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庭剛
摘 要: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給人的印象是只負責教會學生如何算題,如何從固定的數學模式中得到答案,過程是怎樣驗算的,似乎不是最主要的?!皩W生數學創新思維的挖掘,通過數學教學發展學生的人格教育似乎是與數學沒有太多聯系。因為人格教育在很多時候被看作是語文教學或其它學科的事情,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各學科教學的統一目標,數學教學也要擔負起這一重任。數學教學與人格教育的和諧發展就是順應了這一趨勢,數學教學很自然的在新時期教學中將扮演重要角色。”[1]
關鍵詞:數學教學;人格教育;數學思維;和諧發展
人格是什么?人格該怎樣表達?“人格應該具有優秀的思想,高尚的德育品質,豐富的情感,如果將抽象的人格具體化,將人格比作為三角架,而三角架穩定的基礎就是思想的真,品德的美,情感的善。三者的相互配合,相互的支持,形成穩定的基礎,才可以組成完整的人格之形。三角形的穩定性是最牢固的,缺少任何一面的支持,這只人格之架將傾斜不穩,表現的左右搖擺,甚至是懷疑,所以人格應該是真實的言與行,真摯的情與感,真切的表達,并不斷追求完善和發展,層層遞進,讓人知,讓人感,從而被定位與接收。對于人格的評判標準在社會生活中也有具體體現,例如:某人為國家,為社會,為集體做出貢獻,人們稱之為大公、無私、高尚;有人為個人利益,為小集體利益而犧牲社會集體利益,人們則稱為自私、卑微;這是社會生活中人格內容之一。[2]
一、積極參與,培養主動型人格
主動型人格,為主動的尋求問題,解答問題,有積極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勇于探求更深層的疑問,面對疑難問題認真、細心的解答,有好問的習慣,多幾個為什么,從而一步一步的理解問題,解惑問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教師是引導者、領路人,無條件的創設優質融洽的教育教學情景課堂,從點滴、從潛移默化的教學課堂將人格教育深入貫穿數學教學,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逐步的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是屬于他們的,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主動型人格。
主動性的表現不僅僅體現在教學中,還在于課前、課后,課堂作業與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才是真正主動型人格的體現。課前對將要所學知識的預習,重難點的理解,課后對所學本課內容的復習,都是主動型人格的重要組成因素。對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是否及時糾正,并認真改正,是學好知識的基礎要素和主動型人格的組成條件。例如: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只要求做幾道相關的練習題,而有的學生把所有的題都做完,并主動舉手回答,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的表揚,鼓勵其他學生也要這樣學習,形成師生都積極參與行動的學習情境和濃烈氛圍。
二、深入合作,培養容納型人格
容納型人格,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包容謙遜的態度,尊重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能夠及時改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懂得尊重他人,彼此尊重。容納型人格還體現在集體學習,生活中彼此理解,謙讓等。容納型人格是數學教學所不可缺少的人格品質。
如在教學“比賽跳繩”時,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有的記錄跳繩的次數,有的記錄人次,有的記錄時間表,有的檢查有無重復的人……通過小組一起工作,使他們感受到相互配合協作與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1)共同目標的重要性,小組成員互相配合,爭取跳的多,跳得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的最好,為小組的勝利努力拼搏。(2)位置角色相互的重要性,小組成員輪流去跳繩,去記錄數量,記錄時間,記錄人數,組員之間的角色轉換,默契的配合,顯示的非常重要,離開任何人都不可以完成比賽。(3)數據整理的重要性,在比賽過程中,小組成員隨時要整理數據,人數,時間等,任何環節出現錯誤,都將影響小組的比賽成績。(4)集體觀念的重要性,教師對改組的認可,鼓勵,都將有助于小組的更好表現,有助于成員之間集體觀念的深入。(5)表揚與獎勵的重要性,當教師表揚優勝小組時,全組的每個成員同時被表揚,小組中最優秀的同學,也代表了整個小組,代表該組全體同學,讓每位同學懂得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和具體應用數學時,能夠形成相互協作的意識和全局觀,因為在跳繩過程中,有的同學因為緊張而發揮失誤,表現不佳,此時就需要其他成員的理解、鼓勵、支持,激勵小組的其他成員有更好的發揮,從而形成更好的合作競爭氛圍,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容納性人格。
