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婷
【摘 ?要】本文以科學探究為切入點,依次分析與探討了“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操作與思考”“加強教師的科學性指導”以及“借助家園合作統一力量”這三條有效策略在提升幼兒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方面發揮的突出意義與價值,旨在通過面向幼兒實施優質的科學探究教育,引導幼兒快樂探究,接觸與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關鍵詞】幼兒;科學探究;自主參與;教師指導;家園合作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86-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 Kindergarten
(The No. 3 Kindergarten of Xiamen City,China) LIANG Ting
【Abstract】Taking scientific inqui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outstanding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thre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teache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operate and think independently ""strengthening teachers'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uniting the power with the help of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inquir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aiming to implement high-quality scientific inquir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research education, guide children to explore happily, contact and understand more scientific knowledge.
【Keywords】Children; Scientific inquiry; Autonomous participation; Teacher guidance; 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一、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操作與思考,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
在以往的幼兒科學教育中,很多時候幼兒都是以聆聽者的身份出現,教師則針對特定的教育內容以灌輸式的方式教授幼兒。整個科學教育過程中,缺乏了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充分參與,這樣不僅無法促使幼兒感知科學探究的樂趣,難以形成持續的科學探究熱情,而且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幼兒理解與掌握起來也存在極大的難度。這樣的科學教育質量如何自然不難想象。基于此,我認為幼兒教師應當做出改變,積極調整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改為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主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以此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動手、動腦、動心,如此,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才能得到充分提升。
例如,在某次的“浮沉實驗”中,我不是立刻告訴幼兒什么是浮沉現象,而是為他們提前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像積木、衛生紙、瓶蓋、石頭、彈珠、煮熟了的雞蛋、米粒等,與此同時,還為其提供了一盆清澈的水,然后便鼓勵幼兒率先預想這些已經有的材料放在水中哪些能浮起來,哪些又會沉下去。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不少幼兒紛紛猜測積木、衛生紙、瓶蓋、米粒等材料放在水中會浮在水面上,而一些比較重的材料,像石頭、彈珠、雞蛋等則會沉到水里。待到他們有了猜想之后,我又鼓勵他們嘗試著進行操作,即將上述材料一一置入水中,看看之前所猜想的是否正確。幼兒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積極主動地操作著,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之前的猜想很多都是正確的,有的材料確實是漂浮在了水面上,而有的材料則沉到了水里。以此為基礎,我進一步引導幼兒嘗試著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不同的材料在水里會發生不同的沉浮情況呢?”有的幼兒猜測是材料大小的因素,但面積較大的衛生紙和較小的米粒都漂在水面上,顯然這一猜測不成立,有的幼兒猜測是材料重量的因素,加以實驗與對比分析,很快便證明了這一猜測的正確性。如此,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分析與思考,便對“浮沉現象”有了更加直觀且深刻的認知,而這顯然要比我們教師直接灌輸與講解更能使其產生深刻印象。引導幼兒自主參與探究之于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明。
二、加強教師的科學性指導,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
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要鼓勵幼兒去自主探索與發現,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自身“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就要被忽視。須知,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可以自主思考與開展科學探究,但在這一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導致原本預期與設想的科學探究活動難以有效開展下去。試想,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如何能夠獲得科學意識及其素養的有效提升與發展呢?為此,我認為幼兒教師在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還應當科學合理地介入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給予幼兒恰當的指導,以讓他們的科學探究活動有效組織,并切實從中有所獲、有所得、有所進步與成長。
例如,在某次“變色的芹菜”科學探究實驗中,我提前為幼兒準備好了常見的芹菜,還鼓勵他們自己動手用顏料制作自己喜歡顏色的彩色水,并將其放置于細長的瓶子中。之后,將之前準備好的芹菜放置于瓶子之中。對于科學探究實驗,本意是引導幼兒發現芹菜也變了顏色,讓大家了解植物中也有像吸水管似的小管子能把水分送到植物的葉子中的科學知識。但是,在將芹菜放置于瓶子之后沒多長時間,生性活潑好動的幼兒便待不住了,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問“為什么芹菜還沒有變顏色”“是不是這個芹菜不新鮮了,所以不變顏色”,有的幼兒甚至將已經放置于瓶子中的芹菜拿出想換一根新的芹菜。針對這種無序的局面,對于他們迫切想要看到結果的心理,我及時介入,撫慰幼兒焦急的心理,告訴他們芹菜想要施展魔法變成其他顏色得有一個充足的“準備”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我們可以先耐心等待,不急躁。就這樣,幼兒焦急的心理得到了很好的撫慰,隨著時間的逐漸推進,幾個小時之后,他們發現原來鮮綠的芹菜果然變成了自己之前所調配顏料的顏色。以此為基礎,我再順勢告訴幼兒關于植物中也有像吸水管似的小管子能把水分送到植物葉子中的科學知識,幼兒理解起來自然也便更加容易接受。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教師的適時介入與科學引導,能夠讓科學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下去,這是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的重要助推力量。
三、借助家園合作統一力量,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
幼兒園是幼兒系統接受知識的場所,很多幼兒教師認為只需要重視幼兒園教學工作就可以了。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到家庭及其家長在引導與教育孩子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大量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表明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言行舉止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為此,幼兒園教師若想切實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素養,讓幼兒能夠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并能對其進行科學探究與積極思考,離不開家庭及其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可以說,家園合作,形成統一的教育合力,是提升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某次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積極同幼兒家長取得溝通與聯系,由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家里需要使用電池的物品,像手機、手電筒、鐘表、遙控器等,并嘗試著拆裝這些物品中的電池。這個時候,幼兒會發現原來電池型號竟然有那么多,而也正是在認真觀察與拆裝電池的基礎上,大家會發現電池有“+”“-”兩極,若是能根據電池的“+”“-”兩極正確安裝,那么電池就能發揮出作用,若是安錯了方向,手機、手電筒、鐘表、遙控器等物品都無法正常使用。以此為前提,家長還會提醒孩子廢棄電池應放到指定位置的原因所在,并在實際生活中對該行為進行執行與落實。如此,家長充分參與到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不僅融洽了親子關系,還使孩子對電池中包含的科學知識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科學是帶著幼兒接觸與了解外界事物的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幼兒才能獲得蓬勃發展,擁有持續向上的生長力。為此,在日后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將進一步探索優化幼兒科學探究教育質量的方式,以讓幼兒切實從中獲得良好的科學啟蒙,在建構起科學探究世界認知的同時,能對日后的發展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嘉琪,李偉玲,鄺詩葦,等.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形式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01).
[2]周文姣.親子同玩,成就孩子的科學夢——淺談幼兒園親子科學探究性游戲活動的開展[J].好家長,2019(17).
[3]周萍.認識大千世界開展科學探究——淺談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
(責任編輯 ?范娛艷)
3305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