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色彩教學,結合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色彩教學活動,深化小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加強鍛煉學生色彩的運用能力,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及觀察能力的提升。本文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踐,分析了小學美術教育中實施色彩教學的重要作用,并介紹了色彩教學實施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實施策略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實施色彩教學應從生活中的建筑、繪畫等細節入手,將小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出來,提高小學生色彩認知。當前小學美術教育實踐中,部分教師實施色彩教學會遇到同類素材少等問題,需開展趣味色彩教學活動,合理安排學生創造美術繪畫作品,注重學生的色彩學生反饋,適當調整色彩教學方法,實現色彩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實施色彩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可大幅度提高小學生對色彩內容的認知。小學生受到各種限制因素的影響,存在對事物認知不夠全面的情況,其判斷能力及分析能力較弱。色彩教學則能有效刺激小學生的視覺感官。通過對色彩的學習,學生可了解到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含義,逐漸學會運用色彩的技巧,可有效提高小學生對色彩的運用能力。色彩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促使小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提升。這樣可使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時創造性搭配顏色,形成較好的色彩感覺。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實施色彩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開展多媒體色彩教學,鍛煉小學生的色彩辨別能力
經調查,小學生閱歷有限,色彩辨別能力較弱,在色彩學習過程中常感到比較吃力。[1]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實施色彩教學時,可適當加強色彩深度,利用有鮮明色彩對比的美術作品讓小學生學習,促進色彩教學效率的提高。在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取有著豐富色彩的藝術作品,如唐卡圖片讓學生進行辨別,并引導小學生學習每種顏色的深層次寓意,刺激小學生的視覺感官,有效促進小學生色彩辨別能力的提升。在信息化時代下,各小學院校為教師配置了多媒體設備。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實施高效色彩教學,提升色彩教學質量。如小學美術教師可提前在網上收集有鮮艷色彩的建筑視頻資料或唐卡圖片等,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其展示給學生,在學生欣賞的同時傳授相應的色彩知識,并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色彩變化,促使小學生提升色彩認知能力,有效提高色彩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可安排學生利用紅色、綠色及黃色等顏色的水彩筆繪畫,可請五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深化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
(二)融入生活中色彩元素,強化學生的色彩觀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色彩元素滲透到各個方面,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融入色彩元素,可讓學生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觀察分析,也可指定地點及事物等。如美術教師可讓小學生觀察在夏季與秋季的校園內樹葉顏色的變化,也可讓學生對春季公園花朵的顏色進行觀察,引導學生用心領會色彩變化造成周圍氛圍的變化。美術教師也可從小學的生活細節入手,可讓學生觀察衣服、書包及文具盒等顏色。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強調色彩,要求小學生觀察顏色并找出相似顏色的區別,鍛煉小學生觀察色彩的能力,促進小學生美術綜合素養提升。如在浙教版三年級我愛勞動課時教學時,美術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夯歌》和《拾穗》這兩幅美術作品,請學生講述其中有哪些顏色,再講述色彩所烘托出的勞動場景的美好。教師還可讓學生觀察校園中建筑物中的色彩,并讓學生對觀察的內容進行總結,使美術教學的實踐性有效增強。美術教師可通過定期布置色彩觀察任務,讓學生觀察過程中不斷提高對美術色彩的認知,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促進小學生色彩感知力的有效提高。[2]
(三)結合繪畫及音樂等藝術形式,深化小學生色彩學習
在色彩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強調色彩學習的重要性,合理設計色彩教學環節,并引導學生所掌握的色彩知識應用到繪畫中,加大學生的色彩求知深度,使學生在繪畫過程中接觸更為豐富的色彩知識。小學美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繪畫等藝術形式和美術色彩運用結合起來,實現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有效擴展,促進小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深化小學生UI色彩知識的學習。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音樂與美術色彩有效融合起來,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比對色彩的變化。在學習色彩色相知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選取五種顏色,再播放幾首風格及節奏等有較大差別的樂曲,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安排小組圍繞不同的樂曲繪畫。在完成音樂傾聽環節后,教師可請學生分享和樂曲在情感方面相貼合的顏色,再讓學生感受紅色、綠色等不同色彩表達額度情感,如紅色代表熱情、歡喜等,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感受對不同色彩代表的寓意及情感等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美術教師還可播放《春天在哪里》兒歌,引導學生對色調進行聯想,再讓學生將自己的聯想融入繪畫中,使學生通過色彩搭配將情感及心境展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體會美術色彩與其他藝術之間的聯系,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色彩知識的理解。[3]
(四)開展美術色彩實踐性活動,指導學生運用色彩
在色彩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學生進行色彩運用訓練,實現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的提升,鍛煉小學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可先講解色彩搭配的技巧,引導學生感知色彩變化,注重學生感受不同顏色的改變。如美術教師可開展制作衣服的實踐活動,創設衣服設計情境,讓學生設計衣服,鼓勵學生搭配不同色彩提升衣服美感,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在完成衣服設計后,教師可讓學生評比,讓學生欣賞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使學生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的色彩知識。通過設計衣服實踐性活動讓學生進行色彩搭配,促使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總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實施色彩教學,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繪畫及音樂等藝術形式,開展美術色彩實踐性活動,強化小學生的色彩感知,提升小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陶香志.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措施[J].新課程,2020(44):93.
[2]王曉儀.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施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0(26):27-28.
[3]王珊珊.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162-163.
384650033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