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全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在數學教材中經常能夠看到生活中的元素,在生活中數學知識點也無處不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利用生活情境來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學習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優化數學課堂。基于此,本文將針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展開討論,首先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分別提出了當前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的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希望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可以改變傳統教學過程的弊端,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在學習數學知識前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具體知識的理解,從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內容,探索具體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其次,生活情境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可以使學生自主探索知識,使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變得生動具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眼、耳、手、腦并用,多維度學習,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和鍛煉其思考能力。
最后,情境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途徑更加豐富。以往的教學途徑單一,以教材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在各領域廣泛運用,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多媒體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圖片、視頻、PPT、數字黑板等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運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可以直觀化、多維度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對生活情境化教學不夠重視
作為新引入的教學方式——生活情境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教師在教學中認為,當下的教學當以學生基礎知識教學為主,而不應該將教學精力放在研究教學模式上,從而在教學中輕視生活知識的引入,只是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反復記憶數學知識,加強對數學計算的訓練,讓學生失去在數學課堂中觀察生活的機會,影響了學生數學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同時,教師在進行相關生活的應用題教學時,只是在讀題時簡單提一下生活知識,并沒有進行拓展,例如講正方形時,教師并沒有結合生活中的剪紙、建筑來進行教學,而是直接通過題目的信息抽離出數學模型,并沒有對題目中的生活信息詳細解讀,從而限制學生的知識面,不利于學生的綜合學習以及成長。
(二)教學方式單一,學生數學思維得不到培養
雖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已經采用了生活情境教學法,但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只是強調片面的灌輸,從而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解,讓學生無法從生活的角度去觀察數學、思考數學、探究數學,影響了學生相關學習能力以及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并且,當下的數學教學課堂,仍舊是以教師教學為主,沒有留給學生在課堂中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學習生活的時間,讓學生對生活和數學的認知不夠,不利于學生課外數學知識的積累以及數學思維的培養,從而影響了生活化教學的質量。
三、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要樹立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識
重視生活情境教學的開展,讓教師擁有在數學課堂中傳授學生生活知識的意識,從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結合生活知識來進行教學,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知識。對此,學校應加強對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宣傳,扭轉教師的傳統且錯誤的思想,并在重視學生基本數學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究生活知識。
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數學教學中生活例子的挖掘,例如在進行乘法和加法運算教學時,筆者就先給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甲、乙、丙三人約好去某個旅游景區玩,第一種方案:甲是學生,景區購票半價,乙、丙只能買成人票,每張票60元;第二種方案:團隊購票,三人以及三人以上購票的,每人45元一張,問哪種購票方案更加實惠。從題目信息來看,這是一個數學問題,可在實際生活中卻是常見的生活問題,就像超市的相關福利折扣這類。教師應在教學中以這種例子為引導,加強對學生生活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學會通過數學知識來省錢,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捕捉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要善于從書本內容中捕捉數學信息;從現實生活中捕捉數學現象;從身邊數學知識中捕捉生活內涵。讓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密切聯系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進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效果。當我們每天在乘坐電梯時,不按電梯里樓層數字是不能上下樓的;當我們想知道具體時間時,不看鐘表是不能知道準確時間的;當我們到超市購物時,花錢不用數學知識是不行的等等。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節課時,教師可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為課堂教學師生探究的對象,學生學起來就會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并且能萌發對數學的期盼感,進而能產生對探究數學的欲望感。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重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把在生活中發現的“年月日”數學素材挖出來,然后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前,教師可把幾年來的年歷收集起來,教學時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把過去的年歷和現在的年歷進行分析比較,讓他們親身體驗在統計中發現年歷中存在的數學奧秘,并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數學規律。一年總共有多少天?一年總共有多少個月?每個月的天數是否一樣?學生興致盎然,從觀察得出:有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個月,分別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個月,分別是4月,6月,9月,11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因此,平年全年有365天,閏年全年有366天。教學時,教師可演示用拳頭記憶法教學生記住大月和小月。為了加強記憶,每天可請值日生在黑板右上角寫出日期。還可利用一些有關國慶節、兒童節、生日聚會等圖片,讓學生用彩筆在日歷上圈出一些有特殊意義的日期。這樣,教師既可借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可使學生感到“年月日”知識的應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科學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
對于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來說,該如何進行高效地創設呢?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觀察日常生活,不斷地收集與教學相關的生活素材,并且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等,為學生創設一個熟知的環境,這必然能夠使學生的心情更加輕松,同時能夠增強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創新性。
例如,在進行加法計算的過程中,假若教師只是按照課本中的授課模式進行知識傳授與解析,則無法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具體和形象,不能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環境相融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并無明顯的幫助。對此,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問:在我們這個集體中,有5位同學曾學過音樂、5位同學曾學過素描,那么,會唱歌的或畫畫的小朋友有幾個呢?教師將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真實案例引入到課堂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與解析,與傳統的按照課本進行講解的教學模式相比,此教學方法有利于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大大提高關注度,促使學生思維更靈敏,真正地增強理解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構建生活情境,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常見的小橋流水、雞兔同籠等等,引導學生對生活以及數學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找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契合點,讓學生學會把實際的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在工程解決問題中,甲、乙、丙三個施工隊做一個工程,甲施工隊做完要五天,乙施工隊要六天,丙施工隊要八天,問三個工程隊一起做完要幾天?甲、乙工程隊做完幾天,乙、丙做完要幾天?如果從實際生活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因為缺少條件,不知道具體的工程總量,不知道甲、乙、丙施工隊的施工速度,無法進行計算,但如果把這個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就很簡單了,把工程總量看做“1”,用總量除以天數就是各施工隊的施工速度,再進行計算,解決實際的問題。讓學生在對具體問題分析時,形成一定的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數學教材中生活知識的挖掘,構建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關注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重視數學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學習數學文化,積極思考,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張亞軍.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89-90.
[2]陳林.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6):21.
[3]張科.依托情境,趣味引導——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新思路[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5):56-57.
[4]馬進山.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1(40):97-98.
19245017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