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小蠻
摘 ? 要:根據新課程的理念,中學數學教學應著重根據學生的能力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主要教學目標是發展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以便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教師應集中精力在新的課程概念中探索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以使高中數學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訓練策略
數學是很有邏輯的學科。教學過程需要與生活經歷聯系起來,以便學生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便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根據新的課程概念,中學數學教學必須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圍繞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過時的教學理念
在中學教學時,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許多教師無法在短期內使用更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因此教學觀念在教學問題上仍然存在重大局限性。首先,學生必須參加高考。為了使學生在入學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所有高中數學老師將通過日常教學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生身上,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思考的能力。在這種強制性學習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應該被動地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想象,師生之間不會像往常那樣交流與互動,學習氣氛肯定是沉悶而無聊的,這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性。
(二)教師主導的教學方法
面對高考讓學生在高考中得分更高的壓力,教師只能使用強制性方法向學生介紹一系列數學公式定理和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高中學習時加深了難度。結果,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業負擔。當面對教師所嵌入的知識時,他們只能通過聽大量的問題來學習,這些數學特性和公式定理被慢慢地理解和吸收。在這種大環境下,教學采用壓縮機械的方法,逐漸使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思想更加嚴格,逐漸缺乏學習創新,自然也就不會使學習效率很高。
(三)學生的實踐能力差
眾所周知,數學的理論知識比較復雜,課堂上的數學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導致“在課堂上認識但不能解決問題”的現象,因此教師應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進行能力建設,以更好地發揚和擴大學生的問題解決思路,并使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加活躍。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師堅持刻板印象,堅持更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且拒絕跟上時代的步伐。高中數學老師不能只專注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實踐技能的發展。他們不能利用老師自己的想法來改變學生對知識吸收和應用的積極理解。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無法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他們的實踐能力非常有限。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
根據新課程的概念,需要將學生視為主體,并專注于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此要求下,高中數學老師將幫助學生活躍起來并成為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然后專注于他們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說明培訓目標并創建培訓方案
高中數學老師結合課程要求并了解教學目標。為了在高中進行數學教學,有必要超越核心科目和難度,并繼續指導學生和教師發展教學場景,創建良好的教學和改善學生的學習。
(三)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放松的心境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時更好地理解知識。這是因為人的大腦皮層中的松弛神經元處于興奮狀態,并且通過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更加順暢,并且對人體的思考也更加順暢。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高中數學教學必須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在課堂板上創建一個數學角。每天參加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們有趣地解決。老師愉快的語言和生動的講解可以為教室增添色彩,并放松學生的心理。同時,數學老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以便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形成熱烈的討論氛圍。
(四)研究調查與合作調查
探索性學習的具體特征如下:它基于對研究的追求,探索和發現知識,總結知識,并使用一些創新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觀察和創造性地教學。新課程理念促進協作學習的原因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課堂活動,并充分發揮學習的作用。高中數學老師應該對科學學習和協作學習有正確的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是是彼此之間的關系,而是相互滲透且密切相聯的關系。他們倆都按照新的課程概念進行教學。數學教育不僅尋求教授特定的數學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授數學研究方法并練習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在教室外面,高中的數學教育者應認真考慮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變化。這些更改不應僅限于口號階段,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和實施他們的想法。
結論: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需要解決學生的差異,以人為本,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各種教學目標以及靈活地使用信息技術。還必須使用幾種評估方法來客觀地評估學生學習的影響,并鼓勵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霍增書.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4(4):52-53.
[2]蔣香琴.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4(3):12,13.
[3]夏秋.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分析[J].求知導刊,2014,23(2):32-33.
34795003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