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們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對于教學領域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要求他們掌握課本知識,更要從根本上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以及對知識點的遷移能力。在不斷的教學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缺點,是我們需要去改變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過于關注考試成績,而容易忽略一些其他的因素,忽略了對于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相關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則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于學生進行教學,并且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也更具有趣味性,本文就此展開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設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33-02
【本文著錄格式】謝全紅.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課外語文,2021,20(04):33-34.
引言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正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它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而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我們就需要分析傳統教學中的利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未來的社會更需要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標準的要求更是督促我們,著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不斷的教學應用中,創設情境教學的優點逐漸凸顯出來,并成為一種教師廣泛運用的教學方式。
一、情境教學方法的優勢
情境教學法,實際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方式,在教學上與傳統教學側重點不同,其著重于突出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幫助學生學習發散性思維方式。教師在進行情境的設計的時候,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在語文課本教材中,每個單元所講解的知識點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該圍繞課本內容,逐步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和技巧的講解,并且在課堂上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活躍度,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并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而如何變得有趣,實際取決于教師的授課方式,通過創設相應的情境,能夠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情境教學法也豐富了教學模式。小學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對于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則需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中用多樣化的教學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中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愛上學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整個語文成績的構成與實際課堂效率是占有較大因素的,因此為了讓課堂更有效率,教師則需要尋找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由于“一言堂”的特性,很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疲乏感,太過枯燥的教學方式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這時候則需要我們轉換思路,創設情境教學法,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教學法更加靈活多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課堂中講授的知識完完全全具有參與感,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所需掌握的知識,將課堂效率最大化。利用創設情境的策略,通過對情境的搭建,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在搭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意該年紀學生的理解程度,將復雜的理論知識,用淺顯的語言表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考慮“感染力”這一因素,教師自身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教學中,再逐步帶動學生的情感。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思想上入手,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對于問題產生求知欲,當學生在課堂中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相應的舉措來鼓勵學生,讓學生享受創新思維帶來的樂趣。
二、貼近生活的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對于整個教學來說是較為輕松的一門學科,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將生活與教學進行融合,小學生在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小習慣,而教師則可以利用這些習慣,將知識點進行遷移,不斷將教學貼近生活,同時還要考慮到小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他們的思維來思考問題,結合該年紀學生的生活經驗對教學知識進行講解,將學生放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地實踐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還要培養他們對于傳統事物的觀察能力,鍛煉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描述蝌蚪的模樣,然后再進行青蛙的引入,講述蝌蚪變態發育的概念,通過對于課本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蝌蚪變青蛙的整個過程,了解青蛙的習性。不少學生由于看見過蝌蚪,聽見過青蛙的叫聲,因此對本篇課文會產生極大的興趣,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法也會讓學生留心于身邊的美好事物,增加其觀察能力。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不僅需要學生積累專業知識,也要求學生不斷積累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凸顯整個教學的目的。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進行情境的搭建,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在制定教案的環節中,考慮到學生的理解程度,設置一些易于學生解答的問題,并且逐步提高解題難度,對于課本中強調的知識點,進行拆分,在問題的設計中,應該與課本內容相契合,由易到難,抓住課本的主題思想。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情境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斷朗讀課本,也是一個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本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于課本的理解來調節朗讀的情緒,這樣通過不斷地重復朗讀的過程也是為學生創造記憶點的一種方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能夠明白作者隱藏在文字中的,想要傳遞的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過程中,可以在預習前期要求學生按照自己對于古詩的理解進行朗讀,為了表現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停頓,注意節奏的劃分。而在授課完成后,再讓學生進行朗讀,分析與初學時朗讀的不同,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學生對于該詩的掌握程度。在全詩中,著重凸顯“望”字,教師應結合詩歌感情進行進一步分析。教學從不局限于課本,在學完該風景詩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藝術的創造,逐步進行發散思維的引導。
四、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并不僅僅局限于粉筆黑板這一種形式,而教學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如今的教學輔助工具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將原本不可知、不可感的事物,變成可知、可感的事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的內容。并且由于多媒體設備更具直觀性,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一旦他們對于學習產生了興趣,對于知識產生了渴望,就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進行學習。而在課堂中,教師也應該適當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而在其中僅僅起到鋪墊、引導的作用,讓他們在情境教學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在課堂中進行不斷的溝通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將多種不同的觀點進行結合,教師再進行輔助,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學生思考的結果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吸收教學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在秋天里可能出現的聲音,讓他們閉上眼用心進行感受,用心進行體會,并通過提問的方式,讓他們對于自己內心中的秋的聲音進行闡述,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一種秋天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能加深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讓學生愛上學習。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來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內容,小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而語文作為啟蒙學科,對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重要的時期,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通過新奇、有趣的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知識。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太過枯燥,而考慮到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到選材的妙用,盡量選取一些與日常生活接近的素材,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對于課本,帶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不斷在朗讀的過程中,明白作者所需要傳遞的感情,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還需要結合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將教學知識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完善教學方案,將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姚婷婷.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6).
[2]宋志云.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
[3]趙琳.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信息周刊,2019(13).
[4]林世昌.探究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1).
[5]李彩云.探究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明日,2019(24).
[6]劉敏.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華少年,2018(35).
作者簡介:謝全紅,女,1968年生,四川綿陽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