體發展方向,然后由省級、市級、縣級等管理部門依次類推,從而建立一個統一的管理反饋機制,及時排查出管理中的不足及出錯方向和人員, 合理配置資源。同時,提高道路運輸管理的效率也有助于及時了解道路運輸情況,如果有人出現違章亂紀的情況也能及時對行為人進行相關處罰。
3.2 加強內部人才團隊建設
在部門人才的選聘當中,相關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既需要考察人才的專業能力以及理論基礎,又應當深入對人才的了解,確定人才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以保障未來工作能夠良好的展開。由于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管理工作的開展當中需要工作人員能夠應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所以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等重要,并且工作人員還應當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以便于在管理工作開展時,應對高強度的作業。
3.3 強化監督力度
管理運輸體制的管理不能僅依靠國家相關管理制度進行約束,監督力度的加大無疑填補了道路運輸管理約束力不足的空白。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應該定期按照不同的管理內容進行大規模的全面檢查,而在平時需要對不同模塊工作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按照問題的嚴重性制定專門解決方案。而對于出現問題的個體或業戶也要進行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罰。而且現代化網絡工具也大大提高了道路運輸管理的透明程度,所以許多管理部門也會鼓勵人員對違章人員進行舉報,并采取公開處理等曝光程度較大的方案增加違章成本,從而降低人員道路運輸時的隨意性。
3.4 創新道路管理模式
由于傳統道路運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所以則需要管理部門及時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在道路運輸管理模式的創新當中,首先應當確保創新后的管理模式符合本地特質,所以需要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能夠與其他職能部門相互配合,通過調查分析,對本地大宗物資運輸情況、節假日道路運行情況和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等因素綜合考量,提高管理模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道路運輸管理模式的創新當中,除卻需要考量安全性、規范性和可行性外,還應當通過改善道路運輸管理機制,確定部門職能,堅決杜絕各自為政、執法擾民、濫用職權等問題發生,實現多家辦、一家管的管理機制,為了切實提高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業務辦理的可靠性, 為社會各單位和個人提供便利條件,還需要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能夠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性,通過聯合執法的方式,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
結束語:總而言之,道路運輸對于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相關運管部門必須加強對道路運輸的管理。優化和升級現行的管理方案和措施,針對社會發展現狀展開有效的分析,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工作,增強從業者的法律意識,有效促進社會穩定和繁榮。要優化運管職能,調整運管部門內部結構,保證我國道路運輸能夠有序運轉。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社會注入新活力,促進我國經濟繁榮。
參考文獻 :
[1] 趙亮.新形勢下道路運輸管理職能轉變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14): 130-131.
[2] 楊林.交通道路運輸管理的綜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
[3] 呂曉燕.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道路運輸管理的若干思考[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
155450078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