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所在。論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層次,分析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69-02
【本文著錄格式】吳婷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04):69-70.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和心理素養形成的初級階段,對小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非常關鍵。小學語文課程通過大量優秀人文精神內容的傳播,能很好地引導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小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語文學科的本質并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層次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自我有良好的認知,熟練掌握和應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思維能力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素養以及審美能力素養等,這要求語文教師既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積累,也要重視閱讀知識、寫作知識的積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人格。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層次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同年齡段接受能力不一等特征,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分層次開展教育教學。第一層次,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讓他們逐漸提升文化知識素養;第二層次,通過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掌握良好的語言技巧,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第三層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穩步提高語文學習質量;第四,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讓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得到升華;第五,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利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偏差導致教學脫離基礎教育
一些語文教師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認識也存在偏差,過于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例如,個別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過早嵌入人文價值等理念教學;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教材學習安排時間緊湊,引入過多或過偏的課外閱讀材料,盲目追求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由于學生對基礎知識把握不牢,核心素養培養往往成了空中樓閣。
(二)部分教師素養較差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職業道德素養,還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科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展,教師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部分教師受傳統文本教育的影響,按照多年教學經驗一成不變開展語文教學,不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不夠;素質教育實踐不夠,對核心素養教育缺乏深入了解,導致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較弱。
(三)教學手段的規范性不足
信息化教育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手段的豐富和教學效率的提高,但是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過程中存在規范性不足的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沒有先對課件內容做出合理的設計方案,往往直接采用教材文字或圖表,或者復制網絡資源,缺乏教師自己的構思與設想;多媒體使用缺乏特色,沒有鮮明展示課堂教學重點、難點,所用語言文字不夠優美、吸引力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精神,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利用不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難以得到有效完善和培養。
三、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對策
(一)立足教材,夯實學生語文知識基礎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特征,立足語文教材,發揮語文的學科魅力,在夯實學生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小學生的實際經歷和見識較少,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要以基礎性、有趣性為主,先從難度系數較低的知識點開始教學,等他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技能之后,再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難度。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讓學生一方面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另一方面不斷積累基礎知識,為今后學習難度較大的知識奠定基礎。例如,在開展拼音教學時,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忘記、混淆等情形,教師就應當增加教學時間,通過反復讀誦、默寫等方式,對比分析不同聲母、韻母的特征,掌握拼讀規律和技巧;在每節課開始之前,教師通過分組反饋、隨機抽取等方式,讓學生讀誦、拼寫前幾節課所學拼音,重視實現鞏固提高。
語文學科知識內涵豐富,語言文字能透露出人物、自然、環境等的美妙,教師要重視讓學生感受不同背景所體現的不同情感,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想象、邊寫作邊思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為此,教師應立足教材,挖掘教材背后的語文知識,用豐富的情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用自己的激情讓小學生受到感染。例如,學習《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我在課文教學之前,先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你印象中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你到過北京嗎,北京是什么地方?”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出“北京是我國首都”“天安門是我國的象征,這里有金水橋、華表、石獅、廣場等景點……”。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學習能感悟到祖國的偉大形象,更加熱愛祖國,實現情感態度的提高。
(二)加強學習和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
當前,許多大學畢業生充實到小學語文教師隊伍中,他們的語文專業基礎較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但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和耐心,加之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深,因此很難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實際開展教學,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內容、方法等把握不夠。所以,應加強對語文教師的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提升人文素養。語文教師要具備開闊的眼界、博大的胸懷,自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才能為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圖書館、閱覽室以及讀書交流活動,多讀書、讀好書,拓寬知識面,努力提高人文素養。
提升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是教師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必備技能,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理論基礎較好,但因大學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實踐學習較少,與學生的溝通不足,專業知識的傳遞方法不科學,需要通過加強學習來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在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引導下,語文教師應練好“三字一話”基本功,學習掌握教學設計、授課技巧等能力,積極參與各類學習和培訓,提高授課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切實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悟、發現、探究,綜合利用“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提升信息素養。“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與新技術深度融合,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打造新時代創新型教師隊伍。教師要積極應用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等為技術支撐的新平臺,獲取高效、安全的教育教學資源,把新信息、新知識及時傳遞給學生;努力提高自己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熟練應用PPT、電子白板等工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
(三)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傳統的講授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和現代的微課教學法、網絡直播教學法、慕課教學法等進行融合,教師依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的刺激下,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我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一課時,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廬山相關景色的圖片、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把詩朗誦內容播放出來,讓學生邊欣賞景色邊體會詩句含義和朗讀技巧;接著再讓同學朗讀、點評,對詩句的意思、作者生平事跡等展開討論,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結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新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潮流變革教育教學思維,立足教材,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寧.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
[2]鞏慶偉.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3]林燕.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作者簡介:吳婷婷,女,1983年生,湖北隨州人,碩士學歷,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