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華瑞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提高教師語文閱讀備課方法的有效性,將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激發小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熱情。本文將對小學語文閱讀備課的重要性加以探討,并提出閱讀備課的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備課;方法
所謂語文閱讀備課指的是教師在語文課標的指導下,將閱讀教學的內容和特點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順序進行優化選擇,進而保證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進行的行為活動。
一、本色閱讀的含義
所謂本色閱讀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直接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對話,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獨立理解,在閱讀中能夠掌握知識的要點,領悟文章的情感和寫作思想等。本色閱讀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本色閱讀中將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閱讀備課的重要性
1.有助于明確閱讀教學的方向
小學語文閱讀備課中教師需要通讀課文,對文章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從閱讀內容中找到實現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的契合點,明確通過教學需要讓小學生學到哪些語文基礎知識,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分析,利用課文的哪些語句和情節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向。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條不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有助于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智力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化,教師在閱讀備課中,會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特點,針對不同層次和認知能力的學生選擇適合的方法,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學習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讓小學生能夠具有成功的喜悅感。因此,有效的閱讀備課,有助于強化小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3.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
閱讀備課是教師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的教學規劃,在備課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小學生的時期情況,做好學情分析,對教學方法加以選擇,還要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讓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分鐘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對課堂時間加以有效利用。因此,有效的閱讀備課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
三、小學語文閱讀備課方法
1.抓住備課方向,引導學生經典“悅讀”
要實現本色閱讀教學,教師一方面要把握住集體備課的方向,將開展經典閱讀,提高寫作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需要為小學生創設自發學習的閱讀情境,喚醒小學生對課文的求知欲望,引導小學生“悅讀”,突出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
例如:在進行《山行》這首經典詩詞教學備課中,教師對古詩詞閱讀教學的目標進行設計,需要通過小學生通過詩詞的閱讀學習,掌握詩詞中的生字,了解詩詞的含義,讓學生能夠帶有情感的朗讀和背誦古詩詞,對其中的詩句有所感悟,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之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本色閱讀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更加注重對小學生的引導,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講,他們在閱讀學習中更加趨于感性,如果能夠喚醒學生的對經典作品的閱讀興趣,便能夠增進小學生閱讀的動力。因此,需要為小學生創設富有情趣的閱讀情境。
教師在《山行》詩詞閱讀教學的開始環節,運用多媒體展示岳麓山的視頻畫面,讓小學生通過視頻感受到岳麓山的美,在畫面中,學生能夠看到峽谷中的愛晚亭,欣賞到遍布愛晚亭周圍的姿態各異的楓樹,觀賞岳麓山秋天火紅的楓葉,體會古詩描寫的意境。在引導學生朗讀詩詞時,教師設計運用了具有古典特色的古箏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小學生在音樂中進行朗讀,將學生帶入到詩詞刻畫的境界中。
教師在本課的備課中,將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了情境創設中,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經典古詩詞作品進行“悅讀”,讓學生將情感投入到古詩詞語句和意境探索中,進而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拓展學生想象空間,達到經典閱讀教學目標。
2.巧用問題設疑,實現“以讀導悟”教學
在本色閱讀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課文的講授者,而是小學生閱讀思維的引導者,閱讀課堂將以小學生閱讀為主,從文字中感受情境,體育課文的意蘊。因此,教師需要將備課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問題設計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例如:教師在《秋天的雨》備課中,對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加強了設計,比如:作者用了哪些感官去品味秋雨?課文中哪些描寫詮釋了“五彩繽紛”一詞?
教師充分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利用問題作為小學生閱讀驅動,引導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同時,認真斟酌課文的語句,促進小學生對課文產生感悟,讓學生感受到秋雨的美,領悟到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通過問題驅動法,實現本色閱讀教學。
3.加強板書設計,引導學生拓展積累
近年來,許多教師在備課中對板書設計環節重視程度不足,甚至對一些PPT課件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感。在本色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板書的設計,教師在學的的閱讀中形成板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進小學生閱讀知識積累。
例如:在《秋天的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當學生朗讀到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在黑本上寫下“銀杏葉——小扇子”,“楓葉——郵票”。當小學生朗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答,“作者將銀杏葉比作三字,將楓葉比喻成郵票,作者用到了哪些語句描寫‘小扇子’和‘郵票’的?”,小學生借助教師板書的提示,在課文中找到了“黃黃的”“一把把”“扇哪扇哪”“飄哇飄哇”等語句,這些詞語和句子配合板書的使用,給小學生帶來畫面感,在豐富學生美的認知的同時,增加小學生語言和詞匯的積累。
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回歸本色閱讀教學。教師在閱讀備課中,需要改變以往的備課理念,在抓住閱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和問題驅動法引導學生深挖課文,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鄔丹.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備課方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41.
[2]王玉花,劉新柱.新課改環境下備課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111-112.
[3]羅天斌.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備課方法轉變芻議[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13:19-20.
352450033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