三、多向思維,培養靈活性人格
靈活性人格,直觀的展現在生活中視角不同,情境不同,感受和理解同步不同。而在數學教學情境中,學生會展現出反應敏捷,思維活躍。數學教學,面對隨機的數學問題,難易程度的不同,學生的表現和反應能力,也會不同。有的學生只有一種理解,一種答案,有靈活性思維的學生,可能從多種角度分析判斷,思考解決問題,靈活性人格在任何環境中,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善于隨機應變,能從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觸類旁通的能力,他是創新活動必要的人格因素,培養學生靈活性思維,促進學生靈活性人格的發展。
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計算快捷、簡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提醒并要求學生將一個兩位數看作個位和十位都是整數的數來計算,例如,350÷51,51末尾的1對計算過程造成了一定難度,此時,在計算時,學生可以將51估為50來試商計算,達到快速計算的目的,但在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錯誤,原因是什么?問題的關鍵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將51看作50沒錯,但在試商時,會習慣性將50直接拿來計算,忽略了真正的除數51,從而出現了很多錯誤;如444÷74,試商將74看作70找出適當的商6,而在計算時,學生會犯同樣的錯誤,將70直接計算,這些錯誤的結果,歸根到底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在具體計算的應用,沒有靈活的理解知識的真正意義。所以,真正理解,細心觀察,認真分析,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靈活的理解和應用知識,并獲取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深刻拓展培養學生的靈活性人格。
四、拓展發散,培養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是在深入研究,多角度分析判斷問題的基礎上,用較專業的知識,審視比較后運用多角度的思維分析看待事物和問題,從中總結、提煉發表獨具特色的觀點和意見。在對事物的理解、觀察過程中,善于領悟、善于發問、善于積累新的知識,新的方法,并積極努力的思考、發現,探索未知。
如數學題,王師傅從市場買回總價值240元的水果,共80千克,王師傅決定先將60千克的水果以每千克4元的價格賣出,剩下的20千克,以每千克3元的價格出售,請問王師傅共賺了多少錢?在解這道題時,很多學生會很快做出來,并都正確,教師并沒有說有兩種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解答,班里的學生幾乎都用了一種方法,個別學生用了更難的一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相對簡單,賣出水果的總價值減去進水果的總價,60×4=240(元),20×3=60(元),240+60=300(元),300–240=60(元),運用簡單的加減法就可以算出來,60元就是賺的錢,運用第二種方法的學生,比運用第一種方法的學生更善于動腦筋,更善于細心思考,思維開闊。他們是這樣做的,現將買回來的總價值除以總千克數,得到每千克4元的價格減去之前的3元的差價1元,而這1元就是每千克賺的錢,再用60千克乘以1元,得到60元就是王師傅所賺的錢,后面剩的20千克不用計算,因為后面出售的與買回來的單價一樣,不考慮。兩種方法,答案一樣,過程不同,但哪個簡單一目了然。作為她們的老師,我被感動了,也被她們靈敏的思維世界驚呆了。
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嘗試培養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的教學生學習,忽略了學生的品德,人格的的全面發展,所以理論聯系實際,將教學與人格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進入到良性的循環中,真正使數學教學與人格教育和諧發展。焉有教不好學不透之理。文中一些觀點全是一家之言,不到之處望前輩與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陳惠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03.
[2]陳鵬.怎樣在班級里進行人格教育[J].大觀周刊,2011(44).
(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規劃課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與人格教育和諧發展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20]G092)
302350033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