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東
摘 要: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習的互動過程,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更是為了學生可以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新課程改革逐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做出相應的改變。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轉變教學思想。教師可在分析數學課堂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應用能力 ;提高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17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如何以知促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符合國家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過分注重知識本身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知識的應用性,所以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課本上,學習效果不佳,不能很好地將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本文將在分析數學課堂中教師教學現存的問題基礎上,具體闡述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應該怎樣改進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現存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偏差
我們都知道中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決定著他們可不可以進入更高一級的學校進行后續的學習,所以教師會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希望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在教學安排過程中會注重自身的講解作用,想著如何給學生講解更多的知識,如何壓縮時間放入更多的知識點,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教師不自覺地就會忘記了學生應用的重要性,所以學生在課堂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參與感,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想走,課程節奏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輸入的過程,沒有輸出的機會,對于學習的知識沒有在課堂上進行應用檢驗自身學習水平的機會,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學會,所以在課下進行習題訓練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沒有辦法很好地推進后續的學習。
(二)教學方式單調
教學方式是教師教學的核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知識的特點進行合適的衡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提高,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教學壓力大,因為要教授好幾個班級,每個班級的學生水平都不一樣,還有很多的教學任務要完成,所以就會忽略教學方式選擇的重要性,教學過程單調無趣。教師選擇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開始直接進入正題,學生沒有緩沖的階段,直接進入學習狀態,知識的講解純灌輸性,沒有趣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無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教師在講解時忽略例題的重要性,沒有讓學生進行合適的練習,學生的沒有應用的時間。
(三)課堂缺乏互動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包括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都知道,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狀況不佳,很多時候課堂上教師根本不與學生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辦法很好地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教師只顧往前走,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有限,不能接收那么多的知識點,所以應用能力停滯不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需要給學生一些空間,合作思考某些知識點,這是一種應用的機會,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但是在課堂中教師很少運用合作探究,覺得浪費課堂時間,所以課堂缺乏必要的互動,課堂氛圍不佳。
(四)問題過于簡單
數學問題是鍛煉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在課堂中合理地設置問題,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思考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為要努力的趕課程進度,所以在課堂中不注重問題的設置,問題的設置與課堂所學的內容聯系不緊密。很多時候,教師提問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為了拉回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會進行簡單的提問,問題沒有進行思考,學生也沒有辦法很好的回答,沒有注重問題的實用性,所以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
(五)忽略學生學情
應用所學知識需要教師思考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合理的設計,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教學任務重,沒有辦法很好地和學生進行交流,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查漏補缺,學生的應用水平就沒有針對性,教師在設計的時候不能有效地進行。
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措施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要想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首先應該提高學生的應用思想,思想先行,思想指引行動,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就需要先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數學,所以我們想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是基于數學的實用性。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解決數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決生活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轉變思想,將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的思想轉變為數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二)合理轉變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是主導,學生是附屬,學生沒有參與感,不能集中精神,所以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簡單地進行填鴨式教學,而是應該進行合理的設計,教師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是盲目開展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需要依托課本展開,所以教師需要認真地鉆研課本,了解課本的教學體系,每節課的重點難點、三維目標,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明確每學期要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此過程中不斷去思考自己每節課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識,他們的接受程度提高,應用能力才能隨之提高。教師要認真地備課,合理的設想教學過程,學生產生疑問的知識點是哪個,如何更為有效地運用知識點對他們的疑問進行解答,提高他們對知識的了解,為他們應用知識點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也應該對課程的互動過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應用,引導學生間的互動,使其在互動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應用。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主要的就是應用題的解答,學生通過分析題目來確定考查內容,從而思考自己應該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題,如果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錯誤,那么方向就會偏離,一定不會得出正確的答案。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答題速度和正確率的基本。每個學生在做題時都會有自己的方法,但是審題能力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做題不是不會,而是因為粗心大意,審題出現偏差,不能注重問題的細節,導致出錯。這些都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應用數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審題能力,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題干中的隱藏信息,對信息進行正確的處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從細節做起,培養學生正確的讀題方式,進行合理的勾畫,確保做題的方向正確,從而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設計課堂應用問題
應用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轉變思想,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實踐,思想與實踐就像人的兩雙腿,只有兩個一起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才能穩步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應用的平臺,要給予他們空間進行合理的思考,進行應用,才能將知識點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課堂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自身的講解,要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合理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剛才的知識進行解答,這樣在課堂上進行應用訓練,學生才能及時地鞏固,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弱項,可以進行及時的補漏,幫助學生分析知識點。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的有效性,問題之所以稱為問題,是因為它可以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如果過于簡單,沒有思考的空間,學生的應用能力也就沒有鍛煉的平臺,那么這樣的問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問題也不用過于困難,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學,所以教師應該認真鉆研中考的題目設置,了解他們的出題方式,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問題訓練,這樣學生的應用水平才能得到質的提升。問題的引入也是促進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也會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可以根據他們的學情更好地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的課堂氛圍也會更好。
(五)注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的應用水平提高需要學生主動地思考數學問題,除了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學生自主的參與課堂,合作探究某些數學問題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很多時候學生在獨立探究時無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且會鉆牛角尖,沒有辦法走出去,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學生會有更多思考,了解到原來還可以這樣做,拓寬學生的視野。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一些研究問題拋給他們讓他們進行研究討論,得出合理的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應用能力不但能得到提升,與同學的友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這樣班級互動會更加和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互相影響,課堂效能自然不斷提升。
三、結語
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鍛煉出來的,因為數學本身的知識點就比較多,需要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不斷地習題練習中慢慢提升。所以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既要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鍛煉,在問題中不斷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數學的奧秘,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應用能力自然而然就會穩步上升。
參考文獻:
[1]張怡.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8(15).
[2]林錦旺.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分析[J].讀寫算,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