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要加強學生識字能力,通過開展小組合作識字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教師要加強教學實踐研究能力,要科學地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字詞,以更好地為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引言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堂,教師通過運用合作學習方法,構建了更加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因此,在教學研究過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合作興趣,加強學生識字水平。
一、小學語文小組合作識字教學作用
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能夠對學生的身心成長起一定的影響作用,主要可體現(xiàn)為下述方面:一是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能,讓學生在主觀意識的指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提升教學質效。二是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活動開展的模式,徹底摒棄以往單向信息傳輸?shù)男问剑瑢W生的主體動能充分調動并運用起來。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展現(xiàn)思維和個性的途徑,從而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三是學生在小組中也能夠進一步增進情感溝通,使班級形成更為濃郁的學習氛圍,提升班級的整體向心力。
(一)提高交流能力
語言從形式方面劃分主要可分為書面語與口語兩種,但其主要的功能均為交流。教師可通過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途徑,輔助學生開展更為積極和深入的識字練習。漢字是書面語的構成基本元素,也是實現(xiàn)交流的基礎工具,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合作探索漢字的識記意義和應用價值,并嘗試進行組內交流,親身嘗試應用漢字進行表達,從而在識字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讓學生逐漸體驗到識字的趣味性。
(二)讀書寫字離不開文字
語文學科的任何知識均以漢字為基本元素,而若想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素養(yǎng),掌握漢字也是毋庸置疑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師須從小組合作形式入手,鼓勵學生進行合作閱讀,嘗試接觸更多的漢字和背景知識,從而為學科課程的教學和拓展奠定基礎。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
對漢字的學習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書寫漢字能夠為提升手指靈活度提供途徑,同時還可在此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識記和練習書寫漢字,不斷提升漢字儲備量,從而進一步促進思維的靈活性,手腦并用參與學科知識的探索。
二、小學語文小組合作識字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須引導學生在自主進行思考后,將個人觀點在小集體當中進行表達和分享,同時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意見交換,從而總體促進小組學習質量的提升。但在具體開展合作時,也會發(fā)生下述情況:由于學生對思維和行為的控制意識不足,便會在圍繞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生主題偏離的情況,或者在討論中產生不必要的爭執(zhí),又或者小組內的討論活動成為個別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的個人舞臺。上述偏離教學規(guī)劃的現(xiàn)象均會對整個教學進度及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須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個性等方面的因素,運用更為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形成端正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首先,在小組內應結合每個成員的特征和優(yōu)勢進行有序分工,分工的有效性能夠促使合作學生達到更高的效率。因此教師可通過民主推舉或者指定的方式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人選,此后由其帶領小組成員開展具體的學習活動。組長主要負責組織和協(xié)調小組內的合作流程、管理行為和紀律,并客觀記錄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和狀態(tài)。成員負責與自身能力和興趣相適應的任務內容,更容易調動所有潛能參與活動,從而深化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其次,教師須引導學生形成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合作學習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平等和自由的學習氛圍,并不是某個人的舞臺。因此教師須引導學生意識到,耐心傾聽他人的觀點,不隨意打斷同伴的話語是對他人最大的尊重,也是自我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針對難以達成共識的問題,學生可將其記錄,后續(xù)進一步擴大交流范圍,或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最后,教師須參考科學的分組原則實施組員劃分,保持組間的實力相對均衡,組內成員的能力各不相同的效果。組間實力相當,能夠為公平競爭提供前提,充分調動每組成員的競爭意識參與學習活動。而組內每個成員的實力不同,能夠使成員間實現(xiàn)互助互補,能力強的學生可帶領和影響后進生,從而達到整組能力趨于統(tǒng)一的目標。
