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燕
摘 要:在進行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高中數學公式進行記憶,但是卻不能夠準確地對公式進行理解。因而在對題目解答時,學生往往并不能夠迅速地選擇出適合的公式,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利的。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這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本文圍繞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探析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培養
前言:
教師在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時,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將幫助學生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在跟隨著教師的教學進度完成學習任務時,對自己的解題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這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同時,學生也能夠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加強對于題目的理解,并且能夠利用自己總結的解題策略靈活地應用不同問題。因此,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成績。
一、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對于題目的分析
在完成對于題目的閱讀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并不能夠迅速地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因而他們會陷入消極的學習狀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是不利的。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對于題目的分析,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后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解答,這將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變量間的相關關系》時,學生需要利用線性相關關系對最小二乘法的思想進行了解,并且能夠利用回歸方程系數的推導過程,完成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預測。同時,學生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于數形結合、類比等數學思想的學習,也能夠利用自己的分析、觀察等能力完成對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以舉例子的方式對課程進行導入,如“學生的成績同教師的水平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但是這種聯系并不是必然的,我們稱這種關系為相關關系。”這將幫助學生加強對于“相關關系”的理解,因而他們能夠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充分地應用自己的理解,完成對于題目的解答,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接著,教師可以考慮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采用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例子,對相關關系進行進一步地講解,如“年齡和脂肪率的關系”等,這將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為全面地了解本課時的內容,因而他們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更為迅速地回憶起相關的知識點,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出練習題,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如“某同學家開了一家小賣部,為了讓賣出的飲料同需求量相當,該同學對賣出熱飲數量和氣溫的數據進行調查,以下是該同學的統計成果:-5攝氏度——156,0攝氏度——150,4攝氏度——132,7攝氏度——128,12攝氏度——130,15攝氏度——116,19攝氏度——104,23攝氏度——89,27攝氏度——93,31攝氏度——76。”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如何應用散點圖對氣溫與熱飲銷售的杯數之間的關系進行確定?”在教師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搭建該題目同“散點圖”之間的聯系,因而他們能夠順利地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嘗試對其進行解答。為了幫助學生檢驗自己給出方程的正確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數值帶入的方式,對自己的求解的方程進行檢驗,這將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答案,也將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二、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增強對于題目的理解
在進行數學題目解答時,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對于每個板塊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并不能夠及時地回憶起相應板塊的內容,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不利的。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相互學習,這將幫助他們在解答彼此困惑的同時,增強彼此對于題目的理解。因此,他們能夠有效地在作答題目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應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答。
除此之外,對于印象模糊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先通過自主閱讀教材的方式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回憶,這將幫助學生有效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借助該例題,同小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積極地討論,這將幫助他們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相關板塊的理解。因此,當他們需要再次應用該板塊的知識點時,他們能夠迅速地做出反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有著明顯的幫助。由此可見,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小組內的每一位學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三、引導學生在解題時舉一反三
相比于題目的類型,解題的方法是有限的。而如果學生拘泥于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答,而忽略了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那么,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吃力。因此,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數學練習題時,不能僅僅向學生講解該題目的解題方法,還要向學生具體講解如何應用數學思維對解題的策略進行確定,這將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而這便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將具備相同解題特點的練習題目進行整理,并且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展示,這將幫助學生應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完成對于數學解題策略的分析。而教師可以從旁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加強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對于題目的分析,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題意的梳理,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增強對于題目的理解,幫助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進行相互啟發,拓展解題的思路;可以引導學生在解題時舉一反三,這將幫助學生靈活地應用不同類型的題目,因而學生的數學成績能夠得到顯著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海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J].才智,2020(07):69.
[2]李文霞.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14):105+107.
31075019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