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榮
摘? 要:課堂提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設置合理的提問內容,在恰當的教學時機進行提問,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素質教育中教師非常注重對課堂提問內容的設計,加強提問的合理性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關于實際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方法,旨在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新的提問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問題設計
初中語文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學科,語文學科的教學強調人文性與智慧性,通過語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語言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注意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合理的提問可以讓課堂教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但無論怎樣的提問方式,都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是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初中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初中語文課堂的提問方式,加強對提問內容的合理化設計。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原則包括目的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啟發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等,從實際的教學來看,這幾點原則也構成了和諧的課堂教學形式。目的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能夠服務于實際的教學工作,是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提問的,并不是隨意的想提問就提問,也不能脫離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提問,所以提問的內容應當具有較強的目的性。系統性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應從整體的知識角度進行考量,問題與知識之間,或者問題與問題之間應當具有一定的聯系,或是以層層深入的形式,或是以相互依托的關系,總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系統性,而不能是毫無根據提出的,否則就是沒有價值的提問,那么提問就屬于在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能夠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在思考答案的過程中能夠完成知識遷移,或是在思維方面得到舉一反三的訓練,問題的內容不能過于空泛或深奧,應當適用于學生當下階段的學習進程,才能夠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碩果”。趣味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應當考慮提問的方式,盡可能的讓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興趣,從而想要思考問題的內容,問題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那么就符合趣味性的原則[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與方法
(一)掌握提問時機,問題次數適中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在備課階段計劃好問題的內容,而不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隨著思維的變化進行現場提問,盡管可以存在現場提問的行為,但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仍然要注重提問對學生的思維啟發,所以還是要在教學之前就設計好問題,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推進問題的層次。教師先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如學生各自都處于怎樣的學習水平,為使提問的對象分布均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難度層次不等的問題,之后在課堂中分別提問能力不同的學生,掌握好提問的時機。如在《百草園到三維書屋》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提問:“作者在本篇文章中寫了幾個成長階段?每一個成長階段都主要記錄了什么故事?”之后教師向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問:“作者在本篇文章中對于語言的使用有怎樣的技巧,你從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設計問題時教師結合了課文的內容,并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分別設計問題,掌握問題的次數于適中的狀態,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深入思考問題[2]。
(二)提問循序漸進,問題突出重點
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提問也是非常寶貴的,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抓住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重點,注重一定的思維性與順序性,按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來把握文中的難點與重點,可以將較難的問題分為不同層次的幾個小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那么學生的思維也會跟隨教師所設置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而逐漸深入,一方面可以令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邏輯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現在文中找出作者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再總結作者與藤野先生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之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原文來分析作者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師生情感。在這一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思考非常具有邏輯性,可以按照教師提問的內容循序漸進的進行思考,并從思考中獲得更多的感受[3]。
(三)提問形式多樣,優化提問方法
課堂提問要注重形式的創新,尤其是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要注重提問的形式是否能夠激起學生的回答興趣,如果問題的形式能夠靈活多變,那么對于學生的思維提升來說,也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在課堂提問中注重對提問方法的優化,將問題分為直接提問和間接提問兩種形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既可以由教師作為提問者,也可以讓學生作為提問者,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實現思維碰撞。如在《我愛這土地》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篇朗讀本首現代詩,并嘗試感受詩的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的情感轉折,試著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提出的這一問題本身就是問題,而學生以問題的形式進行回答,再研究問題的答案,學生既是出題人,也是答題人,更需要掌握完善的思維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對于這種提問形式,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教師可以對于問題優秀或回答出色的學生進行認可,及時歸納和總結學生的精彩回答,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需要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不斷增強,進而實現初中語文能力培養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小紅.新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分析[J].考試周刊,2020(39):47-48.
[2]李小彥.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9):54.
[3]杜萃萃.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分析[J].新智慧,2020(11):93.
[4]黎薇.課堂教學因“問”而靈動——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03):127-128.
188550078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