(二)引導學生展開全面性的生字合作學習
識字教學的內容主要指在漢字的音、形及意義等方面的識記和應用,上述方面具有較強的內在相關性。如針對形近字的記憶,學生便有可能記錯字形而讀錯字音,甚至在意義的掌握方面也產生偏差。如果學生準確記憶字形,便可讀出字音,對不同字的意義也能夠準確對應記憶。因此教師須重點引導學生在漢字的音、形及義方面實施合作學習。如在開展《植物媽媽有辦法》課文教學時,文章中有句話便出現(xiàn)了“得”字。這個字有多個讀音,因此教師在開展?jié)h字教學時,須側重引導學生自行總結出不同的讀音,并分別組詞或者造句,此后可在小組內開展交流,分析每個讀音和詞組的不同意義。如果遇到理解障礙,還可借助教師的指導完成準確理解。又如“請、清、青、蜻”等字的字形接近,同時字音也極為相似,僅在音調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可倡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交流和對比,針對不同的漢字進行注音和辨析,并相應造句。圍繞漢字組詞和造句,能夠全面反映出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運用情況。通過充分交流和信息共享,學生能夠對形近字產生更為準確的理解和區(qū)分,同時也能夠在漢字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在進行《樹之歌》課文學習時,其中便出現(xiàn)較多以“木”作為偏旁的生字,如“楊、楓、柏、棉”等。教師可倡導學生以小組形式總結其他以“木”為偏旁的生字,并以同一偏旁為主題,拓展學習更多形近字。學生可在小組中積極調動以往的知識儲備,列舉更多的同旁漢字,進一步擴大信息量,從而實現(xiàn)學習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引導學生通過游戲活動的形式展開識字的合作學習
以往學生在接觸陌生漢字時,往往通過反復識記和書寫練習進行把握。該種方式不但更為單調,在效率方面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水平。對此,教師可適當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入游戲元素,充分迎合學生的興趣傾向,為識字過程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具體來說,可在識字時設計快速、準確的識字游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識記積極性。如教師可安排“字卡接龍”的游戲,在開展活動前,先準備生字卡片,此后讓小組內的一名成員先組詞,其他成員依次按照上一個成員組詞的最后一字進行拓展組詞,直到難以找到適合的詞匯為止。最后教師可衡量每個小組的組詞總數(shù),來判定獲勝方。整個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識字意識,并在緊張的氛圍下盡量調動所有知識儲備進行組詞,同時也可對陌生漢字強化記憶,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又如“紅綠燈”游戲也是課堂上常用且有效的游戲形式。即由組內的一名成員飾演交警角色,其他成員是汽車。由交警出示生字卡片,汽車按照順序讀出生字,并進行組詞。如果字音和組詞正確,則順利通過;否則便會得到紅燈提示,直到該“汽車”準確說出答案為止。須注意的是,教師也須引導“汽車”們監(jiān)督“交警”的判斷準確性,從而形成全員監(jiān)督的意識,共同完成漢字的識記和辨析。
教師須綜合掌握學生的能力及狀態(tài)等情況,選擇適合的游戲形式,以此提升課堂的活躍度,使學生樂于調動更大的積極性參與學習。
(四)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展開識字的合作學習
教師可有效利用學生樂于競爭的心理特征,在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相應的競賽形式,從而全面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意識,促進課堂效率的優(yōu)化提升。如可組織小組開展認字搶答競賽。由組長出示漢字卡片,其他成員進行搶答并組詞,答對則加分,答錯則扣分,最后統(tǒng)計每個成員的總分數(shù),評出最佳認字小能手。又如可在小組間開展競賽活動。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將生字內容呈現(xiàn)給各個小組,讓學生針對該漢字進行拼音和組詞的書寫,最后以小組為單位計算總成績,并對分數(shù)最高的小組進行嘉獎。學生在相對激烈的學習氛圍下,更樂于調動更多的精力和潛能參與到未知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中,與教師單向的信息傳輸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主動性。教師可統(tǒng)計一個學期或者一定時段內學生的總成績,通過對比分析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游戲形式,深化引導學生練習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促使學生在積極性的推動下大幅提升識字的質效。
三、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師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提高了學生識字學習能力,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科學地運用小組合作模式,以全面提高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欒炳德.小組合作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9(10).
[2]趙陽陽.關于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點體會[J].科幻畫報,2019(9).
[3]徐惠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8).
作者簡介:羅云清,女,1991年生,福建漳州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