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國
摘 要:文章從不斷提高教師學科素養,創新優化教學理念;情境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教學過程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踐,充分體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轉變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等,充分滲透核心素養要義幾個方面論述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中小學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實踐成效日益顯著,數學學科教學的目的和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以適應現階段的教學宗旨和目標。數學教學并非單純地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在應試教育中取得好成績,而是更讓學生學以致用,能夠真正深刻地理解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新課標背景下的數學教學,需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引導小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數學知識,使其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技能,并內化為個人素養,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真正實現高效教學。
一、不斷提高教師學科素養,創新優化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開展以應試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局限于單元知識點的講解和答題技能訓練,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在其組織教學過程的方式、教學方法和與學生交流的行為等方面,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數學教學理念的創新,要求數學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學科素養。小學數學知識對中學和高等教育的數學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數學地基牢固學生才能長遠發展,這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學識涵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教學理念的轉變需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出發,除了在單元知識點講授過程中必須具有耐心,以及具有應對突發事件,如單元知識點以外的知識或與課堂活動無關的問題的應變能力,還應懂得如何將知識點與該階段學生能夠理解的實踐案例、前沿信息相結合,以鋪設成知識面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二、情境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中利用社會實踐事件創設與知識點相關的情境是一種各階段不同學科教學均適用的教學策略。情境教學同樣易于讓小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認知快速克服數學學習中知識偏于抽象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給定的學習情境中獲得與真實情境相似的體驗,進而引發與教學知識點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思維拓展。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單元教學中,我可先從學生周圍的事物入手,結合本單元教學需要,搜集、匯總各年級學生人數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這些資料,創設出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并適時提出“本學校每個年級有多少學生”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復習前一單元條形統計圖知識點,而后在此基礎上,我提出第二個問題:“本學校目前每個年級就讀人數有什么變化,能不能預測下一屆新生入學數量會增加還是減少?”讓學生正式進入當前課堂知識點的學習。如此,依托情境,配合遞進式的問題,我可引導學生動手畫圖,讓學生發現條形統計圖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進而引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并分發方格紙片讓學生根據各年級學生數量描點并連線。接著讓學生觀察并討論折線統計圖在表示數量增加或減少變化和預測數量變化趨勢中的優點,并結合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以點帶面地讓學生充分了解折線統計圖的應用和實踐意義,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發散思維。
三、教學過程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踐,體現實用性
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起來。
比如,在復式條形統計圖單元課堂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學生統計自己班內學生患近視的情況,能讓學生感覺到現實生活中近視問題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而進一步通過與家長患近視情況的對比,可判斷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否提前。教師應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統計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可用數學知識來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現象,獲得的數據經過數學處理后可以為問題的解答提供依據,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具有統計概念的意識并使其體會到統計的實際應用價值。
四、轉變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加強師生間互動交流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學科發展方向,師生角色和地位的轉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要想營造愉快、熱情飽滿的課堂氛圍需要以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首先,必須轉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師生角色和教學方式。數學學習中數的抽象特性需要學生自主理解才能真正實現數學學科教學的目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采用學生為主角,有針對性地創設與單元知識點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問”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并將“教”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學生“學”的過程。其次,改變“嚴師”形象,與學生平等對話、語氣親和。最后,教師可適當設計與數學相關的貼近生活實踐的案例,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角色將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教師則充當“助教”的角色適時加以引導。
五、實施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滲透核心素養要義
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以教師口述講授、輔以板書為主,教學形式單一,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核心素養角度來看,教學活動不是單向的知識講授,而是一個通過數學學科活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方式在中等教學和高等教學活動中應用較為廣泛,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課堂多媒體包括動態視頻、彩色講義、情感豐富的音頻等,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視覺與聽覺上給學生帶來持久的沖擊力,更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情境問題中各年級學生總人數,并接入備課過程中錄制的方格表描點和連線的操作步驟等內容。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因地制宜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需要自身對核心素養所涵蓋的內容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仲惠.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2)
[2]殷麗麗.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策略剖析[J].考試周刊,2021(09)
[3]趙倩.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03)
3445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