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長春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具體到小學英語學科就要本著小學生的學習成長需求,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廣大一線的英語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從小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著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發展來推進小學英語教學工作。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舉措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56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開始系統接受英語教育的奠基階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學英語學科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實踐性的學科,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程度的不斷加深,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語言其重要性更加凸顯,開展有效的小學英語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2014年,為了進一步指導新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指出了要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相關體系,在各學科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此基礎上,新一輪課程改革從高中階段到小學階段逐漸開展。教育具有一體性,小學階段的改革依然具有奠基性,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也要本著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要求開展有效的英語教學工作。就這一問題,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的幾十年,既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階段。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國家又提出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那就是結合社會發展、國家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不僅需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需要學生具備適應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習慣養成和學習能力奠基、培養的重要階段,實際上從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一直在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而進行調整,由之前的“雙基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際上還是以知識為中心,到現在的三維目標,即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落實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2017年各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提出,成為當前各學科、各學段教學新的指南,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就是要通過有效的英語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豐富、思想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靈自由向上的個體,這是人本思想的體現,也符合新時代對人的需求,體現了我國教育的與時俱進,把小學英語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所以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在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落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新要求已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推進,但是從實際落實效果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的,主要表現在:
(一)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存在滯后性
教師的教育理念會直接影響其教學行為,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要想改變其教學方法,需要在思想上進行更新,但是這恰恰是一些教師的短板。一些教師習慣了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也就是以知識或者成績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認為“素養”方面的內容是虛無縹緲的,到底還是要用“分數”說話,所以教學的功利性或者“短視”行為明顯,就是每天在抓學生的背記,教學形式單一、死板,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得到尊重
學生應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還較為普遍,甚至在一些小學英語課上還存在著“滿堂灌”的落后模式,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被動學習的問題還是較為突出。同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完全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開展教學,導致學困生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這極有可能成為學生未來學習的一大隱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三)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缺乏
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具體的環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但是從現實來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一方面是與課時的安排有關系,小學英語學習內容較多,課時較為緊張,所以一些原本應該在課上開展的活動要么被壓縮。要么被去除,導致學生缺乏深度學習的有效情境。另一方面,小學英語學習需要重視聽說讀寫各方面,特別是語言訓練和交流非常重要,但是在現實中學生缺乏訓練的環境,特別是應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一些教師習慣用漢語教學,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啞巴英語”,這也影響了學生英語素養的培養。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強化理論學習,提高思想站位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新挑戰,面對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強化學習意識,特別是要認真學習、領會新時期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新要求,對于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培養路徑、落實原則、教學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要做到了然于心。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來進一步深化認識,不斷提高思想站位,意識到必須在日常教學中來落實新要求。
特別是要注意認真研讀2017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小學英語的課程定位、落實原則等相關內容,用新課標的新理念來指導教學,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實踐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真正成為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的主導者。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特征來設計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體驗式、探究式學習,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優化學習效果。
首先,要注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應用性和實踐性是其重要特征,所以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使用到英語,會用基本的英語進行簡單交流。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英語詞匯和英語的應用給學生營造相關情境,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或者簡單的表達。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能夠拉近英語和學生的距離,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內驅力。
其次,關注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所以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開展興趣化的英語教學活動。小學生學習知識一般是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知識,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師的教學活動,通過給學生呈現直觀的圖片、漫畫、視頻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后,開展游戲化的教學,深化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需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進而真正地消化和理解知識。這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英語教學,特別是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來展開游戲化的教學,如“小動物猜一猜”活動。通過一名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搶答的形式來深化對動物詞匯的認識和理解,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形式,也更容易參與進來。
(三)優化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鍛煉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這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英語課堂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現實需求來不斷更新教學手段。
首先,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學情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適當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整合,據此來設置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和體驗式學習等,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次,要注意結合新課改的要求來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可以嘗試激趣教學法、分組教學法、信息化教學等方法。要注意差異化教學,不同學生的生長環境、學習基礎等均有明顯的不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分組教學法,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與良性競爭,使學生在合作、競爭中學習知識,獲得成長。
最后,加快信息化教學建設步伐,應用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從對語言知識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理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
總之,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充滿藝術性的工作,因為小學英語教學的對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在英語教學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規。特別是在新時期,小學英語教師要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立足于學生英語學科素養培養的現實需求,結合小學英語的特點,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法,同時也要不斷提升教師個人素質,滿足新時期英語教學的要求,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雙麗.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研究現狀及解決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5).
[2]張萍.直面核心素養 創設靈動課堂——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校園英語(中旬),2017(5).
[3]何小玲.基于生成性教學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核心素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7).
[4]劉明艷.淺談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考試周刊,2019(41).